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障碍策略:解释自己失败的理由 | 心理词条

01

阐述定义


在社会心理学中认为,人们为了保持自尊,个体常常会使用一些策略,其中自我障碍策略就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自我障碍策略”是一种故意的“自作自受”,指人们预期到自己可能失败时,往往就会做出一系列导向失败的行为,使用这种策略主要是为了在失败的时候,可以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外界因素,而不是自我能力的缺乏,但如果成功了,就更可能做出能力的归因。


这里面有几个重点:


  • 自我预设的前提:“预期到自己可能失败时”。

  • 基于“自我预设”所采取的行动:“做出一系列导向失败的行为”。

  • 这样做的目的:为了在失败的时候,可以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外界因素,而不是自我能力的缺乏。


02

背景来源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中关于“社会化与自我认知”有关于“获得自尊的方法”中有对“自我障碍策略”作具体阐述。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史蒂文·贝格拉斯(Steven Berglas)和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家爱德华·琼斯(Edward Jones)于1978年对自我障碍使用提供了研究的证据

在其中一个实验中:

他们让被试者想象自己是杜克大学的学生,被试首先通过猜测回答了一系列的智力难题,然后告知被试面前放了两种药丸,让被试服用其中的一种,才能继续下面的题目。


主试告诉被试说,一种药丸有助于你的智力活动,另一种则会干扰你的智力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会挑哪种药丸呢?


结果发现多数学生会挑选第二种药丸,从而为不久可能出现的失败寻找客观的借口。自我障碍策略以其他方式表现出来,出于害怕失败,人们会采取不同的策略;


比如运动员通过对“重要赛事疏于准备”来实施自我障碍;另外有些人在任务刚开始时不好好干,通过降低对自己产生或者在那些困难而且关系到自我形象的任务中不尽全力等方式实施自我障碍的策略。



03

案例分享


任何人面临失败都会有强烈的害怕情绪,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不想在别人面前看起来很糟糕,也因为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我们害怕失败,因为这会损害自我的形象以及自尊。当我们面临失败时总是寻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解释自己的失败的理由。


这让我想到这两年自己在职场中的一些表现,每当领导布置一项比较难的任务,这项任务通常对我来说“不那么擅长,挑战很大”,我总会在紧张、焦虑之余,试图寻找一些站得住脚的理由,提前跟老板打预防针,比如告诉她“我最近身体不适或者其他可能干扰任务达成的理由”,企图“逃避任务或者降低她对这项任务达成效果的期望”。有了这个过程,好像内心的焦虑能够一定程度的减缓,这大概就是“自我妨碍策略”。

但实际上我发现,好多次看起来“难”的任务,在努力之下得到突破,促使任务达成时,对自身的“自信提升和自我激励”的帮助其实是很大的。


当我们累计接受挑战性任务多了,并能获得突破性成功,就能降低我们对“挑战性任务”的抵触心理,自信与自我内驱力逐步完善后,也会降低我们使用“自我障碍策略”。


04

“自我障碍策略”的

成因及危害


自我障碍行为在生活中非常普遍。不只是面对重要的任务,有时在面对简单的事情但是自己没有完全把握【实验中叫做“预期失败”】时也会发生自我障碍现象。


1. 自我障碍现象的成因主要是


1)设碍者面对一项任务。


2)这项任务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公开的。即任务会被其它人察觉到。


3)设碍者没有十足的信心能完成这项任务或设碍者存在诸多心理压力。


4)设碍者想把自己因失败而受到的损失【主要是名誉损失】减到最小。


5)设碍者为自己设阻碍。


为了保护自尊,心理学上发现人们会用各种自我障碍的策略:


  • 不会尽最大努力

  • 拖延

  • 运用其它的保护方法

  • 喝酒或药物依赖


不去努力的好处是如果我们失败了,我们依然可以说不是我们的能力不够。这在许多方面是些理智的策略,如果你成功了,你看起来更天资聪明,否则你的失败的原因依然在那。

 

2. 哪些人更容易“自我设障”

自负的人更倾向于运用自我障碍策略。如果你没有努力而获得成功,那你肯定是有超常的能力,所以一个人在成功于某件事时是多么的轻而易举,那么他就越能获得对自我能力的肯定。


自我障碍所带来的问题非常明显,你不给自己最好的机会,那么你就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它会造成低动机、在困难面前持之以衡的毅力降低、自我指导学习和成就动机减少的影响。


3. “自我设障”的负面影响


自我障碍理论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在于无形中对思维方式造成的影响。一系列的经验测试了参与实验者的未来动机,他们发现制造理由的人感觉很好,因为他们与自己的低自尊隔离了。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解释降低了在将来努力的动机。

 

一般的自我障碍的解释降低动机趋向于:


  • 把责任归咎于外,而不是自我本身

  • 通过比较把结果看得很好

  • 降低对未来的期望

总的来说,这就是逃避,不愿面对失败。


05

如何降低“自我障碍策略”

对我们的负面影响?


避免自我障碍的第一步是“有意识地割断显而易见的自我挫败行为”,比如不用功。在此最重要的是“不要试图寻找降低动机的理由”。当然,这将意味着“一旦失败,自尊心会受到打击,但打击是眼前的,而长远的看,将会带来更好的成功。


比如我在职场中面临“困难或挑战时”的自我设障来说,我需要明确“职场中的困难和挑战”所能带来的价值和意义,职场中要想获得更高的薪酬或更多的晋升机会,那势必我们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有更多明显的优势和价值,这些优势往往都需要我们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积极迎接更多的挑战中,积累而来


这种挑战带来的“痛苦”是一时的,但是“困难突破”后所带来的能力积累、信心建立以及职场获益,将会是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1. 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与健康都有重要影响。积极的情绪使人精力充沛,睡眠充足,食欲良好,身体健康,也使大脑处于一种最佳的工作状态。因此要始终保持一种自信积极的状态。要控制自己焦躁的情绪,找出导致自己真正的原因并加以解决。


2. 客观评价自我


绝大多数自我障碍策略者都与信心不足有关,比如我在面临“困难任务”时怀疑自己的能力,因而容易产生焦虑,导致这种“自我设障”行为


相反,如果我能够接纳自己,坚信自己的努力能够带来挑战的突破,并不断从进步中获得信心,那么,自我障碍就会得到很大的减轻。


3. 接纳和正视失败


对任务失败的担忧,往往直接导致了心理焦虑。我们在让任何人生阶段,或者任何场景中要敢于面对失败,承认失败,从积极的角度去认识失败。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发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失败也会转变成一种宝贵经验。


4. 面对困难目标的管理技巧


往往令我们焦虑的困难,的确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获得成功的,所以我们也要学会一些“目标或任务管理”的技巧,通过“拆分大目标、抓关键点、节点管理与自我肯定”等任务管理方式,让看起来“遥不可及的大目标”, 变成“可视化的小目标”,从而降低心理上的“畏难情绪”,这样就能从“目标预期”上变得更可控,也能让我们更有“勇气去尝试和突破”。

 

最后,“自我障碍策略”现象是人类普遍的行为,这种行为本身只是一种保护自己的心理产生的,没有好坏之分。所以“接纳”是第一步,其次,再合理的结合自身情况,做出改进和调整,相信我们都有机会变得更勇敢。

 

参考信息:
【1】蔚园心理公众号:心科普-自我障碍策略
【2】作者: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第8版)

文:雅旼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