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孤独终老:哪怕跌撞半生,我也想为自己活一次

文:夏一丹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原文标题:20岁逃婚,75岁孤独终老:“哪怕跌撞半生,我也想为自己活一次”

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聊:现实感。

“我的人生我做主”不止是年轻人的叫嚣


丈夫去世,独自居住的桃子,步入老年后,生活看起来特别丧。

女儿平对自己不管不顾,一登门就带着目的。

担心自己患上阿尔兹海默症,桃子甚至在脑海中幻化出三个分身,来和自己对话。

魔幻中带着一丝凄凉。

可这样的生活,桃子却觉得:这是自己一生最耀眼的时刻了。

虽然有些寂寞,但是很自由。

年轻时有资本,叫嚣“我的人生我做主”,很潇洒。

而像电影《我啊,走自己的路》里,桃子这样,老年丧偶,却依然掌控着自己的人生,更值得骄傲。

桃子将内在的信念,变成自己的现实。

即使年老后,不可预测的因素如此之多,依然初心不变,坚强面对。

这就是“活出了现实感”。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内在世界是主观的,外在世界则是客观的。


由于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体验不同,看向外部世界时,自然也有了自己的主观色彩。


而现实感,就是让自己跟外部世界连接,适应现实的能力。


说得更通俗一点,即:我怎么想的,我就怎么活,让心理世界和外部世界达到一致。

现实感的人生,有多肆意


桃子一直想自己独立生活看看,想按自己的想法,靠自己的力量生活”。


她一直就是这样的人。


虽然人生看起来平淡无奇:乡下姑娘,来到东京打工,恋爱、结婚、生儿育女、当家庭主妇,不是精英,没有事业,也不富贵。


可这本身就是她的传奇。


20岁时,家里给她安排了一个男人结婚,但桃子并不满意。


为了逃离包办婚姻,她只身一人逃到陌生的大都市东京。


没一个认识的人,就从餐厅服务员做起,全力适应新生活。


即使语言不通,时常想家,但她还是享受的。


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她笑得很灿烂。


后来,在餐厅里,她遇到了自己喜欢的男人,虽然羞涩,但她主动上去搭讪。


最终,顺利地跟喜欢的人结婚,幸福生活了55年。

“我确实感受到过爱情,我深爱他。”

丈夫去世后,年事已高的桃子,院子收拾不动了,烹饪也简单到刻板,喜欢的也只有远古生物儿童绘本。


令人怅惘的生命境况里,桃子又给自己增加了“别样”的喜感与活力:


她幻化出三个分身,陪她笑,陪她闹。


恣意想象,一场高级的专场演出,一支在墓地里吹吹打打的热闹队伍。

对丈夫的死,她也有自己的解读:是为了让我独自生活,才死去的吧,这是他的苦心,他留给我的温柔。


她也因此接受了现实,找到自己活下去的意义。


这就是桃子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年轻的时候,她珍惜自己的意愿,掌控自己的生活;年老后,面对重大丧失,她承受所有的孤单寂寞,没有放弃和退却。


暮年之际,审视过往人生,自我陪伴着,重新找回活力。

这种来自生命深处的尊重与接纳,令我想到了舒婷诗里的木棉: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像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能够与人深深连接,但也可以独立自主,耀眼地存在。

有一种拧巴,源自现实感缺失


怎么想,就怎么活,听起来简单。

但能像桃子一样活出现实感的人,实在凤毛麟角。


大部分人,以外部标准为生活准则,追求权力和物质,但很少思考关于生命的意义,对内在的需要,情感的互动,隔离或漠视。


有的人“赢”了,名利双收;有的人“输”了,活得隐忍、压抑。

也有的人,活在自己的心理世界,对自己的需要和感情很重视。可一旦发现外部世界与自己的心理世界抵触时,就容易被挫败。

想做一个事儿又不敢做,总觉得会失败;敢于为自己争取,却成了别人眼中的异类;好不容易争取到了,却无法认可自己。


可本质来说,不管活在心理世界,还是外部世界,都只是一体两面:有了物质,但没了内在的滋养;守住了本心,却很难实现自己的追求。


要么将自己工具化,要么把自己的创造力浪费、荒芜。然后一样地,带来焦虑与抑郁,与幸福生活相隔遥远。

我有个朋友,事业有成,资产过亿,但因为儿子“不思进取”,天天吵架。

出身贫寒,苦心经营多年的他认为:想要生存得好,权力、财富必不可缺,撇开这些都是空谈。

而年近30的儿子则对父亲十分反感,


“我从小就被我爸逼着学习,做了很多不愿意做的事”。

尤其,每每还要冠以“这是老子我流血流汗为你挣来的”,推脱不得。


父子俩时常争执不下。


可这样的争执,注定是没有结果的。

两个人都缺失了与现实的连接。

彼此都有自己的焦虑与恐惧,也都想让对方认同自己,找到安全感。


父亲的经历让他明白了财富的价值,对他来说,有钱才安全;而对儿子来说,父亲的钱,给了他安定的生活,却也让他失去了内心的自由。


但其实他们都脱离了现在的“现实”,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


换句话说,无论成功还是“不上进”,都是内心的不安,驱使他们做出的选择。


如果不停一停,听听自己和对方内心的不安和恐惧,理解很难产生。

如何让自己拥有现实感?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说,人生有三重境界:

  •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 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世界在你眼里呈现哪般模样,很大程度取决于:你的内心是何等模样。

以及,你是否会去看一看你心里的那个世界,并想办法与它连接。


幸福稳定的生活,需要心理世界和外在世界具有一致性。

内外融合度越高,幸福指数会越高。

这不用靠命。

甚至很多时候,通过自己持续的练习就行。


那么,该如何进行呢?


a. 观察自己内在的冲突

与别人发生冲突时,多感受一下,自己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同事小娅,一听别人发牢骚就烦。

渐渐地,她发现了自己的内在模式:在关系里,她总是他人优先,而遗忘自己。

但其实,她自己也一样渴望被关注,只是一直没有被在意,心里攒满了失望。

所以,听到别人发牢骚,在安慰别人的同时,其实小娅自己也很渴望能被看到。

就会很烦。


b. 检验自己的信念

事实上,在小娅的内在模式里,藏着一个信念:要得到满足,必须先为别人着想,否则别人就不会喜欢我了。


渐渐地就会衍生出其他想法:别人有需要,不满足是不对的;别人主动给的,才是真的关心;自己照顾自己,显得挺可怜的……


可这些信念,真的是事实吗?只要去检验,往往会发现,并非如此。


c. 行动实验,培养自己的掌控感

不满足别人的需要,真的是不对的吗?你可以试着在现实生活中检验一下。

找一件小事,试着拒绝一次别人,然后观察结果。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同样的,很多的内在信念都可以这样核检。

渐渐地,你就可以区分,哪些念头只是自己的想法而已。

只是自己吓自己罢了,并不是绝对的规则。

这个时候,你的现实感会逐渐增强。

d. 允许自己失控

确实,外在世界不是恒定的。

不能保证什么事都能够很顺利,有意外和反复也很正常。

那么,既然焦虑与冲突在所难免,不妨索性全面地认下、接纳它,多多练习,不要着急。


民国时期,上海永安百货的四小姐郭婉莹,曾经锦衣玉食,应有尽有。

可随着时代变迁,所有的荣华富贵如落叶凋零。

她从云端坠落到了地狱。

丧偶、受辱、被打骂、一贫如洗……


落魄时,甚至去挖鱼塘、挑河泥、锤石块、剥冻坏的大白菜。

但她心态一直很平和。

创立了自己的时装店,还被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请去教授英文。

她的遗愿是:离世后,将自己的遗体无条件地捐献出去。

晚年时,有记者问起她的那些沧桑岁月,郭婉莹优雅地说:


“这些劳作,有助于我保持身材”。

对她来说,


“这就是人的样子。”


是的,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活成日剧里的桃子,也不可能每个人都是郭婉莹。

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活成自己内心期望的样子。

“昨夜的风雨,给今日的早晨,戴上了金色的和平”。

你经历的每一个不如意,都将成为和平人生的一道金光。

不管你现在的生活什么样。


只要你愿意,就能活成想要的那个自己。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简介:原文作者夏一丹,个体、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师,福建省作协会员。有限生命里相遇最好的自己。微信公众号“亲爱笔记”。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有心事,看壹心理。2000万年轻人在这里自我觉醒。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