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6年,只求秃顶的老公能离我远一点丨解惑

文:高浩容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读者留言

不想夫妻生活,是我的错么?我真的很累了。

 

结婚6年,老公早没什么性魅力了,啤酒肚,有点秃顶,说话什么的也油腻的很。


他现在碰一下我的手,我下意识地就会甩开,要是突然亲我一下,简直嫌弃死了。

 

辅导孩子作业、公司的勾心斗角、做不完的家务……


折腾一天了,好不容易有了休息时间,我就想躺个尸、看个剧,逛个淘宝什么的。


聊天、做爱、缠在一起,我真觉得没必要。这些又不是我的责任

各干各的不好么?

 

老公总是说我 “冷暴力”,说我对婚姻不负责

真的很冤。


当你没有任何吸引力,却要求对方履行所谓的义务时,想过对方的心情吗?


况且我真的很累。

 

当然,有时我也会想,是不是我的问题。


我也想拒绝“冷暴力”,可是我真的提不起性趣来。

值班咨询师

@高浩容

 

婚姻咨询中,经常发现夫妻双方对于“责任”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出入


就像前段时间关于杨丽萍的热搜一样,虽然她觉得女人没有生育的义务,但对某些男人来说,生育就是婚姻的责任。

 

这就导致有时,虽然我们觉得自己没有做错,可是,却被伴侣扣上了“不负责”的帽子。


01.

责任的定义,往往很主观

在亲密关系中,每个人对责任的定义,往往很“主观”,也很“双标”。


对待自己是一个标准,对待伴侣又是一个标准。

 

对你来说,责任意味着什么呢?


可能是“辅导孩子作业”“做不完的家务”;

而性和沟通,似乎并不是。

 

那换做是你丈夫呢:


性和沟通,是他认为该尽的责任吗?

 

尝试换个角度,去看“责任”这两个字,或许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两个人会有如此多大的分歧

 

什么情况下,人会提出“责任”两个字?


相亲相爱的时候,很少。


一般是亲密关系出了问题,一方无法负责,一方想要追责的时候,“责任”才会被拿出来讨论。

 

其实,在婚姻中,“责任”既不是原因,也不是结果


而是出了问题后的解决方案。

 

比如,在婚姻中,有个人出轨了,导致伴侣收到了伤害。


那此时,“责任”可能就是:答应离婚的要求,或是在未来的婚姻中努力挽回和补偿。

 

你俩都已经受伤了,此时讨论谁对谁错,没有太大意义。


你们缺少的,是一个可以疗愈自己的人或解决方案。

02.

破坏关系的往往是“感受“,不是“真相”

从你的文字中,我看到了很多情绪:


  • 你的不快乐老公在你眼里已经失去了“性魅力”,像一道无法让你打开胃口的菜

  • 你的愤怒你的精力被育儿和工作消耗殆尽,你只想好好休息。但老公似乎体谅不到你的辛苦,当你无力响应他的需要时,他还指责你,把错都推到你身上

  • 你的委屈,疲惫的你需要的是一个温暖的臂膀,而不是一个在生活中落井下石的人

  • 你的无奈,因为你并没有刻意伤害他。所谓“冷暴力”,只是你无声的抗议。而抗议背后的无奈,他好像并没有听见。他只看到了自己的欲望,像个撒泼的巨婴

 

这些感受并没有错,我们面对亲密关系的不如意,都会出现这样的情绪。


不用去消灭它们,不用去刻意地否定和逃避。


也不需要怀疑“是不是我的问题”。

 

影响你们关系的,可能只是这些被压抑的情绪。

 

试着像我描述的那样,看见和承认自己的感受。


这样,我们才能找到,那些让我们伤心难过、痛苦不堪的“点”在哪。

 

03.

一个人无法对自己残忍,就会对别人残忍

当然,如果你真的觉得,你的丈夫不是那个可以疗愈你的人。


那你可能需要去进行一些有效的沟通,做出其它选择。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对别人残忍时,就会对自己残忍。


这些残忍,会激起我们的负面情绪,像是前面谈到的不快乐、愤怒、无奈和委屈等等。


当负面情绪累积到忍无可忍时,我们就会失控。


说出失控的话,做出让我们后悔不已的行为。 接着,我们可能就会陷入内疚之中,开始自我攻击、自我怀疑。


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怀疑自己是过错最多的那一方。 如果我们想要跳出这个循环,我们就需要做出改变,需要反其道而行。 试着让自己残忍,残忍地看清:


  • 在这段关系中,你要的是什么,包括安慰和支持

  • 那个你爱过的人,他和你有哪些分歧

  • 你们曾经拥有的悲欢离合,是不是都已经过去了

 心理学家斯坦博格,提出“爱的三角理论”。


在他看来,爱是由“激情” “亲密感”与“承诺”三种元素组成的。一段完美的关系,理当三者兼备。双方在物质与精神的各个层面,都达到了高度的满足感。 可是,人都是不完美的,不完美的人有可能创造出完美的爱吗?这不现实。 


那什么是现实的?是我们当下的感受。


我们需要在婚姻中,去和对方坦白,并且一起处理这些不满和委屈。 把你的感受说出来,这不见得能改变什么。


但是在关系中,只有你的痛苦被看见,你们对“责任”的定义和分歧,你们各自承担的义务和付出,才能被看见。

 

当共通的“责任”被看见时,一方的接受或拒绝或许就是一个征兆:


告诉你该走还是该留,告诉你该做什么样的决定。


写在最后


如果你也有困惑想和人聊聊,可以找咨询师,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我们会定期选取一些留言,邀请咨询师来解答。


我们会保护你的隐私,隐藏你的个人信息,请放心。


希望在你最孤独的时刻,能在这里找到光。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介绍:高浩容,哲学咨询师,大学讲师,斐陶斐荣誉会员。微信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有心事,看壹心理。2000万年轻人在这里自我觉醒。

责任编辑:小鲸鱼 烊箜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