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场脱口秀式的恋爱

综艺节目《脱口秀大会》甫结束,节目过程制造了很多金句,比如调侃沙文男权的「明明很普通,却那么自信。」或者调侃自己不管学历、事业,还得遭受家里父母催婚的年轻人心声。

脱口秀节目的火热,反应了一种现代人一种新的内心情结,这个情结是脱口秀的灵魂,也是我们笑看世间烦忧的心态,就是「自嘲」

 

01

无处不在的面子文化


教育专家陈默近期一篇文章引起热烈回响,文章谈现代父母已经跟不上时代。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还是有很多父母,他们非常在意孩子的输赢,好像孩子读书等方面如果不是赢家,就是彻底的失败。似乎人生只有两种结局,一种是好处全拿的赢家,另一种就是什么都没有,沦为败类、垃圾的输家。


这种把孩子人生二分法的心态,陈默以为跟不上时代。因为在这个时代,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已经不是过去那一套标准可以评判的。


有太多出路远远超出寻常父母的理解,就像有些老人之所以还在用纸币,无法进入一些需要扫随身码的地方,在于他们的生活脱节,没办法融入与智能型手机绑定的生活。


同样地,有些父母的教育观还停留在过去,他们没有融入现代社会,更遑论眺望接下来的社会趋势。他们在意的输赢,更多时候无关于孩子,而是关于他们自己。


换句话说,真正「怕输」、「想赢」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自己。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投射」,指的就是一个人,他把自己的心理感受当成别人的心理感受。


比如有些家长在家长群里,他们特别喜欢炫耀自己的名车、房子,全家出国旅游的照片。有的家长看了会很不是滋味,他们会觉得受到对方的鄙视。可能对方确实在炫耀,但对方并没有鄙视的成份,但有的人就会觉得他被鄙视了。同时当他看到其他人在比较,他也会义愤填膺,就像看到别人在比较中落后了,就等于他自己也落后了。


面子文化,影响着一代人的教育,让很多家长盲目的因为自己的投射,把属于自己的恐惧和焦虑,套在孩子身上


这就是为什么每当出现新的教育风潮,比如第二外语、STEAM、编程等,很快的就会有各种家长跟风。实际上家长可能根本不了解这些课程内容,他们只是「别人有,我也要有」,出于害怕落后、丢面子的心理,在互相的投射中转移着焦虑与恐惧。


然而,现代父母跟过去父母的差异,就在于他们能够意识到投射的存在,意识到自己的焦虑不等于孩子的焦虑。因此他们能够更好的尊重孩子,不因为自己的焦虑,就强迫孩子去做点什么,好抚平自己的焦虑。


现代家长知道自己的焦虑要自己处理,而在教育观点上落伍的家长,他们总是强迫孩子为自己的面子服务,把孩子当成抚平焦虑的工具。

02

我们需要自嘲的文化


脱口秀的大火,反应了现代年轻人不同上一代人的心态,就是能够学会自嘲。


哲学家田立克(Paul Tillich)曾说,人类最伟大的勇气,就是「尽管认识到自己的有限,却仍然勇敢生活。」


自嘲并不是一种自我放弃,而是在认清自己之后,对于那些跟面子有关的比较,那些别人对自己不甚公允的看法,以及生活中任谁也无法控制的意外和命运,发自内心的接受。并且在接受之后,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以自己的幸福为标准,而不是把自己生命的价值交在别人手上。


就像我们在《脱口秀大会》看到的,有的女孩子拿自己被父母催婚的事情说笑,她并不是在嘲笑自己无能,而是从几个角度笑看这件事。


首先、结婚实在不是父母可以控制的,父母的焦虑,很多时候除了给孩子压力,并不能给孩子幸福;其次、不结婚也不是世界末日,人生有很多选择;其三、人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如己意,但这就是人生呀!


所以自嘲也不是一种「丧」文化,丧是自我放弃,就像告诉所有人「我不行」、「请你们也跟着放弃我吧!」


自嘲是用真实的自我面对生活的真相,而不是像某些人用面子面对真相。用面子面对生活,就很容易出现死鸭子嘴硬的情况。即使知道自己没道理,却没有办法放下「希望得到别人认同」的念头。


然而,一个时时刻刻活在别人认同里的人,他永远饱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份压力为他换来的成功,很多时候也不是真正属于他的,因为他总是在满足其他人。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貌似优秀,但他们却没有因为这份优秀而放松,反而承受莫大的焦虑。因为他们没有办法面对自己的有限,面对凡人都可能失败的事实。他们就像某些老一辈的父母,他们只能允许自己赢,并且只能允许自己在别人眼中也得是个赢家。


他们没有自嘲的雅量,有的只有焦虑和恐惧。而这份焦虑和恐惧终究需要出口,但这个出口不是偶尔通过某些手段,比如购物、纵情声色来放松。因为这些手段只能发泄快要爆发的情绪,并不能让一个人真正学会接受真实的自己。

03

自嘲是关系的润滑剂


家庭关系和亲密关系,讲求输赢、对错、外部标准,结果往往就是冲突和矛盾。


因为没有人喜欢被当成输家,被指责成一位有错的人,特别是输赢、对错的标准来自他人,好像非得满足对方才行。一旦这种感受弥漫在关系中,就会让人难受。


如果我们面对关系能够适当的自嘲,很多时候就能化解不必要的冲突。


比方今天一对小夫妻下厨,先生厨艺不精,做的不怎么好吃。如果他看到妻子吃了菜以后,不是很满意。他就开始生气,觉得妻子没有看到他做菜的辛苦。


这时候,如果这位先生有自嘲的雅量,他可以陈述自己想要把菜做好的心情,但没有做好的遗憾,同时也表达未来会再接再厉,并且希望妻子跟他一起磨练厨艺的想法。


如此一来,这位先生就接纳了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但也看到了自己还有成长的空间,以及过程中的善意。而不是用输赢、对错的框架去套在自己身上,因为投射而抢先通过外在标准指责自己。



倘若关系中双方都有自嘲的雅量,双方就更能接受自己的不足,并且就这个不足向对方提出一起努力的邀请。再也不用计较自己的面子,好像一定要争夺关系中「身为强者」的权力,才能在关系中安心。


有些家庭中「诈尸型的配偶」就是如此,平常不过问家事,看到对方做的不好就跳起来指责。这类人往往比任何人都在意他人的想法,所以他总是关注着他人的不是,一有机会就跳出来指责对方。而他也一直活在这种随时可能被指责的恐惧之中。他们不懂自嘲,和他们一起生活的人也被迫因此活得紧张兮兮。


简言之,有时当我们感觉被指责,我们先不要急着去争论自己的对错。因为那可能是我们把自己生活的标准,不知不觉的交在别人手里。


这时候我们不妨退一步,然后告诉自己「对方的标准,不是我的标准」。然后看看自己被指责的事情,是不是自己哪里确实没做好。如果我们觉得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那也是我们自己觉得这件事对自己确实重要。如果我们对得起自己,可是结果不如人意,那么我们也能一笑置之。


总之,一切都跟我们自己有关,就像脱口秀,放下别人加诸于我们的是非对错,我们就能在自己的生活「挫败」中找到乐趣。






文:高浩容(公众号:高浩容的小酒馆;台湾哲学谘商学会监事,哲学博士,著有《别害怕当个流泪的大人》等书。现居上海,专职咨询与写作。)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