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 |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一切存在都没有核心?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一直在迷茫,我想找到我的梦想,寻找一切的起源(已找到),寻找未来的究极,但探究到生命历程时发现果然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切已知的未知的存在都没有核心,我们所谓的任何意志力(信仰,神明,爱,浪漫,等等)都是臆想出来的,仅仅存在于脑世界,而且在不断变化,只因为认同的人比较多而已,从人类进化的成功可以看出许多细胞的配合(多细胞生物)可以生存的更加优秀,而个体组成团体则更甚,继续组成更大的形式,我们也会沦为类似细胞那样的存在吗?联系物理中构成场的基础存在,其实一切都是按一定规律这样杂糅起来的,好悲催的现实,还有其它可能吗?生命到底在追求什么,不要告诉我繁衍和生存,即便舍弃生命原意,以更高超生思想角度看,有更美好的可能吗?(排除满足人类各种因为进化而滋生出的各种会被满足的快感,抛弃一切去构思)我想找到这样的梦想,即便已非现在形式上的人(人类自我改造进化是迟早的事)。

Baby steps:生而为人无须抱歉。

ta的主页

生命的真谛:实现和创造价值。

实现活着就有的价值,践行自身所认同的价值观,孝顺、友善、探索、自由。创造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但因为有自己的存在,以后会有的价值。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演变,单细胞到多细胞,生物不断进化,从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应激反应到拥有自我意识,所能产生的能量和价值不断得到迭代和扩充,产生以前从未有也不敢想的变化。事实上,拥有自我意识和本能应激反应还是有差别的。单个细胞单一或不具完全的功能与具有整体而独立的意识体处于完全不同的层次,即使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

“我们也会沦为类似细胞那样的存在吗”从上下文语境看像是对未来的假想,但其实现在我们就已经是,只是无法以完整的实体形象被看见。不管社会还是国家都具有统一的意识形态,我们只是社会系统的一个”细胞“,有着不同的分工,提供不同的功能,维持着体系系统的正常运转

联系物理中构成场的基础存在”虽然似乎在说量子微观世界完全随机和不确定的现象也都能被构成场的量子和4种相互作用力确定下来,但前沿的超弦理论是,量子和作用力都能被”弦“统一起来,而弦以不确定的振荡和运动产生各种不同量子,世界具有11维度。

楼主整个描述中一直充斥着悲观的情绪,这本身是不是就已经使得最后的判断带有某种倾向?不管是“个体中的细胞,团体中的个体等例子还是“一切都是按一定规律这样杂糅起来”的观点,都似乎在彰显着“自我”的存在被抹除,自由意志被框架、规律限死,听不到“我”的声音,没有自我存在的价值,一切都已经被确定好,未来一片绝望。

生前不可测,死后不可证,能把握的只有当下。当人真实体验与现实产生隔离,生能量不断转向死能量,产生的虚无感会将人引向对虚无本源的探索以此来印证和解释自身感受不到真实的这样一种”虚无体验“现象。精神的归宿当然要从精神家园去寻找,我想即使未来的人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类,但对人类的认同和归属感依旧不会变,寻根、寻源,在文化上继承和发扬,这是灵魂深处的呼唤和对人类根源的认同,与之对应的,楼主目前所需的也仅仅是对“自我”的认同,获得真实而持续的自我体验,从而激发内在的需求

生命的真谛或者在于实现和创造价值,但这个价值的具体内容由你本人来赋予。


田二白

ta的主页

题主,你好~

感受到你是一个思想深邃的人,想要探寻世间究竟,除了能感受到你目前的失望和无意义感,更多的是感受到你对生命的热爱,所以你才如此迫切地想要探索它,了解它。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

看到题主的问题,我想到了1987年美国哲学家唐纳德·戴维森提出的著名的“沼泽人”思想实验:某个人出门去散步,在经过一个沼泽边上的时候不幸的被闪电击中而死亡。与此同时在他的旁边正好也有一束闪电击中了沼泽,十分罕见的是这个落雷和沼泽发生了反应,产生了一个与刚才死掉的人无论形体还是质量都完全相同的生物。


我们将这个新产生的生物叫做沼泽人。沼泽人在原子级别上与原来那个人的构造完全相同,外观也完全一样,当然大脑的状态(被落雷击中的人死前的大脑状态)也完全被复制了下来,也就是记忆和知识看起来也完全一样。走出沼泽的沼泽人就像刚死去的男人一样边散步边回到了家中,然后打开了刚死去的男人的家门,和刚死去的男人的家人打电话,接着边读刚死去的男人没读完的书边睡去。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到刚死去的男人的公司上班。


从有机体的角度来看,沼泽人是有生命的,他复制了男人的一切,但我们似乎没办法认定沼泽人拥有了男人的生命,因为男人明明已经死去了。


所以我理解,生命的真谛应该在于“存在”本身,你只有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你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是“你”在拥有生命即便是细胞结构生物属性跟你一样的沼泽人,也无法拥有“你”的生命。

 

“存在”本身没有任何属性,存在就是存在了,没有任何特定的意义,所以对于人生该有何种追求和梦想,并没有确定的、终极的、正确的答案。

 

存在如同一张白纸,每个生命个体都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定义它以及描绘它这些定义和描绘就是每个生命个体独一无二的存在哲学,所以人有了千姿百态的梦想与追求,有了精神财富(信仰、神明、爱以及一切。这是生命的创造而非臆想,它恰恰证明了存在的魅力,也证明了生命的魅力。

 

*一切存在有没有核心?

答案是有的,世界分为主体和客体,对于每个生命个体,主体就是自己,其他都是客体,客体与主体之间,核心一定是主体,所以,一切存在的核心其实就是你自己


我们不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但一个人的客观世界取决于这个人的主体感知,明朝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曾经说过,“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你没有看见一朵花时,这朵花在你的客观世界是不存在的,只有你看到它了,它才成为了你世界上的某个客体。所以客观世界的存在取决于你的存在,你不存在了,你所感知的客观世界也许就不存在了。也许你认为你来到这个世界或者离开,这个世界会依然存在,但这是因为你有这样的感知和想法,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想法,客观世界是否存在却是未为可知的。

 

主体存在于这个世界,不可避免要与客体轨迹交叉、融合与影响。很多人误以为存在的核心是外部世界,所以会有很多人通过拼命追求外物来确认自己的存在感,比如追求权力、金钱和社会地位等,他需要通过其他客体的反馈来确认自己的存在,这种方式往往容易让人陷入焦虑,极容易对存在没有安全感。


真正确认自己存在的人往往是祥和、平静和满足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他不需要什么来证明他自己存在,他早就看到了并确认了自己的存在

 

以下不能说是建议,是与题主共同探讨的话题

1、人生意义的丧失首先来源存在感的丧失,当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会觉得自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你会想要去攀附什么来确认自己确实存在。当然,也有可能,你能够感受到自己存在,但你不知道在存在白纸上面该描绘什么,所以你想要在你的世界客体中去找到一个正确的参考答案,这个其实并没有多大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你哪怕找到了一个世间终极奥秘的完美答案,那也是他人画出来的,未必配适你自己的人生,你自己的人生还是得由你自己定义。而且所谓正确的答案是因为你认同它,你不认同它,它便什么都不是。


2、不需要舍弃生命的原意,是可以有更美好的存在的,因为你的存在由你自己赋义,你觉得生命对于你来说是什么,那么生命就是什么,与其用黑色去涂写存在,不如试着给它以缤纷的色彩,比如去尝试你一直想尝试的东西,感受每次尝试带来的,真切的存在感受。


3、梦想不是找出来的,而是由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没有人可以规定你应该拥有什么的样的梦想,只有你觉得某个东西是你真心想要的,这对你来说就是对的。


4、不否认客观规律存在,毕竟已知人的生物属性无法超越时间,但精神属性却可以绵延千古,而且客观世界的发展,许多都是生命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你环视周围,又有多少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呢,多数都是历代生命创造的。作为生命个体,主观能动也许无法一下子翻转客观世界,但谁又能说,我们不可以影响到客观世界呢,所以还是那句话,生命的存在本身具有巨大的创造力,而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无力。


5、不否认集体潜意识存在,生命整体也许有其既定的追求目标,比如说基因的延续等等,但对于个体生命来说,过好自己的一生,才叫不枉此生。


ZHUQIANG:以人为本,共同成长 关爱一直都在!

ta的主页


当你执着于生命的意义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它并不是标准答案,没有那个人的答案是标准的,只有是否能够被你认同的,诚然,『进化』并非是人类的生存意义,那么终有一天,『退化』或许也会成为少部分人的生命意义。

因为回到生命的本真,最简单的往往最快乐,所以说由此衍生出的“快乐和自由”也可能拥有一大批的信徒,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意志可能就是如此捉摸不透呢。

◎生命到底在追求什么,别说繁衍和生存
◎排除满足人类因为进化而滋生出的快感
◎抛弃一切去构思,你想找到这样的梦想
◎即便已非现在形式上的人…….

在未来,半人半机械,全机械人,生化人或许都是可能存在的,人类的躯体和意识都将有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性作为不完美的完美可能也会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留下来,那种原始之美,谁能够抗拒呢。

在各类研究,小说,电影都有讲过人性之恶和人性之善,一直以来也是争议颇多,如果我们活在别人的评价里,难免会失去对于意义的追寻脚步。

有人想要一种纯粹的自由

像是有看到一种观念,进化到最后的完美,他的最终梦想竟然想要变成最原始的一台扫地机器人,那种最本初的快乐与自由,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

一切都始于你的脑海

这是真的,如果你不相信自己应得的,或者你将永远不可能实现它,你就不能期望过快乐,健康,充实的生活。例如,如果早上发生了一件坏事,我过去常常让它影响我的剩余时间。现在我会口头上说“哦,太好了,用原谅来开始我的一天是多么美妙的方式”,那将是浪费时间的结束。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和看世界的方式,世界本身也会发生变化。 

放开过去减法生活

你的过去的条条框框已经不在了,如果你不断地追求过去,你将无法拥抱未来,更重要的是,现在。活在当下,会让你成为一个自由精神者变得越来越容易。

我们可以不要抱怨,也许“讨厌”是一个强有力的词,但你明白我的意思。如果你对某人或某事抱怨,你就会有意识地浪费你的精力。你的能量非常宝贵。不要把精力放在任何人或任何不值得的人身上。 

现在就是你实现自己意义的时机
现在就是你最大的财富
这是全部
祝好!
ZQ

右尹孤城:ogni personi sono mondi,ogni personi sono citta solitaria! 一人一世界,一心一孤城!

ta的主页


唔~
看完题主的阐述,感觉,或许你也是行走在世界边缘的人!

♪如果要解释“人类”、“生存”、“繁衍”,那么除了心理学之外肯定会涉及历史、人类学、生物学、哲学等等!
仿佛万物生灵自诞生的时候开始,都在忙着生存和繁衍。一切行为和改变,皆以生存和繁衍作为目标!

而人类自己,为了在洪水猛兽面前存活,而不得不开始合作。最原始的部落以首领和神明作为核心,部落的融合也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人们需要文字记录,需要让更多人信仰同一个神灵,紧紧围绕在神灵的周围!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开始认为的制定规则(法律、道德),开始赋予人与事物意义和价值。如此,我们便看到许多诗歌歌颂着英雄,看到许多人感动了自己!因为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人们心中的神圣!

♪生命的真谛,古往今来有许多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都为之投入青春和热情。只是,好像人们迄今为止都没有达成共识!

私以为,人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所谓的意义和价值都是人为赋予的的概念!也正是这些概念,让我们按照特定的方式生活,构建了现在的大千世界!

而你我,都有权利追寻自己的意义和价值!追寻人生的平静、欢愉!不必为群体意识形态所连累,可以保持相对的自知!即,我追寻的理想,我想要一个怎样的人生!

♪所以,私以为,相比较于追寻人类的真谛,不如学会掌控自己的人生!学会如何赋予事物价值和意义,探究自身——我想要什么!
我该付出怎样的努力活的自己想要的,成就自己!

因为每个人的理想都不一样,每一个人看待成功、看待自己的人生、看待世界的角度也都不一样!
那么,对你来说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愉悦的、幸福的、自己想要的?

♪最后,如果你在迷茫!
不妨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全心全意的在生活、工作!在与友人、亲人、邻居、同事……相处的时候,是否全心全意且全神贯注的投入。感受到情绪的波动,感受到幸福,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生命的意义,需要在生活中找寻!感受来自他人的反馈,可以让你找到自我,自信、自重感、显要感、可控感等等!而你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也可以是为他人带去愉悦和帮助!

祝好!
孤城


曾剑鋆:助人自助

ta的主页

你好

楼主

生命的真谛?无数人想探寻生命的真谛,想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剧本。恰恰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我,而是我不懂我自己。

生命的意义:在于成为你自己-—尼采

看到生命的真谛,也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也很想弄明白生命的真谛是什么,人为什么而活。 我反问过自己很多次这个问题,也和别人聊过这个话题,可是我总觉得差点什么,碰触不到核心,而是在核心的外围转呀转呀。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每当想弄明白生命的真谛,带着这样的一种执着的时候,我想都是很迷茫的时候。那感觉像是身处茫茫大海,而不知走向何方无奈可又很急迫;因为没有了方向感恐惧又爬上心头。事与愿为,当我总想弄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时候反而迷糊了。真谛好像和我捉迷藏,可他实在是藏的太好了点怎么找怎么寻也是寻不见。

后来我不在探寻了,因为学习和体验让我触碰到生命真谛或许藏在自己的身上和生活中。有人说学习心理学就是了解自己理解人性。当自己开始把注意力回归到自已的身上,好像就会少了几分恐慌,多了几分从容。当自己试着和自己建立关系的时候,当自己试图来理解自己那些奇怪的行为背后的心理的时候;好像是在解剖自己那一瞬间就变的通透了。这个时候我明白的是,每个人的生命真谛是不一样的,可真实存在的生命真谛应该在于自身,是向内寻求而来。以前因为内心的迷茫和混乱总是希望从外找到核心,结果自然求而不得。

当把注意力放在自身,开始觉察自己接纳自己,不批判的觉察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慢慢的自己好像把自己解剖的越来越多,了解和理解自己就会越来越多,跟着自己的感觉成为自己。我想只有更好的接纳和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接纳和理解别人。一个自己都不爱自己的人,又怎么会有爱别人的能力呢?没有了与自己的链接,自己都活不透自己的人生,哪得来生命的真谛呢?

我想生命的真谛是越活越像自己,成为自己,而不是把自己活没了。把真实的自己活出来,把压抑的那部分生命力活出来,似乎自己就通了,而不是像迷茫的时候,总觉得哪哪都是堵的。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