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作业就是要命?你需要了解一下学习动机这件事

先来看看一些新闻报道:

有位父亲陪娃做作业捶桌子捶到骨折。


深圳一位45岁的父亲因为给孩子辅导作业被气到心梗发作,当场昏迷过去。


湖北一位36岁宝妈辅导孩子作业气出心梗险些丧命。


相声演员岳云鹏因为辅导孩子作业大呼崩溃而上了热搜。

……

 

其实不只家长觉得要命,孩子们也常常会闻作业色变,要么得家长一直催才不情愿地打开作业本,要么拖拖拉拉做上几个小时才完成,要么这不懂那不行……

 

那么灵魂拷问来了:为什么辅导孩子作业就像要命一样?

 

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跟孩子的学习动机有关。

 

孩子对于学习缺乏一种内部驱动力,也就是学习动机,内心不愿意认真听课、不喜欢做作业,只能靠家长督促和逼迫来被动学习,所以家长与孩子之间便因为辅导作业而引发种种冲突。

 

1

什么是动机?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动机?

 

动机跟我们的需要有关。根据心理学定义,动机是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在一定意义上,动机等同于内驱力和需要。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

 

比如说,我们觉得饿了、感到冷了,产生了生理需要,也就成为我们努力寻找食物和添加衣物的内部驱动力。这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生理性动机”。

 

而由责任感、归属感、爱情、成就、赞许等后天形成的社会性需要所产生的驱力,也称为“心理性动机”。

 

学习动机便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学习目标的心理倾向。

 

孩子怀有怎样的学习动机,这种动机是来自内部还是外部,强度有多高,都会影响着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孩子的作业是自己自觉做还是要家长拼了命来催。

 

 

2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作用

 

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这关系到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

 

内部动机指诱因来自于个体本身的内在因素,往往是个体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就是说,我们做某件事是因为自己心里喜欢并愿意去做。

 

当孩子自己发自内心地喜爱学习,觉得学习是为了自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愿意去了解、探索和学习知识时,他便有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自觉地投入学习,而不需要父母的催促和强迫,家长也就不需要天天因为辅导作业而气出病来。

 

外部的刺激和诱因是一种外部动机,指个体出于某种外在因素而做出某些行为。过度的外部动机会让人忽略内部动机和内心需求,将满足外部动机作为自己行动的目标,甚至会过度依赖外部动机,因此也很容易受到外部动机的变化而影响自己的行为和观念。

 

比如,孩子会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父母的赞赏和同学的接纳、避免被惩罚而学习,如果父母没有表扬或奖励他,便不愿意去学习,或是以为父母对自己不满。


而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外部因素不一定是他喜欢和认同的,因此常常有种被动心理,觉得自己学习是为了父母、老师,为了别人,而不是为了自己。

 

所以,经常有新闻报道,有孩子在顺利通过高考、考上大学后,会做出一些跟以往大相径庭的行为,比如不去报到入学、在学校不认真学习、考试作弊,甚至做出自杀行为,以此来对此前一直强迫他学习和考试的父母进行报复。


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考大学是为了完成父母的愿望,而不是自己想要考。现在达成这个“父母的目标”,他也就可以按自己的心意来发泄情绪、表达不满了。

 

 

3

适当的动机水平让行动更有效

 

动机很强烈就一定是好事吗?其实不一定。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及其学生多德森则在研究中发现,中等程度的动机唤起水平获得效率最佳,动机和效果之间呈现“倒U形曲线”关系。因此,这个定理称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也称为“倒U形理论”。

 

就是说,只有当动机处于中等水平,没有太低、也没有太高的期望和追求时,能对个体产生最大的驱动力,促使个体更好地行动起来去达成目标。随着动机的增强,活动效果反而会下降。

 

如果动机很低或是没有动力便无法行动。如果动机水平过强,人会抱有很高的期望,心理更紧张,反而会引发焦虑情绪,担忧任务完成的可能性,从而影响他的行动和效率。

 

因此,要避免过低或过高的动机,维持一个最佳水平的动机强度,才有利于我们行动。

 

但是,耶克斯和多德森也发现,不同的任务难度水平有着不同效果的动机水平。在难度比较高的任务中,活动效果随着动机水平的提高而降低,中等偏低的动机水平下的效果最好;比较容易的任务,则效率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

 

比如说,我们平时进行一些简单的小测验,如果我们喜欢学习,也愿意参加测验,这些小测验可以让我们轻轻松松地去完成并且能轻易拿到好成绩。

 

而当我们要参加一场竞争激烈、难度比较高的考试时,比如高考、考研,如果我们有着很强的动机,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高期望以及自己心里很渴望能顺利通过考试,考上心仪的学校,我们就会十分在意和紧张这场考试,一紧张便容易影响现场发挥,反而会使我们在关键时刻头脑空白,答不了题。

 

所以,适当的动机水平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行动起来完成任务。

 

 

4

成就动机帮助我们坚持下去

 

对于一件事,我们会追求获得成功,这是一种成就动机。具体来说是指个体追求自认为有重要价值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即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以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首先提出了成就需要理论。他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认为具有不同需要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了解清楚个体的需要和动机能更好地建立激励机制。

 

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进一步深化了麦克里兰的理论,提出了成就动机模型。他认为,成就动机由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这两种心理倾向组成。动机水平由三大因素构成:成就需要、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成功的诱因值。这三者之间不同的数值体现出动机的倾向和强度。

 

一般来说,成就动机高的人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喜欢设立适当难度的目标,对成功有强烈的期望,具有挑战精神和坚持性,即使遭遇失败也不轻易放弃。

 

当我们遭遇困难和挫折时,强烈的成就动机能让我们正视难题和失败,以极大的毅力继续坚持下去,以求回避失败的可能性,追求任务的成功。

 

如果孩子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当他某次考试失利,或是作业出错,也不会因此而失去信心,放弃学习,而是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失败,愿意吸取经验教训进行改正,争取下次能获得成功。


 

5

如何利用动机

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

 

那么,怎样利用动机来帮助孩子更好更有效果地学习、让家长能避免因为辅导作业而气到心梗呢?

 

1、激发内部动机

 

要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内部动机,首先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是为谁而学。

 

如果孩子能明白学习是为了让自己获取知识,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手段,而不是为了父母和老师而学,不是仅仅为了考试而学,那么他对学习的接纳和兴趣会有所提升,成为一种内部动机。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展现学科的特点和有趣的地方,培养孩子对学科的热爱。同时也不囿于目前学校里的几门学科,而是开阔眼界,引导孩子对更多领域进行体验和探索,培养多元兴趣。

 

比如语文学习,除了课本之外,可以让孩子阅读课外书,讲述有趣的故事,让孩子在阅读中理解文字的含义。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或实地参观,让孩子在好玩的互动体验中进行学习。

 

家长要敢于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自主感和成就感能激发内部动机。孩子如果可以自行决定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被父母或老师逼迫,就能养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

 

同时,孩子通过学习活动获得好成绩,有所成就,内心得到满足,那么他的内部动机会被进一步激发出来,让他有更大的动力继续投入学习,从而形成一种正向的上升式螺旋。

 

2、合理的外部动机推动

 

在孩子具有足够的的内部动机基础上,父母和老师再适当地给予一些外部动机,将更好地推动孩子学习。包括:

 

设置合理的奖励制度、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孩子更有动力去学习,提升成就感。

 

为孩子提供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让孩子能了解自己的行为表现效果,在父母的引导下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善。


 

3、安排适当难度的学习任务

 

给孩子的学习任务既不能太难,也不要太容易。

 

如果太容易,孩子认为自己不需要努力投入太多就能获得好成绩,那么他们的动机就无法得到激发。如果太难,孩子认为不管自己怎样努力都很难成功,那么他们的动机就会很弱,影响行动的积极性。

 

所以,适度的任务难度、具有成功的可能性、适当的助力,能让孩子感到有盼头、有希望,愿意付出努力去尝试和争取成功。

 

4、设置合理的目标

 

合理的目标能让孩子明确学习方向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在学习上更有方向感。

 

目标的设置首先要合理,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能贴近孩子的实际情况,让孩子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能达成。也就是既能激发成就动机,又不会因为太容易而降低动机水平,影响积极性。

 

当目标由孩子自己来设定,而不是由父母或老师设定时,孩子常常会为了达成自己的承诺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主动性。

 

身为父母需要做的,不是代替孩子定下目标或是将自己的目标和期望塞给孩子,而是帮助孩子理解和辨别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对自己有合理的预期,引导孩子设定合理正确的目标。

 


6

举个栗子

 

任务:做作业。

 

①激发内部动机:让孩子明白做作业的作用和意义是可以复习课堂内容、巩固知识、发现问题。

 

②配合外部动机:按时完成作业后奖励一段自由玩耍时间。

 

③适当难度的学习任务:了解孩子的作业任务难度,完成是否有困难,有什么难题。孩子觉得太难的地方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

 

④设置合理的目标:家长的期望是晚上10点前完成作业上床睡觉,孩子希望能有时间玩耍。那么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讨论:完成一项作业需要花费多久时间?要在几点前完成作业才有时间玩耍?能否在1个小时内完成?是否需要提前在学校做一部分作业?最后由孩子根据情况定下自己完成作业的目标时间。


 

结语

 

被动学习费时要命,主动学习省时省力。了解学习动机,利用动机推动孩子自觉学习,作为家长的我们就不用分分钟被气到心梗。

 

如果还是不行,深呼吸冷静一下,想一想TA是自己亲生的。坦然接纳孩子的一切,别太生气,毕竟还是命重要,对吧?

 

参考书目:
1.杨志良、郝兴昌《心理学辞典》
2.莫雷《教育心理学》
3.爱德华·伯利克、梅利莎·伯利克《动机心理学》
原创:微格尔青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