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的社会自我

有人说,所谓成熟,知道了人情世故,戴上了面具,不再那么直来直往,学会了话里有话,转弯抹角。

 

人的一生就是了解自我,追求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而在对于什么是自我,不同的心理流派有着不同的理论模式。

 

比如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就是指一个人的本能,超我则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规则等,而自我则充当了平衡本我与超我的中间力量。


我们讲到一个人的自我功能强,其实就是指一个人平衡本我与超我冲突的能力。

 

我们从离开家跨入幼儿园开始,就开启了我们的社会化的进程。每个人都需要关系,而社会关系是我们最重要的关系之一。而社会化自我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社会化自我其实就是一种处理内在冲突的妥协方式,也是一种社会的适应方式。

 

01

社会自我

是在社会中的定位

 

我们每个人的自我其实会有不同的面向,这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的角色来定义的。比如在家庭中我是母亲,是妻子,还是女儿、儿媳,而在社会中可能是企业的领导者,一个助人者,一个知识分享与传播者,一个研究者等等,这种不同的角色,其实就是一种定位。

 

每种角色背后附带着角色的发展任务与责任。比如做为母亲,你有养育孩子的责任,需要要照顾孩子的生活,帮助他塑造价值观,为孩子提供生理以及心理上的保护等等。

 

有句话说,当妈就要有当妈的样,其实在责任背后,也是束缚。成为母亲,你可能需要牺牲掉苗条的身材,放弃与朋友见面的机会,甚至可能不得不放弃升职或者工作机会,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孩子的照顾中。

 

如果一位母亲放弃自己的职场身份,只保留一个母亲的身份,那么她就将自我定义为一个全职妈妈,她的自我价值感可能就与这个孩子息息相关了。照顾好孩子,让孩子成才,也许就成为了妈妈追求的唯一目标。

 

这种单一的社会化自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自我的一种限定。


美国作家、写作教练艾莉斯.马蒂森在《写作课》这本书中讲到自己的创作历程,她在大儿子出生后,连洗衣服的时间都需要挤出来。因为洗衣机和烘干机都在地下室,最初是把孩子放在洗衣蓝里去洗衣服。

 

在孩子一岁后,她突然意识到,她可以临时雇个保姆看孩子,这样她就可以地下室做点别的——边洗衣服,边写作。从那时想,她学会了如何从紧张生活中挤出时间写作。地下室的时时光改变了她,文学创作成为了她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此时,她的社会自我中除了母亲这个角色之外,又多了一个作家的角色。如果我们被限定在了单一的角色,或者说一种社会性自我中,一个人的发展就会严重受限,其实也就忽略了人的更多的可能性。

 

打个比方,传统的女性从出生就被定义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假如她不能生儿子,她就是个废物,如果女性本身又认同了这种观念,她就会把自己的悲惨命运归咎到母亲身份的失职,这可能也与她想追求自由与自我意识相冲突。

 

鲁讯笔下《伤逝》的子君为了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冲破封建势力的重重阻碍,结果造成一伤一逝的悲剧。


子君代表了当时的新女性角色,不过,她在生活中只能依靠涓生,也就是只有一个妻子的角色,当涓生失业后,似乎这种建立在空中楼阁中的爱情也就完子。

 

02

社会自我

在群体中的表现

 

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在关系中呈现出来的。而在群体中,人们很容易从众,从而塑造了一种令自己可能都不认识的自我形象,可能与自己的本性背道而驰。

 

电影《浪潮》中的一位历史老现与学生们做了一个有关独裁的实验,让全班同学喊统一的口号,穿同款的衣服,用一致的打招呼方式,结果只用了三天整个群体就高度认同,开始打压不同意见的同学,而曾经是被人欺负的对象,在群体中也突然感到自己很有能耐,加入了欺负其他同学的队伍。

 

在群体中,我们会丧失思考,失去独立判断的能力,进而人云亦云。在群体中持有不同意见是非常危险的,你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比如在网络上经常会有一种压倒性的舆论,假如你在下面留言提出了不同看法,可能就会被人施以网络暴力。

 

所以,在群体中,人们会失去自我,或者拥有一个群体性自我,以群体的使命,群体的规则来定义自我,就像被催眠或者洗脑一样,这在某些宗教组织中比较常见。

 

03

社会自我

是发展和变化的

 

一般来说,我们的社会性自我是从青少年时期发展而来的。青少年在迷茫与混乱中去寻找自我,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自我的同一性。这也是青少年内心冲突比较严重的时期。

 

青少年比较容易受别人影响,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也会从偶像身上寻找认同。他们追星,内在其实是期待自己成为偶像的样了。我的一个青少年来访者就曾告诉我说,她喜欢自己的偶像特别勤奋,积极向上,为了理解而不懈努力,在偶像的身上的这种精神力量会激励她去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

 

青少年期整体来说,对自我是模糊的,混沌的,这也是社会自我的探索期。到了青年期,他们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基本上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自己对爱情、婚姻以及家庭也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也了解自己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扮演的角色,承担起各个角色的任务。

 

到了中年期,所谓的中年危机,其实也是身份认同的危机。比如奋斗了大半辈子,以公司为家,赚了很多钱,成为了一个成功人士,可是身体出现了状况,或者家庭出现了问题,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这部分自我产生疑惑,他苦心经营的事业与家庭,对于他的意义是什么?

 

在老年期,我们开始体验到各种丧失,同时也在丧失自己的某些身份,比如职场中的角色,一家之主的角色,可能变成被照顾的对象,同时开始面对死亡议题,开始抛弃掉外部的伪装,活得更加真实。

 

自我探索就像一个寻宝的过程,你会发现内在很多未被激发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你活得更通透,更自在,创造无限可能。





文:任丽  (动力取向心理咨询师,心理专栏作者,透过电影看人性,通过文字写人生。文章已获微信公众号:任丽的心灵空间 (ID:renlixI)授权转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专栏作者,电影写作成长营创办者,专注于婚姻、情感两性关系、家庭亲子关系、职场人际关系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心理咨询与心理培训。)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