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 “时间的朋友”:真正做事的人,只怕未来不来

文:陶瓷兔子
来源:天天成长研习社(ID:Taocituzi77)

2018年的最后一天,听了罗胖的跨年演讲,商业宣传蛮多,但干货也有不少,我整理了几点对自己最重要的启发,也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9,都要越来越好。

1

所有抽象的两难,

在现实情境中可能一点都不难

李松蔚老师曾经讲过他哄女儿睡觉的一个小故事:

女儿问:睡不着怎么办?

他答:你先把眼睛闭上。

女儿又问:可是我闭上之后,万一还是睡不着怎么办?

他答:你先闭上再说。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也正是那种“先做了再说”的勇气,脑子里想了一万个“万一”,又被每一个万一吓得半死,觉得一切都很难很难。

我就常常被问起这样的问题:

  • 怎么平衡业余爱好跟本职工作的关系?

  • 到底是该去大城市打拼?还是留下小城市安稳过日子?

  • 到底是应该先赚钱,还是应该先追梦?

这样的问题想想就足够让人头大,但当你抛开对答案的渴求,真正迈出那一步的时候,你需要做出的选择其实反而会简单很多。

开完一个会,就见缝插针的看几页书;正跳舞的时候老板打来电话,就换了衣服开电脑加班;

拿到了大城市的offer,有好的机会就不妨去闯一闯;没有的话就先留在小城市里积累一点原始资本。

手头有钱,就先去追梦;口袋空空,就先去赚钱。

别被自己的“想太多”困住。

因为对于真正做事儿的人而言,从来无所谓难不难,只有做不做。

2

凡我赶不上的,

我就到未来等它

刚开始做公号的时候,我跟一位朋友聊天。

就…特别丧吧,看到别人轻松坚持高质量日更,一条广告就是十万百万,就忍不住的惋惜,感慨自己要错过这一波儿新媒体的红利。

我朋友就安慰我,人家不是科班出身就是已经有了很多年的积累了,你跟别人根本就不是同一个量级。

一万点暴击…但也的确奏效,我们在比较的时候,常常会不自觉的陷入一个有关“当下”的误区:

  • 你看了一个小时书,我也看了一个小时啊,凭什么你考的就比我好?

  • 你写了五万字,我写了十万字,为什么我还是不如你?

  • 我也是这么说的,他就不听,为什么只听你的?

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看不见的事实,一个人的现在,是由他过去的无数个瞬间累积而成的。

无论是知识体系的完整度,对文字的敏感度,还是情感账户的建立,有太多事无法一蹴而就。

而决定结果的,并不是眼下对这件事的投入,而是你们对这件事投入的所有过去。

所以,追悔没用,抱怨没用,自责也没用。

只有坚持去做对的事,不断磨练自己的能力和感知力,你才有资格抓住下一个机会,把它变成你的未来。

对于真正想要做事儿的人而言,人生没有末班车,只要想做,什么时候都不晚。

3

人生下半场,

拼的是还原能力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心理学上有句话,叫“察觉即改变”。

这句话很好理解吧,但如果让你用一个实例或一个故事来说明它,立刻就会显得复杂了起来。

一旦把这五个字还原到现实,你需要考虑的东西就呈指数型增长:

什么时候察觉的?如何察觉的?察觉的方式和时间点对这个人的行为有什么影响?他身处什么样的情境之中?改变的阻力是大还是小?有没有反馈通路?他能坚持多久?坚持到什么程度?

所以你看,任何一个“听上去很有道理”的金句,背后其实都有很多复杂的原理和要素。

你可以借助经过无数次提炼的抽象道理来思考,但如果你无法将它还原于生活,它就没有一点用处。

一个练习“还原能力”的有效途径,其实就是写作。

比如写一篇文章,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就是文章的素材,它是否合适,是否合理,跟理论是否匹配,而不是只丢几条漂亮的大道理出来。

当你逼着自己去思考这些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抽象还原的过程。

你也可以开始这个练习。

4

你需要的是多元思维模型


我喜欢的歌手李健在一次采访中讲过这样的一段话。

记者问他,很多人听你的歌,会觉得你是个特别感性的人,你自己觉得呢?”

李健回答:

其实我是偏理性的人,我很感谢大学期间学习物理数学的这些年,它把我的逻辑思维锻炼的很好。在我看来,艺术的根基,百分十八九十其实是靠理性思维的。情感、灵感,其实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那个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

作为一个文科班出身的女生,我对这一点特别感同身受。

早在上大学的时候就远离数学物理,工作内容也跟逻辑数字没有太大的关系,玩的好的朋友多是气味相投的文科生。

特别喜欢诉诸直觉和情绪,日常读物都是些唯美的诗词啦散文啦,只要一本书里出现数字和公式,就一定看不下去。

但这样的习惯,也往往会让一个人掉进思维窄化的陷阱。

看问题永远是只见眼前不见系统;

提出的解决方案总是碰不到本质,而是只盯着最显著的毛病;

无法理解别人跟自己不一样,只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就本能的想去分个对错。

大扫除的时候,你无法只靠一个工具就做完所有工作。同样的,你也无法靠一个单一的思维模式就搞定一切。

根据我的经验,文科类的女生多去读一些商业,经济和科学类的东西,可以有效的改善自己的认知维度,提升思维效率。

别在最好的年纪躲进舒适区。

因为那些你所逃避的东西,最终会成为你的瓶颈。

作者简介:陶瓷兔子,专栏作者,天蝎少女。文艺与理性兼备,傲娇和有趣共存;解局情绪化,专治玻璃心。书《一个人的修养,看失意时的善良》正在热卖中。微信公众号:天天成长研习社(ID:Taocituzi77)
责任编辑:Spencer 沐风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