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 | 陷入一段三人恋爱,我该怎么办?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我陷入了一段三人恋爱中。我爱上他时他说是离异的单身,我们在网上认识的时候他对我很呵护,很疼爱。可后来知道他还有个女朋友,我就很痛苦。可又没有办法断掉这种关系。
我不停的调整自己,想着维系这段关系。我心里却莫名的越来越不安,好像非要体验一把不被重视感,在关系里不断的重复体验那种难受,反复折磨着自己,也为难他。 
而小时候爸妈不疼爱我,只关注妹妹,我是不被爱的那一个。

有梦想的唐糖:二级心理咨询师,多平台签约作者

ta的主页


看完你完整的问题,感受最深的是你的无力。“懂很多道理,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大概就是这种挣扎吧。在这个回答里,我会分为两部分进行解答。第一部分讲述心理学原理,解释你现在状况的缘由。第二部分,我会谈谈为什么你学了很多心理成长课,但还是深陷这种泥潭的原因。

1、痛苦:求而不得的依赖

一般来说,痛苦产生于求而不得,用心理学的语言解释,大概就是“事情没有按照我的想法实现”,比如你希望男友给你一个确切的答案,希望男友能和女友分手,能经常陪伴你等等,但是现实层面没有实现。这种痛苦的根源,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的自我中心(自恋)——我们天生希望以自己为中心,让外界环境按照我们的想法运转,所以当求而不得,就会产生沮丧、愤怒等一系列痛苦的感受。

从这个角度来说,解除痛苦或者成长的方法似乎只有一条:祛除自我中心,至少是尽量祛除

这种原始自恋与成长环境密切相关,没有或较少得到父母抱持的小孩,很难从原始的【全能自恋】发展到更高层级的【健康自恋】,也就是说,很多人虽然年龄成为了一个成人,但在心智上却还是一个小孩。

那么真正的成人和不成熟的成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在哪呢?答案在于【自我负责,一个真正成熟的人,能够像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一样独立生活、自我抱持、自主的管理情绪、自律、自控等等。而一个不够成熟的人,内心中就会有各种程度不同的【依赖】。当【依赖】的需要得以满足,就会高兴,反之,则会痛苦。

所以,我想看到这里,你已经清楚了,自己痛苦的根源其实是人格不够成熟,继而产生的依赖心。

2、关于“作”的小话题:自我预言的实现

婴儿饿了尿了都会放声大哭,这是为了吸引妈妈的注意,让妈妈过来喂奶或者换尿布。而一个心智不够成熟的成年人,在自己不舒服的时候,也会使用【婴语】来表达诉求,这个语言就是【】。作的意思,就是通过把你弄的不舒服,来让你知道我难受】,就像婴儿大哭会引发妈妈的紧张和焦虑心情一样,婴儿自恋般的认为,当【妈妈难受的时候,也就懂得了我有多难受】——我想你已经看出来了,这是婴儿的原始自恋

成年人的【】,有以下几种意思:

第一,无意识的通过【作】,来让对方感知到自己的痛苦,它的潜意识的追求是【获得理解】

第二,通过无意识的【试探对方能够忍耐到自己什么程度】,来依次判定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和价值。言外之意是,你如果能接得住我的【作】,就说明你爱我——我是安全的,且有价值的。

第三,通过【作】来实现潜意识里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就像你自己隐约感受到的那样:最终会被抛弃,不会被爱。

自我预言的实现来自于生命早年对自己命运的构建,正如你所说,你的父母对你忽略,所以你从内心深处认同了【自己没有价值,而没有价值=被抛弃】的【信念,所以,在后天,你会不断的印证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这也是在满足自恋。

一般来说,早年原生家庭的不满,会投射到亲密关系中。或者也可以说,其实人与人只有一种关系,就是早年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后天所有的关系,都是这种关系的投射。在你的故事里,你的男友其实就是你潜意识里的【理想父母】,你希望ta能够保护你、呵护你、抱持你,给你爱、陪伴和温暖——这些都是早年你在自己父母那里没有得到的缺失。包括你的试探,其实也是在验证自己在父母那里被接纳的感受。

这种验证一般来说,在早期会被接纳,这时你感觉自己是安全的,但是长期必然会失败,因为没有【理想父母】,对方只是一个跟你一样的【】——这就是【潜意识的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3、困境:为什么上了那么多课,却依然不能改变现状

我想不管是你通过上课,还是这么多题主的回答,你已经从意识层面有了一个新的认知。但是这时候你也许会陷入另一个【沼泽】,为什么我已经懂得了这些道理,却还是改变不了现实?

其实这也是一个【幻象】——认为【知道了道理,就能改变人生】。简单说,我们的人格可以分为三层,最外面一层是【理智人,我们说的道理,ta一听就懂。中间一层叫【原始人】,在这里,是我们潜意识里的内容所在,包括防御、压抑的情绪等等,是无意识的范畴,而最里面一层可以叫ta【纯真人】,这就是我们每个追求心灵成长的人最想找到的【内在自我】——ta最纯粹,最安静,也最难被看到。

道理和课程,说服的是【理智人】,而真正决定我们改变的是【原始人】,想要策动ta,需要漫长的过程——对,必须要有【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时间、不断的内省、付出努力

认知自己,尤其是深入的认知自己的潜意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在通往这条路上,会有很多的荆棘,这会阻断很大一部分不够勇敢和意志不够坚定的人。不过这个过程是有层级的,比如可以先从最简单的改变认知开始,然后再进入深入的觉察、长期的浸泡,慢慢,真正的改变就不知不觉的发生了。

最后我想说,也许你的前半生不足够幸运,但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有完美无缺的父母,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创伤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但是只要想改变,【选择权】始终在自己手中。尝试着从学习、复盘、觉知开始,走上自我改变之路吧。


家心理-小蓝:2星优质答主

ta的主页


看到你的描述,真的非常非常表示心疼。其实在你的整个描述当中都可以非常的感受到你内心的不安和恐惧以及挣扎。

为你小时候不被家里说在意,不被关心。所以你对于别人的关心,在意和保护尤为珍惜。


我相信对你而言,你现在所承受的痛苦相比较他会给你带来的呵护,包容和关心都显得不那么重要。


你其实也应该猜到了他可能会抛弃你,他可能最终选择的不是你。但是你舍不得放弃,你舍不得他对你的呵护包容和无微不至的关心。

我在这里没有办法去劝你放手,因为我知道我劝不了,你也没有办法去放手。同时你们之间的情况具体我也并不了解,在这里替你去做的任何决定都是不负责任的。


我所能做的只是给你一些我的想法和个人建议。我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帮助。

你在和他这段感情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卑,你在这段感情当中极为自卑,极为怜悯。太过于弱小。

所以你在后面的描述当中也显示出来了你的自卑。那就是你要他的承诺,那就是你总想体验不被重视的感觉。


其实这些都表露出来了你内心的自卑,也表现出来了你内心的不安。你为什么想要体验不被重视的感觉。无非是想要证明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不值得被重视的。


所以我真正担心的是,如果他真的最终没有选择你,你可能会不敢再爱了。


在恋爱关系当中,最大的禁忌就在于关系的不平等。如果在恋爱关系当中一方过于自卑,显示的过于弱小的话,会让这段关系演变成寄生关系。

什么叫做寄生关系,就是其中一方会成为另外一方的寄生虫。那么到最后的结果就是要不两个人都慢慢衰弱而死,要不那个强大的一方会抛弃自己的寄生虫。那么不管是哪一种,最终的结果都是恋爱关系的结束。

其实两个人会组建恋爱关系和这两个人是否优秀没有关系。因为两个人绝对不可能一样优秀的。而两个人之所以会组建恋爱关系的本质是因为一方当中拥有的另外一番所需要的特质。或者说双方拥有着对方所需要的特质。

就比如说你不可能会去找一个非常有钱,但是并不关心你的人。因为钱不是你所需要的特质,而关心是你所需要的。

但是有的人会去找一个非常有钱但不许关心自己的人。因为对那个来说,钱是他所需要的特质,但是关心不是,他会认为关心能用钱买来。

那么你和那个人组件恋爱关系必然是你身上有着那个人所需要的特质。如果我说如果你真的想要去抢对方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寻找到自己身上为对方所需要的特质是什么?

然后去扩大化和释放自己的这个特质,那么这会让你在恋爱当中处于不败之地,同时也会让你在恋爱当中显得不那么自卑和弱小,并且能够更好的为对方付出。


湘遇成欢:3星优质答主、心理作者

ta的主页

楼主,抱抱你,感受到了你内心的无助和痛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楼主现在陷入在了爱情的漩涡里,无法自拔,剪不断,理还乱。我作为旁观者,感觉你描述的这位男生是不负责任的,你说,你爱上他时,他说是离异的单身,为何后来又出来了一位女朋友,而且还是在他最难的时候陪着他的。不知道这位女朋友是在认识你之前认识的,还是在认识你之后认识的,不管是在哪个时间段认识的,他都是不负责任的。

我不否认,他是爱你的,而他也给了你需要的爱。但是,爱情不仅仅只有情感这一部分。根据斯腾伯格爱情三元理论,爱情由激情、亲密和承诺三个成分构成,你们之间似乎只有激情和亲密,没有承诺。这样的“爱情”是很难走下去的。

你之所以爱上他,是由于他正好给了你需要的那种照顾、保护和重视,所以你才爱得这么深,这么难以割舍。可是,我担心的是,他给你的这种照顾、保护和重视,并不是长久的,而且是有伤害的,这并不值得投入。当然,我知道你现在肯定很难过,也很纠结,因为你真的很爱他,很爱与他在一起的感觉,很爱他给你的这些安全感。

建议楼主和对方好好聊聊,打算怎么处理你们这段关系,如果真的看不到未来,希望你做一个选择,这个选择的权利,在你自己手上,但是作为经历过爱情整个过程的过来人,我想告诉你的是,当爱情的激情散去,我们终究会回归平淡的生活,那个时候,没有了激情的作用,我们该如何维系这段感情呢?

生活是真实的,不会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有时候,放弃不意味着就是失去,也可能意味着是另一种收获。我相信,你最终一定会找到那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他不仅会给你带来激情和亲密,还会给你更重要的承诺,你会收获稳定的爱情,如果你愿意去寻找的话。

我们需要照顾、保护和重视,这是你内心最渴望的需求,其实,我们很难从别人那里时时刻刻得到这些,但有一个人可以给你这些,这个人,就是你自己。所以,做自己的内在父母,好好照顾和保护你的内在小孩,我们要重视我们自己,我们要肯定我们自己,当我们的内心越来越强大,我们就会离幸福越来越近。

再次抱抱你,希望你幸福(* ̄︶ ̄)


齐琦(心理咨询师):3星优质答主、心理作者

ta的主页


感受到楼主的痛苦,因为爱却没有承诺和将来,也因为自己不能安好的在这段关系里,一直想要确定,又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也经历了很多的自我成长努力去改变让自己适应这样的生活,可就是没办法适应。

心疼的抱抱你,小时候缺少关注和疼爱,在爱情中大多数人都会去找“父母”弥补曾经缺失的爱,这个人恰好给了你,让你心里感受到了被爱被关注被捧在手里的感觉。可是他有女朋友又不想离开。

在生命早期父母如果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没有给予的足够多的关注和回应,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会很孤独很自卑,也会在成人后在周围人去寻求这样的爱尤其是在伴侣关系中。

楼主的现状好像在说我配得到爱,但潜意识里又认为自己不配,被安放在一个第三者的关系里,其实就是觉得自己不配被好好的疼爱。

楼主也说了自己很优秀,相信在现实的生活中不会没有其他人喜欢。只是这个人恰好和你心里的洞吻合,不管他是故意做的还是恰好他就是这样的人。

但我想说他爱你么?楼主自己心里也明白你只是需要他,你可能并不爱他,他可能也只是需要你,也并不爱你。爱是很自私的东西装不下别人。

楼主的感受也已经在告诉自己,你很痛苦,你的感受是最靠谱真实的,相信自己感受,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

再说下,现在有些男生很会玩语言上的爱情或者棒棒糖的爱情,用各种手段去迎合女生的需要,但是不会在乎对方的感受,这样的爱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或者需要而已,并不是爱。

这样的男生会很容易吸引缺爱缺关注的女生,都会以为遇到了真爱,可仔细看看那也不过是满足自己的一个手段,恰好你那有个洞,他有着长处来填补了而已。

爱应该是在乎对方感受,即使他做不到让你很舒服,但会有意愿努力去尝试去做,如果在你很难受委曲求全的时候,还视而不见,用几句想了爱了不需要啊付出任何实质性的代价来换的,那这样的爱情真的不需要坚持或者隐忍。

建议:

1、和他谈一下把自己的感受想法都说出来,让他来选择。

2、一定要有实质性的保障比如和家人朋友介绍你是他女朋友。

3、如果对方犹豫,那就离开。

4、如果对方还用语言上爱情对待你,也要拒绝离开。

5、如果你做不到离不开,就逼迫自己离开这个城市不再联系。

6、如果很痛苦可以选择专业人士帮助陪伴你走出这段路。

祝好,好好的爱自己,因为你值得一个独一无二的爱情,专一的被疼爱。 



红雨:2星优质答主

ta的主页


你很幸福,因为你正在感受一份浓浓的爱。你也很不幸,你陷入了一份三角恋爱之中,人生的际遇,到底是幸还是不幸,谁能说清呢?

从小不被父母疼爱,在爸妈战争中长大,还总是被妈妈打来发泄情绪,第一次感受到异被呵护、被疼爱、被重视、被保护,好像拥有了全世界,从小缺乏关爱没有安全感的你对爱无比渴望。


不知道他出于什么原因,他开始没有告诉你自己有女朋友,他只说女朋友在他最难的时候陪着他,他说他没办法选择,他不想伤害任何人。这样的解释不足以安抚你被灼伤的心,尽管如此,从小缺乏关爱没有安全感的你,根本无法抗拒他带给你的感觉,你像飞蛾扑火一般,奋不顾身向着那一团温暖飞去。或者你沉迷在爱里,对其它的情感自动的选择隔离。你发现了吗?你的叙述里,始终把他称作“他”,而不是男友,而转述说三角恋的另一个女孩是“他女朋友”,你潜意识里的自己在这段关系里根本没有位置,你觉得自己是第三者,你在卑微的感动里承受着这份爱。但这所谓的爱始终无法给你带来安全感和真正的甜蜜,在这样的三角恋里只有迷恋和激情,没有忠诚和承诺,所以它注定没有结局。


不知道你在这段感情里能走多久,有一天你累了,你觉得委屈痛苦恐惧多于你得到的温暖和爱,你想走出来,这时候你一定是成长了,你看的更清晰了,你知道这份畸形的情感你不再需要了。即便被火烧伤了翅膀,希望你不要失去飞翔的能力。


用力的抱抱你,希望这一天可以早一点来到。希望你知道,这世上是有因果的,那就是“现在因未来果”,你现在的行为未来是要有后果的,你既然需要这样一份爱,就要承担未来的后果,因为我看到你是清醒的,你明白这不是长久的爱,这爱可能会给你带来很深的伤害,可你就是想要,没有人能阻止你,对不对?


等有一天你走出来了,不要再来责怪今天的自己,也不要责备任何人就好,你爱过了,你体验过了一种人生的滋味,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那时候回过头来看一看今天的选择,洒脱的笑一笑,继续向前走吧。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