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的人,先管理积极情绪 | 《积极情绪的力量》

面对恐惧的事物,你会怎么做?


孩子哭闹着不想下水,妈妈斥责他:“做人就要敢于尝试啊!你试都没试过,怕什么呢!快给我下去!”

见他迟迟没动静,说也说不听,妈妈直接把他推下去了。

这位母亲当然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她只是想锻炼孩子的胆量,让他有勇气克服困难,面对挑战。

母亲对孩子的态度,是我们的生活哲学。


当我们面对自己厌恶的、恐惧的或者不满的事情时,就强迫自己去面对,“直面恐惧”。


但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说,我们能够勇敢面对挑战,变得更加坚韧和坚强,是因为调动了积极情绪,而不是消除了不安情绪。


这篇文章,我们一起学习如何调整情绪,尤其是文末提到的“情绪档案法”。但首先,我们要重新认识两类情绪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01
你以为的有效策略,
正在激发“消极思维”

我们天生就对消极情绪没有抵抗力。

甚至可以说,消极情绪是人类存活至今的重要原因。


远古时期的人们,打猎的时候看到前面湍急的河流,“恐惧”情绪会让人们望而却步。现在的人们,看到尘土飞扬又不洗手的路边小吃摊,也会略显厌恶,不敢付钱买单。

但“积极情绪”有什么作用呢?


好像看不出来吧。也许在我们的记忆里,“积极情绪”之后,就是闯祸。比如孩子因为太快乐,正咧着嘴蹦蹦跳跳,下一秒就打翻了家里的花瓶,自己也摔倒磕破了头。

于是,我们就连奖励也会带点“打击”——先颁给你一个奖章,然后敲打一下,说你哪里还有不足,要继续努力。

我们知道,愤怒会产生反击的冲动,恐惧会引起逃避的行动。所以,人们经常会用“激将法”来刺激一个人前进,用惩罚的方式来限制一个人的行为。


科学家们说,这是“消极情绪”引发的“特定行为倾向”

但是!

芭芭拉说,不能用消极情绪的“特定行为”逻辑,来解释积极情绪。应该用扩展和建构理论,看待积极情绪的作用——这也是芭芭拉在心理学上的重要贡献。

看完《积极情绪的力量》的描述,我是这样理解的:

“消极情绪”就像是身体长湿疹的时候,抹上去的药膏。这类药膏用得适量,就能解决湿疹“红痒”的问题;如果过量,就会造成药物依赖。

“积极情绪”更像是中医,改善生活作息和环境,调理饮食结构等等,不会马上见效。但,它整体的改善,不仅能解决“湿疹”问题,还会对生活产生长远的良性影响。

积极心理学家们发现,积极情绪可以提升思维的活跃度,提高心理韧性。而且,受积极情绪的影响,周边的环境、人际关系,都会悄悄发生变化,间接建构了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

积极情绪是脆弱的。它很容易就被一点不愉快的事情扑灭,所以,培养积极情绪,比处理消极情绪,其实更耗精力。

刷短视频、喝奶茶等等,身体上的快感,更接近于消极情绪,引诱着你沉迷。因为它把你的目光,局限在眼前的欲望里,满足你此刻的需求,获得即时回报。并没有扩展你的思维认知。

换句话说,“消极情绪”带来消极思维,解决眼前的问题;“积极情绪”带来积极思维,解决长远问题。

02
积极情绪,
改变人的本质

为什么要说这些?

因为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经常忽略“积极情绪”的力量,甚至觉得它是有害的。

尤其是,当你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或业绩,兴高采烈的时候,身边总有人会告诉你:别高兴得太早,要继续努力才可以啊!

“喜悦”和“自豪”是一种积极情绪,可人们总把它们视为“自大”,时不时浇些冷水。却不知,打消的是前进的动力和面对困境的力量!

芭芭拉说,人类的积极情绪,类似于植物的向光性,是成长的必要条件。


书中举了美国“9·11”的例子。

当年,美国遭受到规模极大、后果非常严重的袭击,世界贸易中心和相邻的5座建筑物,国防五角大楼,都被飞机撞毁了。三千人遇难,活下来的人、住在附近的人,都有心理创伤。

有些人会害怕未来再次发生袭击,有些人害怕坐飞机,还有些人坐在密歇根体育场时,都非常恐慌——那里可以容纳11万球迷,比赛当日有几十架飞机拉着横幅盘旋。

芭芭拉团队找到经历过“9·11”的一百多名大学生,询问他们经历的压力,对几种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感受频率,以及个人的心理优势,如乐观、安宁、生活满意度等等。

团队发现:有些人变得更强大了!

这部分人,在经历“9·11”的初期,表现出来的抑郁状态,相比其他人更少。而现在,他们比“9·11”之前,更乐观、更宁静,表现得更充实。他们跟其他人的差别在于,他们拥有更多的积极情绪。是这些积极情绪,让他们在“抑郁”、“低落”、“恐慌”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回到生活的阳光面。

问题来了,为什么这部分人,更容易调动积极情绪?难道他们天生乐观?


我们可以看看芭芭拉开展的另一个研究项目。

参与者娜姐,30多岁,面临着大多数中年人的困境——事业、家庭的压力。

她在一家公司做技术分析师,专门处理服务台解决不了的问题,经常崩溃到想撞墙。更可怕的是,她母亲诊断出了脑肿瘤,医生也不确定肿瘤是否会恶化。

重重压力,使得她结婚15年,一直都怀不上二胎。抑郁,焦虑,甚至感到孤独,生活无趣。

后来,娜姐参加了芭芭拉的研究项目,学习如何调动积极情绪,应对消极情绪。奇迹发生了,在项目结束的一年后,娜姐说:

这个项目,不仅提升我的生活,还帮助我的灵魂成长。我感受到我对自己、对身边人的爱,而且最终怀孕了。现在,我更享受生活。

娜姐日常生活的改变,说明积极情绪的管理是有方法的。

03
两种情绪都有用,
注意配方3:1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是否要消除消极情绪呢?

当然不是。

如前文说的,适当的消极情绪有助于保护我们,免受伤害,是我们生存下来的重要反应机制。我们主要做的,是降低不妥当的、莫名其妙的消极情绪。

策略一:我们可以用3种方法降低消极情绪:


1. 反驳消极思维,打破思维反刍。


当消极情绪侵占大脑,我们思考问题问题时经常会陷入两大误区:

  • 往“坏处”思考问题

  • 不停地想着“坏的方面”,而且越想越坏

比如,伴侣没有及时回复信息,消极情绪可能就会改变我们思考方向:

  • 往“坏处”想:他没有回复我,又去应酬了?只顾着工作,根本没有把我放在心上,不重视我们的感情吧!

  • 思维反刍:为什么他不回我信息?真的就不重视我们的感情吗?……如果他就这样放弃了这段感情,我的青春就喂狗了……是因为我做错了什么,所以他不理我吗?……也许他真的不爱我了……我就这么无理取闹吗?……

2. 拆除消极的地雷,植入积极元素


消极情绪的产生,通常不是因为遭遇了不幸的事情,更可能是我们把它往坏处想,心理学将其称之为“消极的解释风格”。

我们要改变它,从积极的解释角度来考虑问题。

  • 可以把“伴侣去应酬没有回复信息”,理解为“他不重视我”,也可以理解为“他正在为我俩的未来生活而奋斗”。

  • 可以把“孩子不愿意下水”,盖章定论为“他胆小如鼠,没勇气”,也可以思考“他更喜欢其他挑战项目”。

正如前面所说:消极情绪限制我们的思维,而积极情绪扩展我们的视野。

3. 调整对媒体信息的摄入


如果平时看得太多负面信息(视频、文章等),也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更容易受消极情绪的影响。因此,需要调整自己的阅读偏好。

策略二:我们从这三个方面调动积极兴趣


1. 感恩生活,回馈社区。


发现平凡中的福气,每天写感恩日志(比如热爱的5样东西)。

每天做一件好事,或者每周定期做志愿服务,也有利于我们的积极情绪。

2. 保持良好互动,不要过度解释


我看过有一类人,特别喜欢解释别人的善意。

比如,她会说:“为什么ta愿意帮助你,还不是希望你之后会帮回ta?人都是自私的,有目的的。”或者说:“你要小心,ta送了你这个礼物,不知道要求你办什么了。”

任何善意的举动,都落入“人的劣根性”理论圈套。

为什么非要解释呢?人际关系本来就是互惠互助的过程。

3. 冥想和体会生活,有意识地关注。


以前,我以为这是玄学、是鸡汤,后来才知道,这也是心理学的一部分。

当我沉浸在种花时,认真观察水滴从叶片滑落,又掉入土壤中的场景,突然有种“治愈感”。或许是因为获得了“宁静”这种情绪。

日常的冥想,就是帮我们平复情绪,获得宁静、感受喜悦的重要途径。

如今,我每天也会练习十分钟。

还有其他的,如找到擅长的事情发挥优势,构想美好未来等,具体回顾:真正的幸福,要找到你的优势

策略三,我们还可以建立积极情绪档案袋。


给10种积极情绪,分别建档。包括: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励、敬佩和爱。

把引起积极情绪的事物、纪念品放到一起(照片、信件、名言、歌曲、视频等),还可以做成相册/手账。在需要时拿出来,认真回忆,调动积极情绪。

这样做的最终目标,调整生活积极率(即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使其高于3:1。


芭芭拉提醒我们:

你的生活是一块交织着心理优势、心智习惯、社会关系、身体健康和更多东西的复杂地毯。在短短3个月里,积极情绪可以改变这些方面,甚至能在更深层次上,改变“你是谁”

你试过哪些情绪管理的方式呢?


文:西希  (中大硕士。欢迎关注公众号@西希越读  ,从社科角度探索更好的生活,转载请先联系。)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