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壹心理|芒来小姐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原文标题:郑爽罕见道歉,却被骂上热搜 | 有一种道歉,只是为了甩锅
今天,壹心理和你聊聊“道德绑架式道歉”。
综艺《追光吧哥哥》中,郑爽一句“金晨的理想型是不是邓伦”,一下子掀起了舆论大波。
早前,金晨和邓伦曾拍到暧昧,虽否认恋情,但坊间一直传闻,两人不但谈过恋爱,分手还很不愉快。
好奇归好奇,没人敢挑破这层窗户纸,爽妹子这张嘴就敢,结果引爆地雷,惹怒了金晨和邓伦的粉丝。
为了平息众怒,郑爽用了一波“迷惑”操作:
先是说要退出《追光吧哥哥》,可半个月后,又说协调不下来,然后公开发微博并@金晨道歉,声称自己“逃避不了内心的谴责”。
道歉就道歉,私下说不好吗?
这波操作,成功把金晨又一次推上风口浪尖。
大概是被骂得太惨,这条微博很快就被删除了。
可事情并没有结束,郑爽接着又发了一条:
攻击我,我低下头举起双臂:反弹!
这……
连郑爽的粉丝都看不下去,热评留言:姐姐,闭嘴吧!
面上道歉,实际却给人尴尬。真的知道错哪了吗?
也难怪郑爽明明是在道歉,却引来一片骂声。
01
有一种道歉很膈应人,为什么?
这种道歉,只有求生欲,毫无诚意。
就连一向挺他的李湘,也罕见地没有配合。
另一种道歉,是“自主性道歉”:因为伤害了对方,心底里怀有内疚感和羞愧感,发自肺腑致歉。
丁真道歉上热搜是因为一段视频。视频中,丁真吞云吐雾,姿势竟然还挺娴熟。
很快,理塘文旅出来回应:丁真抽的电子烟;小孩子抽着玩;他不会抽烟……
诸多理由推脱,反而显得欲盖弥彰。一下子,招了更多反感。
13号,丁真的道歉信来了:公众人物抽烟,会起到不良示范作用,错了就是错了。
坦诚认错之后,人们也意识到,这场风波他也是受害者。
知乎上有网友问:男朋友跟我吵完架后向我道歉了,可我为什么更火大了?
原来,因为她父母干涉恋情,男友得知后训了她一顿。
第二天她态度冷淡,男友又是甜言蜜语,又是送礼送红包,但这并没有让她开心起来。
隔了几天,男友发来一条信息:
我思考了一下,你有你自己的生活,和父母的相处模式,这都应该是你自己说了算的。
我错就错在,不该干涉你的生活,不该不尊重你,否定你。对不起宝宝,我这次真的知道错了。
短短一段话,瞬间让她心情“阴转晴”。她反过来安慰男友,每个人都需要时间成长,通过这次事情,她也看到了父母越界的部分。
自主性道歉,是真的意识到问题的核心,并能坦诚表达自己的错误。
02
不愿意好好道歉的人,是什么毛病?
那么问题来了:那些被动道歉,没有诚意的人,当真不知道自己很膈应人吗?
答案是:这要看他们道歉时的自我意识。
人的自我意识有两个概念:
一种会将“我”和外界串联起来;一种注重此时此刻,只关注当下的感受。
如果道歉时,只关注自己的感受,不能整合自我和外界,就会显得不在乎他人,道歉只对自己有意义。
比如,我们生活中常常听到这类话:
对不起,我肯定让你不舒服了;我心里特别不好受,必须跟你道个歉;无论你接不接受,我都要说声对不起。
歉意中,暗藏着对当事人的“绑架”,仿佛道歉者“知错能改”,别人就必须选择原谅,如果不接受歉意,就是这个人有问题。
因为这种道歉,立足于道歉者自己的感受,是一种原始的自我保护机制,表面道歉,实则甩锅,逃避面对真实问题。
为什么要逃避呢?
因为对一部分人来说,道歉意味着:
承认自己软弱;向对方认输;道歉后,自己会失去控制权;
这样的示弱,他们难以接受。于是,在压力席卷之下,自我意识被当下的恐慌裹挟,没办法想的更长远。
可这样的逃避,也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麻烦。
就像郑爽和王岳伦,道歉后反而给自己招来更多骂声。
03
道歉,对方感受是第一位
道歉,首要的是诚意。
姐妹的老公喜欢打麻将,隔三差五去麻将室打到深夜,有一次还差点看丢了孩子。姐妹气得发抖,放出最后通牒:不戒麻将就离婚!
她老公道歉,承诺自己再也不打了。一个多月后,姐妹下班回家,发现沙发底下有乱丢的烟头,立刻意识到:肯定是老公叫人来家里打麻将了。
姐妹质问老公,他嬉皮笑脸地说:我承诺我不去外面打麻将,可我没说我不在家里打呀。
是的,他道歉了,也改变了。可这种“耍滑头”的改变里,根本没有一丝歉意和诚意。
致歉的首要前提是:他伤害了你,需要补偿你的感受。因此道歉的意义,在于“不注重自己的感受,将对方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可生活中,考虑到这点的人,太少了。
很多人道歉,是为了道歉以后,能够理直气壮地说一句:
我都道歉了,你还想怎样?
可对于受伤害的一方来说,我们想要的,只不过是伤害能被正视。
我们需要从内心深处确认:错不在我。
Ted演讲《真诚道歉的力量》中,演讲者说:我父亲在我5岁时,对我实施性虐待,我一生都在等着他对我道歉。
但直到他去世,我都没有等到。于是我模仿父亲的口吻写了一封道歉信,这才意识到自己需要什么。
我不是需要一声“对不起”,而是需要父亲看到我受了那些罪,他自己犯了哪些错,他的哪些举动深深伤害了我。
即使他无法马上悔改,我也能从真诚的歉意里,得到自我疗愈的力量。
04
如何辨别道歉是否真诚?
书籍《道歉的力量》中写道:道歉的前提,是双方都持有同样的价值观。
它需要犯错者敞开内心,毫无保留地表现自己。
05
写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