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普通,我很快乐 | 壹心理翻译社

原作:Lizzie Enfield | 翻译:宋琼 Joy Song | 编辑:张真Derek



导读:人们总在追求与众不同或是高人一等。多久后我们才能明白:在认识普通、认同普通、拥抱普通之时,我们终将拥有专属自己真正的快乐。普通者,不普通。

壹心理翻译社欢迎新译员入驻,请点击此处查阅入社申请指南。


最近,我13岁的儿子拿到了他的学校成绩单。尽管情况还不错,但仍然有努力的空间。他看起来对此并不在意,还对我说:“妈,我已经达到了我这个年级的平均水平,这很OK啦”。我克制住了想要告诉他把目标设在平均以上的冲动,转而开始思考:我应该让儿子追求平均线以上的水平吗?如果说作为家长想看到自己孩子要更出色是很自然的,但毕竟让所有孩子都高于平均水平是不可能的,能达到顶尖位置的毕竟只是少数啊……

— 1 —

“孩子,你很特别。”

和儿子的这次谈话使我想起了W.H.奥登(WH Auden的一首诗,诗的名字叫做《普通人(The Average)》,写的是一个年轻人的父母为了让儿子有所成就而倾其所有。但是,当他们的儿子看到自己只是努力成就卓越的普通人的影子时,他只能选择逃避。

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反复灌输自己是特别的,或是我们拥有这样的潜力。这是一个主张人人平等的社会诱人的一面:在精英领导体制中,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就可以有所成就。这是个不错的想法,要志存高远,目标就是等着人们去达成的。但事情的另一面是:如果我们最终不普通的话,又会感受到某种挫败感。


在我们的自我期待和生活现实之间,有着令人痛苦的分离。”哲学家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在一个关于成功的TED演讲中告诉观众:“你不可能事事皆胜。”

因此,任何关于成功的设想都不得不承认其代价。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何为成功生活的想法并不是来源于自己,而是我们的父母和社会塑造的结果。《身份的焦虑》(企鹅出版社,售价£10.99英镑)一书的作者德波顿进一步指出我们要超越他人的期待确立自身的志向,这样才能在自己的所有成就中找到真正的乐趣,不论这些志向是大是小。

— 2 —

寻求改变

那天我还对一位朋友说感觉自己是个二流作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既不是奋斗在叙利亚的勇敢的战地记者,也不是个获得过图书类奖项的小说家。

我的朋友问:“做个二流作家有什么不好呢?其实,做个十流的作家又有什么?总比十五流的作家强吧?不是吗?”

他的话使我陷入了思考。为什么我不能做到知足快乐,而是为自己没有的东西焦虑苦恼,并且特别想做的更好?

有这种目标导向思维的可不止我一个人,有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这种想要追求更高目标的习惯根植于我们对于有限生命的恐惧。在一个大都世俗的世界里,我们感觉需要留下自己的痕迹。可笑的是,最后的最后,我们真的想被人们铭记为一个开创了富时100指数(FTSE 100 index)最高公司的高成就者吗?难道我们不想被人回忆为一个善良体贴的人,成为朋友和家人的美好怀念吗?

我知道自己更想要一个人性化而非职业性的墓志铭,却似乎过分看重了我的职业、过分强求其中难以达成部分的重要性。

— 3 —

永不满足

《消灭内在的完美主义者(Killing The Perfectionist Within)》(巴尔博亚出版社,售价£12.99英镑)一书的作者——心理学家昂纳·简·纽曼(Honor Jane Newman)指出:“出于种种原因,生活在西方的很多人自尊心都不强。在西方文化中,高成就者和完美主义者普遍都有一个‘核心信念’,这个深层的信念就是永不满足。因此,他们不断用更多的成就来进行反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无法充分欣赏自身的成就。”

在纽曼看来,这种态度部分根源于我们抚养孩子的方式以及父母养育我们的方式:我们要么被父母过度批评,要么以同样的方式挑剔孩子;或者要么过分溺爱孩子,要么被父母过分地宠爱。这就导致了年轻人不可避免地从童年时期的呵护中跌落下来从而造成了低自尊。

因此,教给孩子生活中普普通通事物的价值十分重要,还有把握好赞扬真正的成就和创造不真实期待之间的界限,后者一旦没有实现就会使我们的孩子产生挫败感。

— 4 —

许你成星

德波顿指出,媒体对此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其不断地强化“一切皆有可能”的迷思,而忽略了诸如幸运和不幸这样的概念。就像在17世纪不大可能跻身到法国贵族阶层一样,现在也很难成为比尔·盖茨那样富有的名人。但是人们却不这么想,而是相信如果你有干劲和一些好点子的话,一切皆有可能。

这正是媒体的态度(或许这也恰恰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许诺舞台和财富的电视才艺节目),但是我们的语言却经常谈及并强调接纳和尊重平凡。我们常常用“世上的盐,邻家女(男)孩,普通人”这样的习语去透露出对于平凡的欣赏之情。此外,尽他们管看上去往往会遭到雇佣方的低估,我们却看重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护士,老师,消防员和道路工人,我们重视这些想要建设社区的人,而不是那些建构自己小我神龛的人。


研究者们甚至还公布了科学证据,这些证据显示对于他人而言,普通相貌、大众样子的人比出色的美人更有吸引力。

纽曼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但许多人都需要建立一个更加真实的自我形象,一个我们认为可以坦然接受自身优缺点的自我。

那么,让我们享受平凡的快乐吧,普普通通,平平淡淡。是时候了,去拥抱普通,去享受我们的平常生活。

— 5 —

拥抱普通的自己

阅读下面的句子,思考一下,拿出纸笔,把省略号补充完整:

  • 我喜欢与众不同因为……

  • 我讨厌与众不同是因为……

  • 我渴望卓越因为……

  • 我想要平凡因为……

  • 普通对我来说意味着……

  • 如果我相信自己已经足够好,我会……

  • 真正的成功和成就是…

  • 当……时我就会幸福。

  • 我在过去收到的认可来自于……

  • 我是在……时最爱我的朋友。

  • 我是在……时最认可、最喜欢自己。

  • 我最想寻求……的认可,因为……

各位读者朋友:如果乐意,不妨在评论中和大家分享你的答案哦,一句两句都行 🙂


© 本译文版权归壹心理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内容不代表壹心理或译者立场。

英文原作:The joy of being average (Psychologies)

译者简介:宋琼 Joy Song,壹心理翻译社 | 译员。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二级英语笔译证书持有者。用心传递有价值、有意义的心理学知识,希望和你一起更好地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

让中文读者看见全世界最优秀的心理学作品,加入壹心理翻译社,做一件小小你能完成又有很大价值的事情!请点击此处查阅入社申请指南。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