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普通人,你留什么给孩子最珍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8种心态值得你陪孩子刻意练习。(简读版)
01
与同学交往,
“太认真”你就输了
社会心理学有一个焦点效应(Lawson,2010),就是说,有社交障碍的人往往把自己默认放在了被评价的位置,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高估了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度。(事实上仅有10%一下的人会在意你此刻状况。)
放松点,没人太把你当回事,大可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02
君子和而不同,不因分歧而烦恼
大多数的争吵,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
哈佛大学管理决策经典书目《避开错误决策的4个陷阱》中总结了合理决策最需要避免的4种思维陷阱:
“避免情绪化+放弃先入为主的偏见+考虑分歧意见+充足的相关经验”
包容并思考分歧,比一味愤怒对决策更有意义。
03
用赞美回应赞美
面对他人的称赞,不要下意识地否认,不好意思地说「哪里哪里」。
“过分的谦虚等于骄傲”。
你完全可以大方地说谢谢,并且也赞赏对方的一个优点+一个小细节。
这样既能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也让对方觉得你真实诚恳。
04
习惯了“不舒适”,才能事事顺意
在训练中的海豹部队
图源:navy times
美国最硬的海军三栖特战队——「海豹部队」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很有名的警句:get comfor being uncomfor
一直蜷缩在自己舒适圈、不挑战自己的人永远没法进步;但是另一方面,走出舒适圈的确是个难以享受的过程。
对于习惯不舒适,可以这样想:
先不想这个有多难受,先做最小的一步/坚持一分钟,然后下一步/下一分钟,等你一点点坚持下来,会发现自己其实已经走了很远。
等你习惯它的时候,这个强大心态会给你带来质的变化: 只要你真的想做成一件事,全世界都会帮你。
05
期望越高,失望越高
降低对未发生事件的期待值
如果对一件即将发生的事期待太高,往往更容易失望。
美国著名高空钢索行走表演者华伦达,从未失过手,却在最后一次封箱表演中,在一个难度系数不算太高的表演中,失足身亡。对于这场万众瞩目的表演太过在乎,使他无法专注于事情的过程本身,更容易失败。
“动机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到U型分布,认知心理学的多德森定律,可以直观地看出端倪:
降低了期待值后,那些意外收获,都能增强幸福感。
06
区分“成功”和“成功的样子”
《原则》中说,很多人把成功和成功的样子混在一起了。
成功是我们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成功的样子是拥有了某项(高价值的)物品。
当你看到别人买了某品牌的跑鞋(约会上了校花、狂打10个学习群的卡)的时候,你很心动。
但是,我们不能够把实现这些作为目标。这只是一种生活的附属品,是成功的样子。
如果我们的目标,只是变成众人眼中“成功的样子”,那我们会离自己真正想变成的样子越来越远。也许,就是那个满是疲惫,迷路的小孩。
07
相信“人性本善”,
真的会让你开心起来
英文有一句很有趣的谚语:
To give someone the benefit of the doubt
一个解释是:当你有「相信别人好的一面」和「相信坏的一面」两种选择,选好的那一面。
从心理学上来说,是缓解焦虑的途径之一:「假设无辜」心态
操作很简单:提假设,而不是下结论。
比如,一个匆匆跑过的人,撞了你一下。
与其下一个「太不小心了,我差点被撞倒、很可能受伤!他有什么毛病啊」的结论,你可以想:
他为什么要这么赶?
他是不是有什么很急的急事?
可能他脑子在想别的事,没注意到自己碰到别人。还好我也没事。
这样的心态会从内而外,让你放下戒备:
心态更开放;不会因为小事纠结;减低无谓的自我消耗。
08
调整情绪时间轴
(这点是给那些总觉得爸妈有狂躁症的孩子的忠告)
“你早干嘛去了!
刚才问你有没有问题的时候,你怎么不说话。
我最讨厌这种事前不说,事后又一塌糊涂,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小孩?
当初生块叉烧都好过生你!”
熟悉吗?
这些责备常用语有一个共同点:情绪时间线都在过去,而不是现在。
气别人没有早点行动;
气自己当初做的决定;
气没生个省心的孩子……
孩子,请你原谅那些还将情绪停留在过去,不解决手头上的问题的家长。
你不是真的做了什么不可原谅的事情,是家长们还没有消化好自己的情绪。
所以,下一次发现爸妈为小事烦到爆炸的时候——
孩子们:请走开,给爸妈一点时间调整自己的情绪。
家长们:请先深呼吸一口气,把你的时间线拉到现在。
苏西女士的《改变生命的决策工具》一书中,给我们在情绪爆炸的界点,三个灵魂拷问:
1. 我手头有什么问题?
2. 生气能解决它吗?
3. 有什么解决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近我的预期目标?
多练、多调整,你的气会越来越顺,心态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