你想要的再等一会儿可以吗?延迟满足

上周末,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的宝宝也就一岁多,因为喝奶的问题一直哭闹不停,我非常的心烦气躁,按照我曾经的想法儿可能会是,宝贝儿还那么小,他有需求就尽快的满足嘛,要不然孩子得多么的痛苦。


朋友说,孩子这个年龄需要培养他的自控能力了,延迟他的满足,反而有利于他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这一番话真的点醒了我,开启了我关于学习“延迟满足”的课题。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


22388551_104227386356_2.jpg

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


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


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米歇尔在分析问卷的结果时发现,当年马上按铃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更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成绩分数也较低。他们通常难以面对压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友谊。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钟再吃糖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比那些马上吃糖孩子平均高出210分。

 

延迟满足

为什么会带来如此大的差异呢?


延迟满足意味着孩子知道有某一种东西是自己渴望得到的,只是要满足需要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转移注意力,先做其他事情,时间上需要经历一定的煎熬。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哭闹,但是家长不因孩子的哭闹而妥协,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去引导,多去鼓励,认可孩子的做法,那么孩子慢慢就学会了忍耐,体验到自控力是什么。


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他们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的实现。成年后就是一种自律的能力。


相较于有自控力的孩子,追求及时满足的孩子更多的是追求眼前的及时行乐,满足欲望,自己想要的就要抓紧得到,要不然就会一直哭闹,父母妥协了,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追求及时满足是对的,而且哭闹的方法也特别好用,就内化了这种体验。


长大后,也会认为自己想得到的就要及时满足,形成自私的习惯。严重的甚至为了及时满足自己的私欲,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延迟满足

适用于哪些方面呢?


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贪睡懒觉不起床等;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出现心理问题的人也相对较多;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退缩、固执,优柔寡断;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


这些不良习惯都体现了延迟满足的习惯做的不足,那么我们就可以重新给自己或孩子规划一下,建立好的习惯。


9252150_114359779592_2.jpg

有什么好的方法

建立“延迟满足”的习惯?


一、ABCD法已经被证明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增强延迟满足的能力A代表行为,B代表现在,C代表未来,D代表改变的策略。


我们可以把想要完成的事情划分难易程度,先做简单的,然后处理困难的;当下如果做起来困难,也可以转移注意力,做点儿自己有兴趣的事情,调整一下情绪;


给自己设置奖励,如果完成了某个阶段性的任务,给自己一个特别想得到的礼物;遇到困难不断调整策略,但是目标不变。


二、代币法。


用象征钱币的东西代替金钱,对于儿童比较适用,平时表现好就给予奖励,积累的多了就可以兑换自己想要的礼物。


拥有延迟满足

生活可以多美好?

 

延迟满足有利于我们目标的达成。设定目标,坚持目标,给自己耐心,过程中不易放弃,从全局把控事情的发展,做到聚焦目标,不被眼前的困难所阻碍。


展现自控力,增加自信。我们的人生越自律,越自由,掌握更多的能力的同时,可以创造的经济、精神财富越多,自然所受的局限也会相应的减少。

 

原创:浦瑞girl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