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傅园慧长跑:奇葩规则,不是蠢就是坏

文: 壹心理主笔团|凌扶摇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原文标题:逼傅园慧长跑,逼69岁棋手练铅球:奇葩规则,不是蠢就是坏

01

体 能 测 试

奥运会达标赛史上最荒唐一幕。

傅园慧被淘汰了。

女子100米仰泳第一名,被淘汰。

同样,打破亚洲纪录,压倒性优势取得第一名的王简嘉禾,被淘汰。

打破尘封7年全国纪录的余贺新,被淘汰。

为什么?是犯规了吗?

没有。

王简嘉禾透露,她无缘决赛的原因,是陆地上3000米跑得不够快。

另外,短跑名将苏炳添,同样因为3000米跑得不够快而被淘汰。 


随着比赛的进行,越来越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拿过世界冠亚军的运动员,这次预选赛决赛都进不去。

世界锦标赛女子击剑冠军孙一文、林声,因为体能测试止步十六强。

剑再快,再准有什么用,跳绳不够别人快,还是不能参加击剑比赛。

游泳健将比跑步,击剑冠军比跳绳。

这种不会炒菜的作家不是好将军的逻辑,是逻辑死扣。

但古话说得好,“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这不,跳马决赛的时候,有个小运动员选了个最最最简单的动作。

随便一跳,全国第五。

本来她资格赛是倒数第一的。巧的是,前面的第三名到第七名,一共5个人,体能测试没过,她顺位就上去了。

倒也不是说她有错,她完全没错。

可是如果最后让她去了世界性的比赛,赢的机率有多大呢?

如果没有拿到奖牌,那是她的问题,还是体能测试的问题呢?

这时候,人们肯定会疑惑了:

这个体能测试,到底是什么来头?

如果只是普通测一下素质,世界冠军们应该是能及格的。

但是规定要求,预赛成绩按体能测试的成绩来排的。

换句话说,你短跑世界第一,也得跑好3000米,才能体现你的能力。

所以才会有很多强人,最后因为体能发展不够均衡而被淘汰——尽管他们在一些额外项目上,体能也比我们这些普通人优秀。


但是规则是无情的,世界冠军的体能不均衡,还是不能参加国际赛事。

(图源微博)

太滑稽了。

但在这种滑稽中,又透露着一丝丝的无奈。

强调全方位的发展,但运动比赛,本来就是偏科天才的比赛。

02

能 力 崇 拜

认真想想,这个体能测试的本意,可能是这样的。

未来要面对的,是各国世界级别的选手,你成绩再好,体能不过关,有短板就可能比不过他们。

现在这么筛选,是为了要技术好,同时体能过关的选手,以便面对日益激烈的金牌比赛。

有道理,但不实际。

更多的学者认为,运动和人的体能,不是线性叠加。

不是木桶哪块板短了,就代表这个桶不中用。

某方面的短板或者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他的长板弥补。

就像是跑得快,耐力差的人,可以不停强化训练爆发力,去冲刺短跑记录。

2016里约奥运会上,运动员宫金杰、钟天使合作获得自行车项目女子团体竞速金牌。

宫金杰的特点是爆发力突出,后程降速明显,但教练没有让她去补耐力,而是一直训练她的强项。

最终,奥运会上她的专项爆发力远远超出其他运动员,打破世界纪录。[1]


如果是一方面体能确实有问题,多训练弥补无可厚非。

比如有人只会打咏春,怕被对手针对性击倒,让他去练点佛山无影脚,也有道理。

但这次体能测试淘汰的运动员,很多都是拿过世界赛事冠亚军的。

能力有目共睹,综合体能也能通过训练弥补,真的有必要使用这条规则来限制吗?

一刀切式的取长补短,不知道扼杀了多少人才。

郑渊洁的黑暗童话里,早就有所预言。

“今天开会,是要宣布一项新决定。”校长说,“让田径班的学生改学跳水,让武术班的学生改学棋类,让游泳班的学生改学武术,让跳水班的学生改学足球……”

教练们大眼瞪小眼。

“校长,咱们分班可是根据学生的特长分的,要是让田径班的去改练跳水,非拍死几个不可。”田径班教练反对。

“我那武术班的学生有的连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都分不清,让他们改学下棋,不是误人子弟嘛?”武术班教练说。

“正因为他们不懂下棋,才让他们去学,以此培养他们的奋斗精神,磨练他们的坚强意志。”校长的口气十分坚定,“就这么定了,现在你们去执行吧。”

教练们面面相觑。武术班教练在心里已经将校长来了十几遍大背跨了。

跳水班的学员在足球场上老做空中转体动作,气得足球教练昏了头骂自己的祖宗。

田径班的学员爬上十米跳台后全身哆嗦,一个个被教练强行从跳台上推下,当场因肺部呛水被急救车送走两名。

……

这个故事之所以被网友们翻出来经典重温,大概是因为太有共鸣。

小学初中高中,明明没有体育课,却非要你考体育。

多少人只因为体能不好,成绩考第一,平均下来就错过了心仪的学校。

还有一些学校,因为学生偏科,没有办法录取。

前不久就有一条新闻,江苏文科第一名,因为选修课成绩B+,无缘清北。

除去自主招生,之后就很少有”破格录取“的佳话了。

这也合乎传统思维,一切是为了你好,只有全面,多维的发展,人才会平均成长。

尤其是世界性比赛,目的是挑战人类极限,是拼搏体育精神。

用中考那一套鼓励运动的思维去生搬硬套,这是把国际赛事当作自家后院的中学。

太不懂业务了。

03

短板效应VS长板效应

这时候,不得不提一提著名的“木桶效应”。

所谓木桶效应,就是:一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可它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当你的短板影响到当前发展时,才要去补全。



而如果真的要补短,也要补得合理。

就像日本天才选手羽生结弦,技艺可以用精湛来形容,但他的体能是弱项。

可没人逼迫他训练体能,跟马拉松选手比赢了才能回到冰面上。

因为挑战极限的比赛,讲究的是长板。

大家都是人,大家都跑得快,凭什么你拿冠军?

跟你游泳30000米都没关系,肯定是因为你单独在跑步这一项里,更快,更高,更强。

只要你在擅长的事情上做得好,你就赢了。


无论职场,学校,管理,还是运动上,都是如此。

否则,所有比赛都改成铁人三项就完事了。

所以,大家不禁发出了灵魂拷问:提出这种测试要求的人,真的懂业务吗?

让这些人自己参与体测,恐怕也没几个真的能完美通过。

没人反对体能的重要性,大家吐槽的,是一刀切。

为了追上其他项目的成绩,势必要减少对当前优势项目的投入。

最后是完美了,样样都行,样样半桶水那种。

每个人的综合素质发展之中,总是会存在一些不平衡。

如果不承认不平衡,不尊重每个人的优势,只一味要求“补短”,很容易就变成抑长补短。

非要这么比较,一个人永远出不了人头地。

总有些人,在某些方面比你更好。

唱得好听的人,演技烂成一坨,演技很好的人,做生意可能倒亏老本。

这种跨项目的比较,从一开始就不成立。

管理不够,规矩来凑。

退一万步来说,能筛选出真正有能力的人,大家都心服口服。

但这次是奥运会预选赛,不是长期发展潜能测试。

出发点很好,结果很搞笑。


04

写在最后

体能固然重要。

身体好了,才能有更长久的耐力,保持更长的运动员生涯。

但世界性的赛事,体能是基本,拔高才是胜利的标准。

正如人民日报发文所说,体能测试不应该成为比赛的拦路虎。

不同参赛项目之间,有不同的体能要求,操作层面上的一刀切问题,需要更加慎重看待。



事到如今,大家甚至都等着看笑话。

就等着这批体能过关,但专业上还不够出彩的选手们去奥运会丢脸。

唉,运动员是无辜的啊。

好在,终于有消息称,体育总局将开会讨论体测相关事宜。

不懂业务没关系,至少要懂得尊重。

非要拼长板也没关系,至少要拼得合理。

人的综合发展里,就是会有不均衡的部分。这是事实。

每个人的成长速度,就是会不一样。这也是事实。

把每一个运动员,塑造成套版娃娃,炫耀他们是多么全面发展,

还是尊重他们的优势,给予最大的宽容和支撑?

这决定着无数人的未来。

世界和我爱着你。

参考文献:

李卫 . 竞技能力“长板效应”理论的提出与推演[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 42(11) : 100-106.

– The End –


作者简介:壹心理主笔团|凌扶摇。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有心事,看壹心理。2000万年轻人在这里自我觉醒。

责任编辑:小鲸鱼 耐高温淀粉酶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