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 | 最近总是不想去上学,拼命学也赶不上?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明明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可就是没有学习的兴趣,最近身体也不是很好,总是恶心想吐,轻飘飘的,睡觉有时候能睡一天,感觉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没有未来的规划,听着周围同学对未来的计划感觉自己就是个废物。
因为我们学校初中部是当地比较好的,但高中部就比较差,我初一初二成绩不错,初三因为个人以及家庭的原因下滑了不少,只能在高中部继续学业,看着初中部成绩比我差很多的人都上升了不少,心理落差感比较大,拼命学习也赶不上。感觉自己是不是真的不是上学这块料。
高一第二学期我不想住校了,和宿舍的同学也不能打成一片,反而显得孤僻。但是家长逼着去住校,说不住校不上学。请问我该怎么办……

燕归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用心探索,用爱陪伴

ta的主页

同学你好!

看到你的困扰是:15岁高一女,最近总是不想去上学,拼命学也赶不上?

开学之际,有的同学期待上学,有的同学害怕上学。

害怕上学的同学,可能面临着关于学习方面和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在之前没有得到解决,导致无法在心理上接受即将要到来的不舒服感受。

15岁,正是青春期,各种迷茫困惑或许交织。

相信同学你,也有着自己的苦恼。

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该如何面对你所遇到的问题。

一、事件梳理


1、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就是没有学习的兴趣

2、最近身体不是很好,总是恶心想吐,轻飘飘的,有时候能睡一天。

3、感觉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没有未来的规划,听着周围同学对未来的计划,感觉自己是个废物

4、初三因为个人以及家庭的原因,成绩下滑了不少,只能在较差的高中部继续学业。

5、看着初中部成绩比你差很多的人都上升了不少,心理落差感比较大,拼命学习也赶不上,怀疑自己不是上学这块料。

6、和宿舍同学不能打成一片,不想住校,但家长不允许。

二、分析问题

1、在认知上知道学习很重要,但情感上产生不了兴趣。

这个问题是普遍的,有的同学求知欲不强,有的是受其他方面的影响。

你在初一、初二成绩好,初三可能受到家庭方面和个人其他方面的影响,导致成绩下滑,这个兴趣变化是因为学习被干扰了。

2、身体不好,有没有告诉父母,有没有去医院检查。

3、自我评价低,和同学比较后产生焦虑感。

4、没有去到自己理想的高中学习,对自己和学校失望。

5、与初中比自己学习差的同学相比,觉得自己落后了,追赶不上,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6、在宿舍不能融入集体,感受不到温暖。

三、方法建议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看看自己对学习的兴趣源于什么。

你成绩好时,对学习可能是有兴趣的,但成绩下滑后,好像对学习的兴趣减少了。

那么,主导你学习兴趣的,是成绩,是考一个好大学的目标,还是自我评价,或者他人的评价?

虽然你的学习兴趣减退可能受到了其他方面的干扰,但干扰过后,为什么兴趣还没恢复,是事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还是感觉自己的目标不可能实现了?

2、最近身体不好,最好告诉父母这个情况,去医院检查一下。

如果排除器质性病变,还有恶心想吐无力昏睡的症状,去看看心理医生。

3、有未来规划自然是好,没有未来规划,也不代表以后没有成就。


计划赶不上变化,比起未来规划,眼下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你对自己的评价如此之低,是觉得自己有哪些事没有做好?那些事重要吗?通过学习可以做好吗?

如果不重要,如果只要你想做就可以做好,现在做不好,以后有做好的可能性,那你就是有用的。

4、可能你对自己就读于目前的高中,成绩不及以前比你差的同学,产生了很大的失望和焦虑感,一方面想自暴自弃,另一方面又不甘心情愿。

你需要调和一下自己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择其一而为之。

5、可能你还没有完全从初三遇到的问题中解脱出来,也可能你一直就背着学生的心理负担,所以在学习上,你只是在硬拼。

要让学习不吃力,需要心先变得轻松起来。

所以,如果你有心理困惑,建议进行心理咨询,学校的心理老师或去看心理医院都可以。

6、在宿舍显得孤僻,不想住校,家长不理解,强迫住校。

这个问题可能对你影响较大,也许你无法敞开心扉与同宿舍的人交流,可能你觉得自己比他们优秀,不愿与他们为伍。

在家里父母也不知道你目前的心理状态,得不到他们的理解,只一味地要求你住校。

无论你选择住还是不住,都需要解决内心的重负。

总之,在学习上,初中的基础很重要,但高中一样可以重头再来。你现在才高一,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把高中课程学得很好。与自己初三下滑后的成绩比,有进步,就可以,不需要跟其他同学比,他们没有遇到你的问题,没有精神负担。

另外,如果觉得自己有些什么心理困惑,与父母之间有什么芥蒂,争取说服家长,去做家庭心理咨询。

只有排除你内心的干扰,才能轻装上阵,走得更远。

以上回答,希望能帮到你。

我是心理咨询师燕归来,祝福你!

钰姝:希望能温柔世界,也给自己肆意生长的时间。

ta的主页

题主你好,见字如面。

【不想去上学感觉拼命学也赶不上】

能够明白你的心情,抱抱你~

其实从题主你的描述中,我能够感觉到你并不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能够在当地比较好的初中部,并且在初一初二也成绩不错就说明你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糟糕。而事情的转折点在于,你在初三时期因为一些原因导致成绩下滑,没有去更好的高中,并且有一些比你成绩差的同学也慢慢上升进步了,这样你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落差感

这种落差说实话不是每个人都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去应对它,在青少年这个心理变革期阶段就更容易受到这种落差影响,从而产生焦虑、自卑、沮丧。而这样的负面情绪,是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能力的。因为信念感在一个人对事件的完成过程中作用很大。

加上高中学习其实是一个分水岭——不光是学习任务和压力的骤增,还是敢不敢发奋的半自主学习——学习不仅靠上课,还有课后对自己是否有要求。一些对自己比较自信和坚定的人,优势就会凸显出来。有人开始对自己有计划、有想法、会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面;而如果本身比较焦虑沮丧的人,很可能就会在这个环境下感到无所适从,觉得自己很没有目标和梦想。

而且你最近身体似乎也出了一点状况,身体不好的时候人做事情和看问题的角度一定不会特别尽如人意。

但你要知道,任何事情想要回归状态一定是有一个过程的。你在初中阶段因为个人原因落下的脚步,是需要你在之后花很多精力才能去弥补上来的。不光是知识,还有学习的状态和自信。

能明白你现在陷入自己的情绪当中很难走出来,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室友相处显得孤僻,更理解家人不懂你逼你斥责你的那种委屈。但本身很多事情就是不能够轻易解决的,可以先和父母平心静气沟通。

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我想向你说一下我的故事,我在初中之前成绩一直不错,甚至在市高中的招生考试我也是拿到了当时的前50名进入的。但直到我进去,才发现自己没有同学、方言不通、离家挺远、学习进度太快跟不上。不出意料第一个月月考我直接掉出了200名之后,招生的优惠补贴资格一下就失去了。

那段时间真的是“地狱”,特别是在和同学们熟悉之后充分发现他们每个人几乎都有特长(舞蹈、乐器、主持等等)——我没有什么特长优势,以前在小镇上读书算是家里没这个条件让我学什么。加上我的英语水平其实真的很一般,那段时间强迫自己适应方言赶上进度真的要疯了,开始疯狂掉头发。

但就像我说的,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和被人以前就差了不止一星半点,特长是没时间学习了,但是功课现在都是重头开始,还是有机会努努力的。我落下的那些努力的时间,现在也该是要还的时候了,所有人的努力都是相等的,这个很公平。

所以先别担心,分析自己在学习上那些方面有欠缺,花更多的时间查漏补缺就好。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相信自己!

和父母在做好沟通,不是抱怨自己不想住觉得自己融入不了寝室,而是更深层次让他们看到你的问题:比如你现在不能融入寝室真的是自己的个性问题?还是因为自己现在纠结与落差太大,无法分心和同学相处,但又不适应那种孤单的环境,希望他们能给你空间调适回来再住学校。

祝好~

我是钰姝,一个希望能温柔世界,也给自己时间肆意生长的小蘑菇。

亚伦兰斯: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ta的主页

楼主你好,听了你的诉说,先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非常理解你的感受,学业,家庭,人际,都看不到希望的时候确实让人很焦躁。由于一开始自己还是非常优秀的,所以在下滑之后感觉心里落差比较大,对自己感到有一些失望。和宿舍的同学也不能打成一片,觉得得孤独。

★成绩下滑,对于那些曾经在周围人眼中看似很优秀的人的确打击很大,这也是人之常情,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会这样。事已至此,首先要先接受自己目前学习的位置,即使比以前的理想差一点,至少保证自己能够考上大学,到时候无论身边的人际圈还是成绩都是从头开始,而且大学也是你社会阶级的保障,所以无论现在多难,但愿你能坚持下来。

★人际交往上,不是每个人都能和所有人打成一片。除了一些天生的“万能交”,很多人只是通过一些契机达成社交的。有一点对你来说很重要,可能你最近的情绪过于压抑,让很多想和你做朋友的人不敢接近。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才是交友的第一步

然后,由于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很多人的交际圈首先成熟了,有些你觉得进不去,这也没关系。被动的情况下你可以寻找契机,比如谁问你个问题,或者找你帮忙,说明这个人对你是有一定信赖的,你能顺利帮忙,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更近一步。

再有,除了你以外,肯定还有其他孤独的同学,有些也是很值得交往的,比如你看到谁吃饭时从来没和大家一起过,你可以尝试邀请一起吃,这样会突然增加你们之间的联系,你未来也许就是她的一道光。

最后跟你说一句,年轻时候吃点苦不算吃苦,上天不会辜负努力的人,现在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你未来的财富。 

朵朵莲:生命中所有的遇见都刚刚好,生命如此可贵,珍惜当下。

ta的主页

看到积极上进的一个青春智慧女孩儿,并且在不断的前行,希望好的一个结果,但是内在力量不足,让你裹足不前。在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想进步,但是背后有很多的原因制约着你。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家庭中你没有感受到温暖,没有被父母正确的对待,这个是需要你不断的调整的。在原生态家庭里,父母思维的局限,一些局限性导致了他对待教育孩子有个人的主观的意愿让孩子很痛苦不堪。这也是父母,在他的成长经历中,他也是这么对待的,因为他没有的东西无法给予你,而作为新时代的你们来说的话,确确实实给你们带来很大的困扰,让你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受到情绪的干扰。

在父母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唯有靠我们自己,我们要能够有自己的想法,能够告诉父母我们的人生只能我们自己负责,你不能为我的人生负责,同时我也不能为你的人生负责,我有我选择的权利,我有我自己认定的方向。父母会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来控制你,他们的人生经历与你无关,用他们内在的担心害怕来说服你。每个人都是遵从于父母,并且都是想做自己的,让你内在有很多的冲突与矛盾,如何从这种矛盾中走出来,必须要擦亮眼睛,需要面对自己的,因为你的人生只能你自己负责。

学习的道路上,是不断磨练意志。那种对待问题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处理态度,并且有一个能够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一个精神,还有一个持之以恒的对目标的一个追求才是我们人生的一个真谛。

15岁的这个年龄正是思想走向成熟的一个年龄,内在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会有很多的内在的一些想法一些思索,但是前进的道路上,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追求,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学会爱自己,给自己能够想要的东西。积极的生活,健康的一个运动,要有智慧的头脑看一些好的书籍,并且得到滋养把自己好的东西分享给你身边的伙伴。这个也是结交人员,并且能够得到同学的一些认同,同时也提升你价值感的一个重要来源。因为在以后的工作或者学习过程中,同伴是很重要的。同学相处好的情况下,我们内在就会更多的喜悦。

同时也和我们自己内在有一个深度的连接,随时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我们受了很多委屈。我们也要正视它,把那些烦恼,有什么情绪都把它释放出来,想骂就骂,想想怎样就怎样,和自己内在的一些小孩进行一个和解,告诉他,你以后不会再那么伤心啦,因为我会陪伴你,我会照顾好你。

这个世界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很难,你看到别人表面的光鲜,你不知道别人背后努力的无能为力,人生最终的目的就是幸福快乐,当我们幸福快乐的时候,我们有自己的目标的时候,其实所有东西都不是问题啦。

愿你开心快乐??? 

李春辉-chun:喜欢自由的感觉,就是用心坚持做对的事情。

ta的主页

这位同学你好!看了你的讲述,大体了解了你目前的情况,来听听我的故事好吗?

  ?自小我就是一个学渣,从来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来就没有好好念过书,家长也从来没有因为学习逼迫过我,甚至高中都没有考上,选择了自费上学。高中毕业后,高考落榜的我当过私人幼儿园的幼师,考过大学自考。后来我当兵了,我们都知道当兵后可以参加军校入学考试。如果入取了,就可以提干,如果落榜了,就只能回家继续我漫无目标、寡然无味的生活。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有了压力和动力。除了正常的日常训练,我像饥饿的狼看到食物一样地学习。我让家人把高中的书本都给我邮寄到部队,说废寝忘食一点都不夸张。就连凌晨给食堂送牛奶的师傅都知道,无论他多早到,读书室总有我的身影。日复一日, 春去秋来,第二年,我以全省第一的名次考取了军校。

?同学,我觉得你比我有更多的优越条件。首先,你的基础比我好太多,你说你初中时期学习成绩是不错的。那么,你现在努力就会比当年的我容易一些。其次,你已经难能可贵的想着拼命学习了,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认识啊!

?我们来分析一下你目前的焦虑点。第一自卑,第二对学习没有兴趣,第三没有学习动力。因为拼命学习也赶不上别人,有落差感,产生了自卑感;因为对学习没有兴趣,拼命学也赶不上别人;因为学习没有动力,所以没有学习兴趣。

? 这个连锁效应,我们该怎么破解呢?你有没有尝试找过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有没有找过更适合你的学习方法?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还是感觉知识点难度大?不妨你来试试以下办法,

一,逐渐记录、拉长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从十五分钟到三十分钟,再到更长更长的时间。

二、把注意点从别人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观察点不是和别人差距多大,而是自己进步了多少。

三、做短期计划。从日常作息到学习的科目,具体到科目的章节进度、相关题目,都要做一个很短期的计划,完成了再做下一个。

四、不怕失败。如果一万次的失败能换来一次成功,那也是成功了啊。不要气馁,做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你终将是强者。

?如果有进步了,你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即便是非常小的收获也会是你前进的动力。太远、太大的目标就是海市蜃楼,世间事物都有始终,我们不能决定过去,也不能预知未来。我们能做的只有把握当下

同学,我很期待你的好消息,我希望你能审视自己的优点,立足本身的实际情况大胆的往前走下去。真心的祝福你,一切如愿,一切顺利!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