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的哀伤——致过去及未来无法弥补的遗憾

作者:刘梓珊
来源微信公众号:蒲公英种子园地(ID:TheSeedOfHope)

仇剑崟:“从精神分析来讲,精神分析的治疗实际上就是一直在处理哀伤和哀悼的一个过程。哀伤是一种情绪的反应。什么叫哀悼?很多人会有很多不同的定义。实际上我们讲的哀悼就是接受现实,接受现实本来的面目,然后达成心灵的一个整合,这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相对成熟的心智状态。”

但在很多现实中,我们无法给自己这样一个哀悼的过程。因为我们没有时间给自己这样一个哀悼的机会,我们还要继续我们的生活。另外我们不敢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和失去原本过去的自己。

把这些情绪压在我们内心,我们变得非常痛苦的沮丧,对外在世界不感兴趣,丧失爱的能力,抑制一切活动,并且自我评价降低,以至于通过自我批评、自我谴责来加以表达。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哀伤是一个丧失的结果,我们的内心是余留遗憾的 ,这个遗憾我们在未来是无法弥补的,这终将成为自己一生的遗憾。我们在利用对哀伤的压抑,把抑郁端上桌面,去掩饰即将要面对的真实。

在《心理治疗实战录》里有这样一个抑郁青少年的个案:

这个青少年已经退学在家,自己的母亲是非常严厉的,母亲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律师,他的外祖父也是一个优秀的律师,母亲只有成为更好的律师,才能赢得外祖父的认可。

由于母亲对父亲(外祖父)的认同,也要求来访者去当一名律师,只有自己在做准备当律师的事情上,才会赢得母亲的认可,但来访者至今都不知道当律师的意义和价值在什么地方。

但是他有一个很好的外祖母,外祖母扮演了他理想化母亲的角色。可在来访者8岁时,外祖母中风住院了。在住院期间,来访者要求母亲去带他看望过外祖母一次,可见到外祖母,她已经不记得来访者了。从哪之后,来访者没有要求再去看望外祖母,直到外祖母离世。

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和咨询师长达60几次的咨询中没有提到过与外祖母的经历,在这60几次咨询中,谈到自己与外祖父、母亲、父亲、前女友的关系经历,直到69次,才谈到与外祖母的经历,并完成一个对外祖母情感丧失了哀悼过程。

即使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忘记哀伤、哀悼的过程,但是我们的身体从未忘记我们的创伤。一个40岁的来访者,他谈到自己从来不吃蒸鸡蛋。在慢慢的探索过程中,他才回忆起一段经历:他还在婴儿期的时候,他奶奶每早都会为他做一个蒸鸡蛋并喂他吃,在他1岁半的时候,奶奶去世了……

在我个人执业的这一段时间,我接待了不少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长,有很多残疾人是自卑的,无法去面对自己的生活,所以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不要自卑,要自信。这是每一个特殊孩子家长的最大心愿。

当然,我的父母也是一样的,也害怕我不自信,无法与外界沟通。但他们越害怕我自卑,越把自卑给压抑了,他们告诉我:‘我在学习方面要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才可以’。

从小我读书都在普通的学校就读,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学习不认真会被家长和老师批评;学习态度好、学习进步了,会被老师表扬。偶尔父母和老师还会拿张海迪的故事来激励我,偶尔朋友也会告诉我,我和正常人一样,因为有时候我是那么招身边的喜爱和敬佩。

我们用常人角度来思考,我们假如自己身边有比较要好的残疾人朋友,我们都会故作把他当做一个正常人来看待,并给予他鼓励,对吗?

然而这个社会,从来没有给过我们这样的机会,告诉我们一个不健全的人,应该怎样面对真实的自我。我们只不过在努力坚强,在故作正常。

我记得,高中的时候,每次周末回家,要带一大推作业和课本,那些书直接可以把我压着走不了路,但是我情愿分几次搬回家,或者手里抱着肩上背着,一步一步挪回家,都不希望去请父亲帮忙,其实很简单,父亲的办公室就在我教室旁边。每次放寒暑假,教室要搬空,所有的书要搬回家的时候,迫不得已才请父亲去帮忙,但是要等到同学们都走完,才去办公室叫父亲。

直到大学毕业,我出去找工作的时候,奔波在家乡的省会城市时。我才反应过来,我的不正常、我的缺陷是会影响就业的。这一关我要怎么度过,我要怎么面对这个真实的自己。

喔,对了,也许是我的专业水平还不够,所以我要加强我的专业能力,我这个样子可能要比一般人更优秀,我才能有机会,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给自己创造机会,一边加强我的专业能力。

每个女人,有可能都期待拥有一双自己的高跟鞋,我以为等我长大了就可以拥有自己的高跟鞋。直到结婚的那一天,穿婚纱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可以穿着美丽的婚纱,再穿的一双高跟鞋来拍照。

我不走路我是完全可以的,穿上坐好或者站好就可以了,这么简单。但是,在试了无数次以后,我的脚已经完全变形了,驾驭不了一双跟不是很高的高跟鞋。

照片一照完,我笑了!原来我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拥有自己美丽的女人,一个永远都无法拥有一双高跟鞋的女人,一个穿运动鞋照婚纱照的女人。

致自己过去及未来无法弥补的遗憾:

你有可能在过去、现在及未来都不能自由奔跑?

是的,我不能!

你有可能在过去、现在及未来都不能拥有自己的高跟鞋?

是的,我不能拥有!

你有可能在过去、现在及未来都要带着缺陷去面对你的每一个来访者?

是的,我要带着它!

你将永远不能弥补和拥有!

是的,我将带着它一起前行!

作者简介:刘珂,笔名刘梓珊,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本科,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结业证书,深圳市心理协会会员,从事心理咨询及心理相关工作4年,共接触10种不同人群及特殊人群,个案数量达到将近300小时;用精神分析与个人经验相结合以演讲和文字的方式呈现给更多的人 ,至今已讲千人的演讲近10场,文字原创将近20万字,每周坚持一次个人体验,至今已有100个小时的个人体验和45小时的动力学团体体验。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