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孩子的合作,赢得孩子的心

01


胁迫的妈妈,失掉了合作。


九岁的帕特和好朋友正在用意大利通心粉做项链,妈妈带着十个月的弟弟兰迪进来。


“帕特,帮我照顾一下弟弟,我要去接爸爸。”

“噢!妈妈,他会把这里弄得乱糟糟的。为什么总要我照顾他?”

“够了!照我说的做!”

妈妈刚走,帕特就狠狠地瞪弟弟,因为弟弟已经朝着他感兴趣的目标爬了过去。

帕特使劲把他拽回来,给他一个玩具熊玩。兰迪把玩具熊丢在一旁,继续朝着放通心粉的盘子爬去。


妈妈回到家,兰迪在尖叫,帕特在大吼。妈妈立刻加入进来:“你怎么就不能好好照顾弟弟15分钟呢?”

这是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中描述了一个案例。德雷克斯说,妈妈说话的态度和急迫的命令,立即激起了帕特的不满,如果妈妈自己的朋友这样强迫她,她同样会反感。


很明显,妈妈需要帕特照顾弟弟,这是妈妈的需求。帕特和好朋友玩通心粉游戏,这是帕特的需求。


而妈妈利用自己权威的身份强制性的要求帕特照顾弟弟的时候,这是不容拒绝的胁迫。

妈妈强迫的态度必然会让帕特愤怒,况且妈妈说话的时机也不对,打破了他们玩耍的乐趣,这会让帕特更恼怒。

带着这些情绪去照顾弟弟,对于成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更何况是九岁的小男孩。

所以妈妈回来看到的局面必然是混乱而糟糕的。

如果妈妈能够加以反省和察觉,去表达她对帕特照顾弟弟的感谢,帕特的情绪尚可以得到看见,母子之间的关系还能充满和谐。

可妈妈不但没有感谢他,反而责备他没有把弟弟带好,那么,如果下次妈妈还需要他帮忙照顾弟弟,帕特依然不会配合,只会让他反抗和愤怒。

由此,妈妈和帕特之间的合作失败了,而合作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妈妈说话的语气和态度。

当妈妈用一种强硬、必须、不可拒绝的态度对帕特说话时,他们之间的合作已无成功的可能。



02


用尊重孩子想法的方式,提出我们的需求,取得合作。


想想看,如果妈妈换一种方式,对帕特说,会不会更容易和帕特取得合作?

妈妈说:抱歉,孩子们,我想打扰你们一下可以吗?

帕特说:妈妈,什么事?

妈妈:恩,是这样的。爸爸要到火车站了,我需要开车出门接他。可是我没办法带着兰迪去接爸爸,你们能帮助我照看他一下好吗?时间也不多,就15分钟,我会尽快回来。

帕特:可是妈妈,他那么小,又没办法和我们一起玩,还会乱弄。我们不想和他呆一起。

妈妈:恩,是的。妈妈知道照顾他你们感觉很难,可是妈妈答应你,如果你们照顾他15分钟,我给你们再多买一袋大的通心粉,整整可以玩1个小时,好吗?

帕特:那好吧,我们试试吧,给他多点玩具玩,实在不行就给他通心粉玩也可以吧。

妈妈:谢谢你,帕特,爸爸也会很高兴你能够照顾弟弟的。

以这样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妈妈不但尊重了帕特不想照顾弟弟的心理顾虑,也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在需求不能达成的情况下,进一步用合作的策略,让帕特多玩一些时间和得到多一些通心粉礼物作为照顾弟弟的奖励,这种谈话方式里没有胁迫,也没有命令,更没有权威,只有平等和尊重。


当我们以一种平和、温柔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时候,更容易与他们建立合作性的关系。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沙法丽.萨巴瑞说,任何情况下,把情绪的因素拿掉,拿出最真挚的感觉,我们就可以创造出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

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常常会抱怨孩子不听话,不配合,老是和自己对着干。

其实,不是我们的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太过强势,不愿意多听听孩子的话。

要知道,没有人喜欢被胁迫,如果你要求孩子在被胁迫时通情达理,为你考虑的话,那真的是异想天开。

把我们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是无法赢得孩子的合作。

真正尊重孩子的想法,并以合适的方式提出自己的需求,寻求孩子的理解和合作,以这样的初衷去和孩子建立关系,你和孩子的关系不至于走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你尊重孩子他有自己的需求和意愿,也理解孩子有自己的感受和情感,那么你们会在两个人的不同之处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好办法,取得互利共赢的合作,赢得孩子的心。



03

让孩子明确他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加强他的归属感,也容易赢得孩子的合作。


有的家庭会在家务上有明确的分工,比如,孩子再忙再累,都需要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可以扫地、拖地、洗碗和擦桌子等等。

通过开展家庭会议,可以让孩子有参与感和选择权。

告诉他,作为家庭的成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家庭有所付出和贡献。

比如对孩子说:妈妈每天都在为你做饭,而爸爸在外面上班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在为家庭付出,你呢,也需要进行一些家务劳动。你可以自己选择,好吗?

其实,但凡孩子们主动选择,而并非是父母对他的要求,他都会很乐意的接受并坚持执行。

在执行的过程中,你可以时不时给他一些正面的反馈。

“今天的地拖得可真干净,比妈妈拖得还干净。”

“如果你的碗再擦一遍,就更亮了,这次也做得不错哦。”

每一次正面反馈需要真诚,孩子不接受任何的敷衍。抓住他做事的细节,给他有效的鼓励。

当一个孩子在家庭中的参与感足够,感受到了强有力的归属感,作为家庭的一份子,他就越能在很多方面和父母建立合作的关系。

“妈妈今天要工作一小时,你可以自己玩耍不打扰妈妈,好吗?”

“爸爸要出差了,要6个月不能回家,你想去送一下爸爸吗?”

“你能陪妹妹读一本书吗?妹妹太小,她不认识字,你可以帮助她吗?”

对于一个在家庭里被看见、被尊重、被肯定、有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的孩子来说,这些配合的工作会变得轻松而简单。


04


赢得了合作,就赢得了孩子的心。

关系的最高级状态,其实就是合作。

在关系系统内,朋友、老师、同事,亲密伴侣,都需要深切的合作。

这是人类社会能够高效率运转的基础。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他能够在家庭里和家庭成员很好的合作,那么,当他有一天走出家门,去建立属于自己的关系系统,也会熟练的使用这项合作的技能,他的人际关系能力必然不会差。

作为父母,我们真正能够交给孩子的东西特别少,但如果我们愿意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和我们一起合作完成家庭内的游戏或者工作,那么势必为我们理解孩子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方式。

我能想到的和孩子合作的方式是:

当他留恋一项游戏迟迟不愿离开,而我又赶时间的时候,我会征求他的意见,我们再玩10分钟就离开,可以吗?因为妈妈还有急事。

在他的事和我的事之间找到一个缓冲的折中方案,是合作也是妥协,更是一种相互理解的选择。

我在网上买了两个书柜,但是需要安装。

当看着一块块零散的材料时,6岁的儿子兴奋的说,妈妈,我帮你安装。

不曾想他还能当安装工程师呢?

我同意他的参与。

我们俩能够一同去看说明书,分工合作,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部分,开启一段安装合作工作。

他好奇书柜的结构和安装方式,而我只是想以更有效快捷的方式安装好书柜。在抱着不同期待但有着同样目的的基础下,我们开启了合作之路。

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体验到了亲子关系的自在,一段温暖愉悦的回忆。

说到底,合作就是让你把自己的情绪放在一边,去理解孩子作为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和尊严,给予孩子尊重的同时也真诚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在你和孩子的需求之间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最终建立一种平等而温暖的亲子关系。

当你想要孩子和你合作,需要先放下父母的权威,真诚友好和他开启一段对话。

好的对话才有合作的可能性。

当你想要孩子能够理解你想让他完成的事,也请首先去了解孩子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明确彼此的需求才有合作的需要。

一个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离不开与人之间的合作。

而家庭应该是他最早也最合适的实验基地。

当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会和孩子合作这件事,赢得孩子的心,或许能够让你在做父母这件事上轻松一点。 

李增芬: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一枚,80后,爱生活,喜体验;分享心情,传递温暖;世俗行人,终会相遇,遇见真实的自己。微信公众号:Fenny情感馆(lizengfen-11)。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