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罗近月
来源:美灵心生活(ID:meilingxinli)
总是有很多人问我:心理咨询对人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我最常说的是:我们一起来探索,找到你要的答案,活成你想成为的样子。
那么对方可能又会问:那为什么不直接一点,你来告诉我什么是正确的,我应该活出什么样子?
是的,当我刚开始做一名心理咨询师的时候,很自恋地说,我就是来帮助别人改变的,实际上瞎忙碌一阵,谁也没有改变谁。
可是,五年、十年过去了,了解过不同的文化差异,体会过不同的人生困境,以及见到了各种多元的人生选择,我发现连要改变他人的念头都消失了。
我从中得到了些许领悟:但凡要求你改变,都是因为不够了解。了解不够,那更多去了解就对了,又哪需要使劲去改变呢?
这句话其实放在自我成长上,放在任何关系里,都适用。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解的局限,不能理解自己内心或者别人的世界,然后才有拼命去改变的念头,也紧接着才有改变不了的痛苦。
那要如何破掉这个痛苦循环呢?外界的冲击其实是一直存在的,我们唯有不断扩容自己的内在空间。
这就好比,一个人一开始就觉得看全世界都不顺眼,然后希望全部通通都要改变,这样自己就会舒服一点。但结果当然会痛苦死了,因为上帝都没有的权利,我们又怎么可能有。
紧接着,你得承认你掌控不了别人,然后你的期望失效了,就只能依靠自己了,于是你才可以对自己认真一点,自我的位置就开始蓬勃生长了。
再接着你会进入一个阶段,有自己的目标、想法和喜欢,也开始跟自己较劲,时而获得掌控感,也时而打败仗。但是,你就是愿意这么跟自己斗,挫败无数,其乐无穷。
再最后,你会发现自己到底在干什么呢?赢了、输了不也是都一样吗?山顶、山脚不也都是不同的风光吗?然后,你的执念消失了,你再也不想干翻自己,更不想改变谁。
这就是人生里可能会经历的不同阶段,他们所代表的是我们内在自我发展的位置:全能自恋、退行、我执、空无。
-01-
全能自恋:“皇帝的新衣”,穿起来还好吗?
说起全能自恋,其实一点都不陌生,就是我们会觉得自己最对、最好、最有用、最正确、最懂道理等等。
总之,我们站在自己的世界里,投射出一个自己以为的世界,然后便觉得世界就是这样子。
这既像井底之蛙,又像穿上“新衣”的皇帝,在这个位置会获得一种很良好的自我感觉,但是却不真实。
如果要发展关系,别人只能顺着你、迎合你、哄着你,但是却不是真正的尊重你。
当在这个位置的时候,你可能会感觉到在掌控一切,但实际上是所有人在哄着你这个孩子。
-02-
退行:在那种最孤独的失望里,生命能量就启动了
虽然我们都会经历全能自恋阶段,但是现实生活中也会少不了天然的挫折。
就拿跟母亲的关系来说。
这个女人跟你骨肉相连,那么亲密,但是等你一生下来,就要断开跟你相连的脐带。
然后,等你再长大一些,还要断掉喂养你的奶水。
然后,再长大一点,你可能很想要一个玩具,你的父母就是死活不给你买。哪怕你躺在地上打滚,结果也不会改变。
这时候,你会超级无助,但也有了一次做选择的机会。
妈妈断了你的奶,你是绝食来饿死自己,还是张嘴吃辅食?
父母不给你买玩具,你是一直打滚不起来,还是站起来去做点其他好玩的事情?
在很多人的感觉里,会觉得自己没有被满足,是因为没有一个好妈妈,或者是好父母。
但是,如果你一直寻找,你就会发现,无论在感觉里为自己找到一个多么好的妈妈,最终会发现她们都是一个德行:不会完全满足你。
这意味着,无论你多么努力做一个好孩子,你总是会失望的。
叛逆期就是这么来的,当我们意识到做一个乖孩子是既无法取悦父母,又无法取悦自己,才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放大自我的部分。
也有人想一辈子做个索要满足的婴儿,于是就会卡在这里,一直不断换妈妈,一直都很痛苦无助。
不得不说,失望是件好事情。在基本的生存满足获得确定之后,越早失望,你会成长得越快。相反,真被完全满足了,你就长不动了。
-03-
我执:用自己找寻的意义感,去超越生活中的琐碎无味
经历过退行的无助之后,你就会发现所有自以为是的讨好、迎合、取悦,做个好孩子、好学生、好同事、好伴侣、好家长,通通都是浮云。
你会不屑于再做那些吃力不讨好的无用功,你开始从浓烈的、纠缠的、融合的关系里后退,开始感觉到自己不再需要太多的外界认可,而是更需要一个自我整理的空间。
你不再轻信别人的建议,也不再盲目去寻找拯救和改变自己的方法,你开始想要体会自己的想法,以及想要自己做决定,自己要定义自己的生活意义。
到这里,我们就经历了一开始觉得都是自己最好,到慢慢觉得别人都比自己好,然后再到不论自己好不好,都对自己更感兴趣了。
这就好比是,我们过去一直在打量别人的山,都觉得别人最好,到现在你可以爬自己的山了,无论怎样,你开始乐在其中了。
这个位置,你开始触及到大量自己的真实,并且这是你自己定义的,不是别人定义的。但是,很多人对于这个位置其实是不屑的,觉得太在意会不好。
实际上,我们要看自己在什么阶段,如果你年纪轻轻,什么成就都没有,就什么都不在意,什么执念都没有,也不喜欢打鸡血,这是假的。
没有过执念,就没有自己,更何谈人生。
是什么让我们可以对抗日复一日枯燥的生活?
有时候,就是我们身上的执念,是我们身上活的部分,也是最真实的那一部分。
就拿一棵树来说,哪怕有一些枝桠枯了也没关系,至少你知道还有一大部分活着。
为什么有的人会觉得活着没有意义?是因为你从头到脚都是按照别人计划好的。
我们要重新活出自己,就是允许自己重新有自己的执念,带着自己去爬上一座你自己喜欢的山。
-04-
空无:举重若轻,存在即是一种圆满
我觉得一个真正的心理咨询师,不仅要有真性情,更应该像一个宽广的容器,不会总想着来改变你。
这也是我曾经犯过的错,因为成长的经历中缺乏足够被容纳的空间,所以要养成一个容纳的空间很不容易。
当有了足够多这样被容纳的体验之后,就可以和自己生命中很多错误与遗憾和解,于是你发现别人的错也不是那么不可饶恕。
然后,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进入一个更宽广的世界:
事物本身就是一对辩证的关系,不存在哪面好哪面不好;
每个人都有其丰富的那一面,根本不需要你去改变;
你可以容纳整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就可以容纳你。
这就像佛教里的“空无”,到最后一切皆空,但又像什么都有了。
这也好比,当你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守候。无人会让你痛苦吗?不会,你会因此破掉执念,发现原来在哪里都挺好,越没越过山丘都挺好!
所以,很多路,要你真的走过,真的感受和体验过,才会成为你的路。
当你真的充分体验过自己的人生时,你就不会对别人有好心帮助的执念,不再觉得别人应该到哪里才更好,而是可以接受别人在哪里都好。
正如一幅漫画中画的一样,我们最初都是一个三角型,但是我们想要找一个形状来让自己变成一个圆行走天涯,就会很痛苦。
甚至我们也会觉得别人需要找某个形状来变成圆,那也会让别人痛苦。
后来,我们对找到的很多形状都很失望。最终,经过很多失望的磨砺,自己变了一个圆。
然后你才会相信,每一个三角型都可以是一个圆,你看人的眼睛就会充满着圆满,而不是缺陷或同情。
有了这样的温柔的、宽广的、圆满的目光注视,每个人最终都会修得自己的那一份圆满。
所以,人生就像一场修行,每个人都可以修成一个自己的圆,自由而美好!但并不是要等修成了才圆满,而是你存在的当下就是一种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