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碗仔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原文标题:40岁陈乔恩认爱小9岁男友:别傻了,他们从没真正爱过你
前几天,陈乔恩和艾伦(不是开心麻花那个,也不是郭艾伦)冲上热搜。
在综艺节目认识的他们,居然真的谈起了恋爱。
但没过多久,粉丝就操碎了心——因为有人扒出了男方,艾伦,其实是个很会包装的渣男,根本不像他节目里那么好。
可是陈乔恩偏偏认定了他。
越说不好,她就越要坚持。这种迟到的叛逆,其实都因为童年没有被充分爱过。
小时候,她经常被妈妈用棍子打。一次考试没考好,躲在小黑屋里过了一夜,还是被抓出来打了。
爸爸呢,则从来不管事,两个人在一起时局促得像被困电梯里的陌生人。
严厉的妈妈,不管事的爸爸,加起来,等于一个孤独的孩子。
我一直很想问你个问题:你觉得,和爸妈说心里话,会很难吗?
之所以想问这个,是因为很久之前,看到综艺节目《不好说特想听》里的片段。
25 岁北京小伙唐向末,小时候时常遭受妈妈的“暴力”。
有次,被妈妈狠狠地打了一巴掌。哭着满地找牙。
他鼓起勇气,问妈妈:
“你有没觉得,有对不起我的地方?”
对方回答:
“妈妈对儿子有‘对不起’的吗?”
“对你严格一点,还不是为你好。”
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的他,瞬间沉默。
到最后,俩人的对话,成了妈妈的独角戏。
我想,几乎所有父母都觉得,自己是最爱我们的人。
但实际上,他们的爱,在他们不自知的时候,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01
那些自我封闭的人,都有被伤害过的灵魂
为什么和父母说出心里话,就那么难?
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个事实:
爱的旗帜过于正确,以致有些错误也变得理所当然。
以爱之名堵住孩子的嘴,是要付出代价的:
孩子长大后,会自我封闭。
不知道你有没听过于谦这个名字?
他,是与郭德纲同样出名的相声演员。
也是圈内公认的“人缘收割机”。朋友巨多,做事圆滑。
甚至,还是相声界最会玩的人之一。
抽烟、烫头、喝酒、遛马……样样齐活。
实在令人羡慕。
但其实,圆滑世故的风光表面,是他痛苦的自我封闭。
从小,他就在姥姥身边长大,有 5 个亲阿姨无微不至地疼爱着。
家人还会时常对他说:“你什么都可以做”,似乎也很开明。
于谦开心地以为,我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他想喝茶,家人说:
“你可以喝,我尊重你的决定。但小孩子不能喝,喝了长不大”。
他喜欢鸽子,家人不准,还质问他:
“你才多大就养鸟啊,你退休了吗?”
当然,如果危害到生命安全,父母确实需要制止。
但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小的事情,都不可以?
后来,每次他做点什么,家人都会将喝茶这个事情,当做一个“把柄”。
不断拿出来举一反三,对他进行教育:“你这么做是不对的”。
如此循环往复,他害怕极了。
害怕一旦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要被教育;害怕自己“行差踏错”,就遭来一顿骂。
无数次“失败”的经历告诉他,只要我表达自己,做什么都是错。
他终于明白,“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早就被规定好了”。
说好的“尊重你的决定”,却在你真的去做这件事时,又会被劝阻:“你不应该这样”。
他开始极力封闭自己,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便是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所说的“习得性无助”。
长期无效行为产生的挫败感,让他觉得:“放弃算了,反正继续下去也不会有好结果”。
甚至,因为这段被压抑的童年经历,长大后的他,不断找各种东西,去补偿。
他在京郊有个 4 万平米的马场,就来自他童年为完成的心愿。
而我们看到的那个爱玩的于谦,不过是要用“玩”来治愈童年被束缚了的伤。
事实上,他并不缺爱。相反,密不透风的爱,是一种伤害。
让他习惯了封闭与隐藏。只有迎合世界的圆滑,才是安全的。
这是他受伤的灵魂,唯一可以自我保护的方式啊。
02
过度的爱,是变相的自私与控制
无疑,于谦是“幸运”的。
更多人一边自我怀疑:“是不是我的问题?明明他们都是为我好”;
一边想反抗这种过度的爱,带来的窒息感;
一边又苦于和父母难以启齿。
既挣扎又痛苦。
父母呢?他们也很难。
广东有句俗语:“为人父母甚艰难”。
我知道,大多数父母,初衷都是爱孩子的,都害怕我们受伤,都希望成为好父母。
只是,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在他们的认知里,要成为一个好父母,要足够爱孩子,最直接的办法是:控制。
印象最深刻的,是《少年说》里,一个初一女孩对妈妈的“控诉”。
妈妈很爱她。
每天的生活,都照顾得无微不至。
她的暑假生活,几点上课,几点吃饭,几点睡觉,几点写作业,几点玩游戏,都会细致到每分每秒。
这还不够,能干嘛不能干嘛,都由妈妈说了算。例如,在家不能翘腿,不能抖腿,早上起来必须喝温水……
女孩不是没有反抗过。
她鼓足勇气,面对一帮同学,哀求妈妈:“能不能不再这么对我了?”
妈妈想都没想,直接反驳:“这都是一个妈妈应该做的,最基本的”。
你看出来了吗?
其实,他们不是不爱你,而是这种爱的背后,是控制。
控制的真相,是为了满足“我想成为好父母”的愿望。
如果你不顺从,他们会生气、伤心。因为,这让他们感觉到“我不是好父母”的挫败感。
这,让他们十分焦虑。
这种焦虑,大多数来自于父母自身的局限。
一方面,他们担心自己无法成为“好父母”;另一方面,他们本身,就失控于自己的人生。
于是,他们想要掌握控制权,却错误地投射到孩子身上。
所以,妈妈后来还不断对女孩说:
“因为我们早出生、早经历,所以我们才会把我们所经历的提前告诉你们。妈妈说的话,即使不是百分百正确,肯定也有百分之六七十是正确的。”
她尝试着,巩固自己的权威,来掌控我们的人生。
因为,自己的人生已经无法重启,但孩子的可以。
看到最后,我很心疼这个女孩。
站在台上的她,听完妈妈的话,脸上掩不住失落与无奈。
似乎,“我讲了也是白讲,你总会有一堆道理来证明,你是对的,你是爱我的,让我无法反驳”。
我明白,父母都想孩子过得好。
但不知你们有没想过,这种过度的爱,是控制,也是自私。
是你们希望让我来满足你“成为好父母”的愿望,希望我能重启你的人生。
最重要的是,你从来没有把我,当做独立的个体。
03
最好的爱,是“恰如其分”
说实话,写到这里,我莫名有点心疼。
我的一个亲堂妹,大学毕业时,妈妈明确告诉她,你只有两条路:
一考公务员,二当老师。
结果你是知道的,她只能妥协,在家乡的小镇当了“合同制公务员”。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看见她笑过。她是一个那么喜欢往外跑的人啊。
前几天,她妈妈还向我抱怨,不知道该怎么和女儿相处,让我有时间开导她。
我很难过。
无论你是 5 岁, 25 岁,甚至 35 岁,你都无法挣脱这份快要溢出屏幕的爱。这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呢?
堂妹曾经和我说,她很羡慕黄磊的女儿——多多。
那段时间,因为她 13 岁就染发、打耳洞的行为,在微博引起轩然大波。
在很多父母看来,这个年纪,这种行为,都不是一个“乖孩子”应有的作为。
你能说黄磊不爱她吗?当然不,他很爱。
就是因为很爱孩子,所以才不会阻止她。
因为,正如黄磊某次采访时说的:
“我从来没有把她当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人生。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
她可以染发、打耳洞,也喜欢烘焙、画画。
你在她身上看到的,是一个自由的灵魂,这是中国孩子最缺乏的部分。
尊重,是爱的第一步。
前几天,综艺节目《一路成年》收官,我特别喜欢梁家辉和他女儿的相处模式。
有次,他们去到新疆旅行。节目组给大家安排了极限项目,两个女儿都抽中了高空秋千。
梁家辉知道,小女儿是非常恐高的。
他一直试图阻止,不让小女儿冒任何风险。
可小女儿并不这么想:“虽然有些害怕,可我觉得,我不玩这个会觉得很遗憾,自己肯定会后悔的”。
她想突破自己。
得知女儿心愿后的梁家辉,听从女儿的意愿:“如果你们觉得没问题的话,就去吧”。
爱的第二步,是倾听。
被倾听,意味着生命力被看见,这种力量是巨大的。
武志红曾说:“生命力如果被看见,才是好的生命力,才能创造”。
相反,如果没被听见、看见,人就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
而被倾听的孩子,是幸福的。
因为,你的需求和情绪,能真正被父母接纳、理解与支持。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人,生命力才能得到释放。
所以,尽管梁家辉担心女儿,但他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他知道,孩子不去,就一定会后悔。
所以,他反复给女儿们检查安全设备,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两个孩子。
当女儿出发后,他忍不住,抱着在一旁的李汶翰爸爸,痛哭。
对于中国式父母来说,放手是件多难的事情啊。
但不可置否,放手,是爱的终极目标。
最好的爱,从不是密不透风地控制,是倾听,是尊重,是放手,这才叫“恰如其分”。
04
你第一次做父母,我也是第一次做孩子啊
我经常会说的一句老套话是:
“你第一次做父母,我们也是第一次做孩子”。
我们都是第一次来到人世。
做父母的,或许不小心一句话,就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
做孩子的,或许某个行为,伤害了父母。
这都是无可避免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你所受过的伤,或许也是你人生中的重要课题。
就像你意识到被父母“过度的爱”所控制,那就学会努力抵抗住他们的不合理。给自己腾出空间,去成长。
知乎上有博主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第一,他清楚而坚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他一直希望留在北京。所以,无论他父母说什么,不管怎么说,他都坚守自己的边界。
最夸张的时候,他妈到北京逼他相亲,他怎么都不去。一口咬定,自己想坚持单身主义。
第二,经济独立不依赖父母。
毕业3年,从没向父母要过钱,也从没要过父母的钱。
第三,偶尔有意地冷落。
以前和妈妈是一周打一次电话,但自从被逼相亲后,有时候故意冷落她,不怎么打电话。
诚然,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艰难的。
可你不得不承认,在中国传统的亲子关系里,很多人在 30 岁左右,才开始跟父母有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也就是说,残酷的是,倾听、理解、放手,是很难一下子就能做到的。
它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
在这之前,你需要做的,是守住自己的空间与边界。
最后,我想给你一个拥抱。
我知道,这么多年来,你选择封闭自我,选择圆滑做事,选择避而不谈,内心充满苦楚。
我也知道,你曾经无数次尝试与父母沟通,但他们或许从未倾听你的声音。
可我想告诉你的是,只要你愿意,就一定能改变现在的困境。
再不行,还有我呢。
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