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北黄冈,一个10岁的女孩想要跳楼。
还好被保安及时发现并救下。
被救后,民警一直耐心安慰着她,可女孩情绪始终不稳定。
好不容易等到女孩妈妈赶来,本以为这下没事了。
谁知,妈妈不仅没有安抚,反而破口大骂。
女孩哭的更加崩溃了。
民警惊呆了,连忙制止“你对你女儿那么凶干嘛!”
要知道,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自杀是最高强度的自我攻击。
也是一个人对外的攻击性长期无法释放,导致转而向内,化为自戕。
要知道,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一个正在绽放的年轻生命。
除非是对未来和世界已经绝望,没有一件事一个人,能让他们感觉“活着”是值得的。
一个一心求死的孩子好不容易被拉了回来了,重新回到这个有光的世界。
然而面对的,却还是母亲的愤怒、指责、咒骂……
很难想象,那一刻,孩子心中会经历怎样的恐怖;又要把自己扭曲成什么模样,才能在这个残酷的世界继续生存下去。
今天,壹心理就跟大家聊聊:陷入绝境的孩子,和雪上加霜的父母。
01
容器破碎的父母,
不解决问题,而是解决孩子
逛知乎时,看到一个网友说:
“小时候每次我感冒,我爸知道后,就会特别暴躁地吼我,然后还会骂我穿得少(虽然我穿得根本不少),骂我不喝热水不吃青菜(虽然我都有喝有吃),各种理由乱骂一通。明明已经很难受了……”
孩子一旦出现意料之外的状况,父母自己就先崩溃狂怒,更别提安慰孩子了。
这样的父母并不少见。
女星舒某曾在采访中提到,自己15岁那年,意外遭遇一次车祸。
当时她的样子看起来十分凄惨,锁骨、肩膀、膝盖、手臂,处处是伤。
是个人都会心疼的程度。
然而好不容易回到家,母亲非但没有心疼,反而破口大骂。
回忆起这段过往时,一直语气平和的女明星突然激动起来:
“我就想,我已经很可怜了好吗?你还骂我干嘛呢?”
时隔多年,她表情依旧困惑而受伤。
当孩子出现问题。
有一类父母,他们无法拥有正常的共情和处理能力,而是感到巨大的、灭顶的失控。
而这失控又是孩子“触发”的,所以不是先解决孩子的问题,而是直接解决孩子。
这类父母丧失了作为父母最重要、也最基础的,容器功能。
何为“容器”?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的内在心理空间。
在一段关系中,容器功能好的人,可接住对方的负面情绪。
然后,再用理解、爱和接纳,把这份情绪“去毒化”,还出一份正面的能量。
就像咨询师对来访者,父母对年幼的孩子。
但有些父母,本身容器就是破碎的。
当孩子遇到挫折,父母第一时间看到的不是孩子的感受,而是自己心里被失控状况所搅起的,充斥着焦虑、愤怒与无力感的重重波澜。
他们第一迫切的需要,就是把这份无法耐受的情绪倾倒出去:
“没有一天省心的!怎么不撞死你呢?!”“我早告诉过你blablabla……谁让你自己……”
而孩子,反而成为父母倾泻焦虑的容器。
他慢慢就知道,在父母那里,负面的一切都不被允许,便学会了压抑。
不知道自己哪里不舒服,压抑下去。知道自己哪里不舒服,也不说了,压抑下去。
孩子“乖巧”,父母“省心”,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但这样相安无事的局面,真的能一直维持下去吗?
02
“怎么别人都不会,就我事多?!”
精神分析师比昂说过:关系的本质,是谁向谁投射焦虑,谁为谁承接焦虑。
健康的关系中,强者(父母)会试着去容纳弱者(孩子)的焦虑;
病态的关系中,强者会向弱者宣泄自己的焦虑。
如果孩子倒过来做父母的容器,用还没有成熟的心智去消化父母的焦虑,同时压抑自己的情绪。
长此以往,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呢?
a. 不信任父母,什么都不说
做家庭咨询的时候,经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什么都不和自己说,和自己“不亲”。
有什么烦恼了,不告诉;
身体得病了,不告诉;
在外面碰到什么事了,不告诉……
是像父母说的那样,“天性冷漠”“没有人情味”吗?
其实,孩子什么话都不愿意和父母说,是因为知道说了以后,父母大概率会是什么反应:
“谁让你不听我的,活该”
“你怎么那么笨”
“怎么别人都不XXX,就你XXX”……
在外面被打了一拳后,谁想回到家又被捅一刀呢?
b. 内化父母的声音,非常容易自责
之前我们提到的,那个只要感冒就会被父亲吼的知友,他的回答下面有一条留言:
“懂你,同款父母。我哪怕是骨裂了,疼得直抖,他们也都是先骂我一顿,说我是祸害,不省心。”
不用说,这也是典型的容器功能缺失的父母。
而她长大后,无论是生病还是受伤,第一时间就会痛恨自己,狠狠责怪自己为什么要生病。
“怎么别人都不会,就我事多?!”
然后,为自己的脆弱感到深深的羞耻。
从这个模式可以看出,她已将父母的责备内化到心中,并且形成一个稳定的认知:
“我就是一个讨厌的、事多的、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拖累的人。”
将来和别人相处,也会延用这个模式,一点麻烦都不能有,一点脆弱都不能显露。
一旦有,想的不是求助、不是依靠,而是怎么掩藏,省得招人厌恶。
这样的人,周围的人往往都会觉得她很独立,很强大,其实这不是强大,而是不信任——不相信有人能让自己完全的依靠,也不相信有任何人能真正靠得住。
而继续挖掘下去,又能在不信任的背后看到绝望,千万次欲靠不能的绝望。
c. 不敢使用他人,不相信他人是稳定的
我一个朋友,就特别害怕麻烦别人:
向人问路,别人没说明白,但他绝不会再问,而是假装知道怎么走了,然后去问下一个路人;
勺子有点脏,找餐厅服务员换一个,换来的还是不干净,他就不再叫人,而是默默用了。
一直以来,他都很羡慕那些不明白就继续问的人,也很想成为那些敢提要求直到满意的人。
但到了自己这儿,就是做不到。
他告诉我,从小到大,在他身上发生的任何一点意外状况——大到身体摔伤,小到把一个碗碰碎在地——在父母那里都是天崩地裂。
父母会第一时间跳起来,像火山暴发一样,劈头盖脸地责骂,却没有半分关心和安慰。
小小的孩子,不明白这件事为什么可怕,但大人的反应很可怕。
父母容器破碎的样子,深深吓住了他。
于是几十年后,他依然深深担心“别人”这个容器,够不够稳固,有没有力量,能不能为他所用。
在这份深重的担忧与怀疑下,他从不敢“使用”他人。
总觉得别人像父母一样,碰一下就会爆炸。
03
现实,比父母结实得多
我们常说,父母要做孩子的安全基地。
什么是安全基地?
从空间上来说,是你感到脆弱时第一个想去的地方;从关系上来说,是你情绪崩溃时第一个想要去见、并希望一直在你身边的人。
安全基地,就像是士兵在前线溃败后,依然可以后撤和补给的地方。它是不会沉没的小岛,是一个人心灵最后的港湾和防线。
可现实中,又有多少父母,足以做孩子的安全基地呢?
还不是理所当然地,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容器?
如果你也遭遇了这一切,请记住:
感冒不是你的错、受伤不是你的错,没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也不是你的错。
从现在开始,你可以把父母没给过你的,都给予自己。
还记得之前那个骨裂仍被家人责骂、长大后一旦受伤或生病也会狠狠责怪自己的网友吗?
有一次,她在镜中看着憔悴的自己,忽然惊觉:没人爱我,如果我自己还骂自己,不就真没救了吗?
“我已经30岁了,我有钱了,生病了我可以去治病,为什么要有世界末日的感觉?”
看,这就是觉醒。
这就是脱离父母阴影,善待自己的开始。
当然,还有一条更重要的,就是在现实层面、尤其在关系中打破自己的刻板印象,扩充心中的容器规模。
例如,自己生病/受伤了,想请别人帮忙,或想依赖一下对方。
在头脑中想象这场景的时候会不自觉地非常害怕,觉得别人一定会破碎,会崩溃,或者会暴怒、羞辱自己。
但其实你并没有和别人确认,全程只是自己一个人的头脑游戏。
现实中麻烦别人一下,很多时候会发现,对方并不在意,甚至很乐意帮助你。
有时,外界要比父母宽容得多,也结实得多。但这也是在关系中一次次尝试,才能体验到。
勇敢投入吧。
这个过程中,难免有伤有痛。
但等到新的体验,覆盖旧的记忆的那一天,就是你破茧的时刻。
新的一年,加油。
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