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案在前,你还要尝试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吗?

这个冬天,不同寻常……

从12月份这起12岁少年砍死妈妈的新闻开始,这个孩子杀死妈妈以后淡定地说:“学校不应该不让我上学吧?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这种耸人听闻的话,真的有违人类伦常。让我们不禁思考: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出了这样另类的孩子。12岁了,还这么幼稚、这么不懂事儿。

当时新闻热点居高不下,社会各届都在讨论,这个孩子的管教问题,是该让他回到学校里,还是归公安机关教养?最终以让孩子在少管所度过2年管教岁月而终结。

心理专家:血案在前,你还要尝试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吗?

这则新闻报道以后,陆陆续续又出现了几起少年伤害母亲、杀害母亲的案例。以至于让我们不由得怀疑,最初这个新闻,是不是爆料的太过真实,成为了反面行为的教材?

一周之前,又一起13岁男孩杀害母亲的案子出来。这时人们似乎不再那么热衷于讨论案件本身的结果,孩子的教育归属、家庭的伦理关系等。

然而,热点不再那么“热”,不代表这个事件就能够被大众接纳了。恰恰相反,这种事件带来的恐慌,可能使得大家屏蔽了对事件本身的关注能力。

当我和朋友、同事们讨论起这个案件的时候,大家都疑惑的问题是:“我们总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为什么之前没有听说这种少年杀母案?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管不了还打不得了吗?”

心理专家:血案在前,你还要尝试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吗?

关于这个话题,我想,我们需要从社会发展和孩子个体发展的角度结合起来看,看看在社会大环境的纵坐标和孩子成长的横坐标中,家长的带养方式着眼点应该落在哪个象限的哪个交叉点上。


01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封建社会大家族的管教方法,当今社会不适用!


社会倒退一百年,那个时候家里面的孩子不听话,不管多大年纪,只要父母或族里长辈还活着,就可以执行家规,捆起来打到改,孩子们跑不出乡里,离不开家族的支持,还得依靠家族活着。

而我们现代社会,显然和百年前的封建家族不同。且不说五四运动开始,社会允许年轻人的思潮更新迭代。就是现在的家庭关系,也比之前的大家族式的管理方式清晰了许多。每个家庭各自独立,人际边界很清晰。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改变。之前靠家族才能生存的状态,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家庭的独立日趋明显,甚至个体的独立性。很多人可以不结婚,不依靠家人就可以生活的很好。

没有了倚仗,也就失去了约束。

再用之前那一套动家法、跪祠堂的教育方式,已经是落后百年了。

心理专家:血案在前,你还要尝试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吗?

02


18岁就独立,自己管自己吃饭,父子互不相欠的自由社会和我们的国情不同!


有的家长朋友说:“王老师,您要是这样说,我们就干脆学习西方社会的自由式教育,孩子成年以后就让他独立得了。小时候我也不管,省得操心多了他恨我。”

我们说,西方社会的自由式教养方法已经用了很久,整个社会体系对于就业、失业、养老都有一套完整的对应模式,支持这种自由的家庭关系。

他们的家庭观念,和我们是不同的。在我们的社会采用这种孩子18岁就独立的方法,反而会影响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出现各种问题,到时候也是后悔莫及。

不同文化浸染下的土地,国情不同,不要强融!

心理专家:血案在前,你还要尝试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吗?

03

我国现代社会的父母亲愿意为孩子承担更多责任。


我国现代社会的父母亲们,可以说是最精贵孩子的一代人了。

事实上,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因为要生存,要照顾家庭,没有花费多少心思在我们的身上。

那个时候孩子也多,也看不过来,经常是大娃看小娃,姐姐背着弟弟上学去。家长也疼爱,急了也打孩子,但终归不象我们现在的纠结。

我们既担心孩子能力不足,跟不上社会发展,又担心自己管教多了,使孩子有了逆反。

左顾右盼之下,孩子成长的过程那么短,一眨眼,就过去了。

为了抓住时机,为了以后不后悔,为了已经后悔的大宝教育,焦虑正在成长中的二宝教育。

各种焦虑,从孩子怀在肚子里胎教一直到孩子找工作、结婚、生子家长的积极谋划。都呈现出我们对于孩子的生活,有着那么多的掌控的需要。似乎这社会给了我们更多的使命,只为了能让这个孩子活的更好过一些。

心理专家:血案在前,你还要尝试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吗?

当我们自愿地扛起了这么多责任的时候,却发现孩子的言行表现正在向着我们期待的反方向加速发展。

让他学习,他玩手机;让他睡觉,他打游戏;让他吃饭,他要吃鸡;让他找工作,他要宅在家里;让他谈恋爱,他说他只爱他自己。

就这么不符合常理,我们还不能打他们,打了就会破坏亲子关系。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正如同前面所讲,家长越来越愿意为孩子扛起一些责任,这就导致孩子的独立性差,他们的青春期普遍在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到走上社会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可能还没有终止。

青春期提前了,却也延后了。这是个悲伤的事实,是家长们要认清、要面对的问题。

就算你的孩子独立性不错,也希望家长看到孩子青春期的状态。用孩子需要的方式去带养他们,不要强加自己的意志给他们。因为,那样只会把一个越来越有力量的孩子推得离你更远。

心理专家:血案在前,你还要尝试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吗?

04

我们如何带孩子?


在我们现代社会的家庭中,适合家长配合孩子,做一个学习型的人。

想要孩子掌握什么礼貌,自己要以身作则。

关注孩子的情绪为先,不要把你的目光只放在孩子的成绩和班主任的告状上。

家长的情绪持续性的稳定、包容,给到孩子足够的支持力量。

说服教育针对多大的孩子?


想要纠正孩子的言行时,要让孩子充分体验那个过程,不要直接进行说服甚至打骂教育。

打和骂都是负面的行为,很显然只会带来孩子一时的屈服和长时间的负面情绪来对抗家长的教育。

说服教育适用于11岁以上,初中阶段以后的孩子,而且前提是这个孩子在小学阶段以前的认知能力发展良好、亲子关系良好的基础上。

心理专家:血案在前,你还要尝试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吗?

7-11岁的孩子靠什么教育?


那么,小学阶段的孩子该怎么教育呢?或者说在小学阶段认知能力发展不够好的孩子,亲子关系也没有建立牢固的那种。

我们来看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7-11岁,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出现了显著的认知发展。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儿童已经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但他们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相联系,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因此,皮亚杰认为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应多做事实性或技能性的训练。此外,本阶段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随着分类和排序的获得,儿童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他们的思维开始逐渐地去集中化,能够学会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一些逆向或互换的逻辑推理。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章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所谓去集中化,是指具体运思期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情境思维时,不再只凭知觉所见的片面事实去做判断。

心理专家:血案在前,你还要尝试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吗?

具备了去集中化思维能力的孩子,其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思维的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就是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了。

皮亚杰在这个理论中,非常清楚地表述了,惟有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成熟,才能进入到形式运算阶段。这也就代表,很多孩子在11岁的时候,其思维不够成熟,是不能使用形式运算的认知方法的。

所以我们断定,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的是家长鼓励面对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用稳定的情绪陪伴关注,需要体验事件、表达自己、学会运用合理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感受。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孩子犯了错,他们是在向家长传递一个求助的信号,而不是讨打!

所以既然打孩子也成了高危行为,就请家长朋友们收手吧,孩子不是用来打的,相信他们有自己成长的力量,我们要看到这个力量,尽力帮助他成长!

文:王静—此刻心理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