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 | 挺焦虑,特别怕孩子活成我的样子?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我32岁,女儿6岁。我本身敏感多疑,自卑,内心脆弱,活的压抑。所以我特别害怕孩子由于我的抚养不当,活成我的样子。
每次当我严厉一点,孩子就不敢作声,我让孩子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可她就是不敢,我真不知道怎么办?
因为我从小活在我妈的脸色下,始终都很压抑,不敢言语。我孩子会不会也怕我,继而也活得压抑呢?
平常我不生气,她还是挺爱说的。就是我批评她,她就不敢说话了,如何引导呢?


家心理-小蓝:2星优质答主

ta的主页

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你能够主动的学习育儿知识,并且在这里提问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为。

基本可以说你做得非常的称职,那么唯一的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心态,如果能够调整好你的心态的话,那么你将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母亲。

从你的提问当中可以看得出来你在育儿方面有着非常强大的自卑,而这个自卑来源于你小时候原生家庭的经历,这些经历让你自卑并且想要让自己的孩子不去遭受这些,变得自信。

但是很显然因为你的经历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非常的不自信,你知道这个事对孩子可能是对的,是好的,但是你无法确定,因为你没有经历过好。没有经历过好自然不知道什么才是真的好。

所以你在对孩子的教育这一块是冲突和矛盾的,你一边想要对他好,又一边不知道你对他这个好,是不是真的好。

其实对于孩子的教育,在行动上是没有对错的。不同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能够给孩子给予的东西也都不一样。但这不代表着这些教育有的优劣之分。

那么在这里我想要去表达一个思想或者观念。那就是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模式,就是一种自然和自信的态度去面对孩子。

我们无论对孩子做什么,我们必须要明确,我们这么做肯定是因为爱孩子的。我们的行为可能会有某方面的不足。但是没有关系,孩子也有着非常强大的能量和承受能力。只要主观上没有什么太大的错误,都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其实教育孩子最不好的方式就是自我怀疑,并且不允许自己犯错。我想你应该是有这方面问题的,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允许自己犯错的话,我们就会去压抑自己的各种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就是我们会以另外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我们的表达就产生了改变了。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吧,有一个孩子,他不小心把家里的电视机打坏了。这个时候妈妈看见了,过后非常非常的生气,想要去打孩子。但是这个时候,妈妈在心里不断的对自己说,他还只是个孩子,他懂什么,他也不是故意的。从而去咽下了这种愤怒。

那么这种愤怒他存在吗?当然他会继续存在。不过他被压抑了下去,然后慢慢就有一段时间那么的闷闷不乐,也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孩子,因为她确实在生孩子的气,但是她又不想去骂孩子,这面对孩子的时候,这种愤怒不自然的就会涌现,于是她对孩子说,没事没事,你去楼上玩去吧。但是这对孩子来说的话就形成了冷暴力。

孩子他并不清楚自己的母亲到底有没有生气,所以他就一直处于一种担心受怕的生态。那么这个时候孩子会用两种行为。第一种行为就是有意无意的回避妈妈,因为他不知道妈妈到底有没有生气,他也害怕,如果他妈妈真的生气,还在他妈妈面前的话,会让妈妈更生气。又或者害怕自己的妈妈到时候忍不住打自己(但是这个情况是比较少的。因为孩子大多数都是非常心疼自己的父母的,与其害怕自己的父母打自己,更希望自己的父母不生气。)但是这种有意无意的回避,对于妈妈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那么第二种情况就是孩子会过来哄自己的妈妈,但是往往这个时候妈妈的情绪是非常纠结的。因为这个时候能够感受到自己孩子的懂事,但是自己还因为一个电视机要生孩子的气,而产生愧疚感。这是会让妈妈产生一种内心的自我折磨。很多时候,明明妈妈已经不生气了,到时因为孩子哄自己而生气。

这里可以看出,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无法去表达自己的愤怒,或者去释放自己的攻击性的时候,我们的攻击性最终转化的矛头转化到自己身上。长期处于做攻击的情况下,当超过我们自我承受力的时候,必然会将这种攻击性释放到他人身上,而且会以一种非常痛苦的形式去释放。

那么我们在面对这样的事的时候该如何去做呢?其实非常的简单,去表达自己的愤怒就行。我们可以直接的去表达孩子这个行为的愤怒。我们可以直接跟孩子说,你怎么把电视机打坏了?电视机很贵的。妈妈很生气,爸爸很生气。

但是在生活当中,很多父母在表达对孩子的攻击性的时候,这么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一天天乱跑,你看把电视机打坏了吧。这其实都还是比较好说话的。还有一些更过分的我想不到,我也就不说了。

那么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呢?在于第一个他表达的是对孩子的行为的攻击性,第二个却是表达对于孩子的攻击性。第一个就是孩子这么做的行为让自己很生气。第二个就是孩子,他必然会做出这么让人很生气的行为,因为孩子本身就让人很生气。

这两者的区别极大,前面一种的话,并不会对孩子造成实质性的伤害。或者说对于他未来的心理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第二种的话,就会让孩子在未来比较自卑。因为第二种直接说了,孩子是一个不好的孩子。那么长期处于一种做攻击,我是一个不好的孩子的成长环境的话,必然会导致自卑。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把孩子看得太过于弱小。我们只需要相信我们的孩子是非常强大的,非常好的。那么即使做了一些不好的事,也是可以去对他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攻击性的。这样就能够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是非观,也能够让孩子记住非常强大的自我内心。

同时的话有利于亲子关系和谐,我经常说的一个关于亲子关系的话。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种溺爱,那就是通过孩子满足匮乏的自己,但是并不关注孩子本身,这就是溺爱。 

学乃身之宝:3星优质答主、心理作者、心理咨询师

ta的主页


从你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了你内心的焦虑、迷茫、担忧,以及不知所措。


看得出,你很想成为一位好妈妈,也想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但你因原生家庭的影响,性格敏感多疑、自卑,内心脆弱,活得压抑,所以你特别担心自己做不好,怕孩子活成你的样子,这导致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知道怎么办,每次你对孩子严厉,孩子就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你不希望孩子害怕权威。

接下来,我给你三点建议,供你参考:


首先,我建议你试着接纳自己。


你在描述中说到,自己从小活在妈妈的脸色下,很压抑,不敢言语,性格也是敏感多疑,自卑,内心脆弱,所以你特别害怕孩子活成你的样子。


你这么说的背后,就是在否定自己,觉得这样的自己是不好的,但我想和你说的是,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比如,你看到了原生家庭对自己的负面影响,也学习了很多育儿课程,这说明你是一位负责任的妈妈。


从这点来说,你不要过于否定自己,而是要试着接纳自己,然后才能变得更好,否则你总是自我怀疑,就没有心力去改变自己了。


另外,你还要看到自己性格中的优势。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格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在不同场景有不同的意义,比如敏感多疑,有时也可以理解为心思缜密;自卑有时也可以成为前进的动力。


所以,你要试着自我认同,在认可自己的基础上,你才更容易变得更好。

其次,我建议你给自己一些时间。


从你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了你对自己的要求很好,想要成为一位好妈妈,甚至是完美妈妈,但你要知道,没有人在孩子出生后,就自动成为好家长。


所以,你要给自己一些时间,看到自己的有限性,允许自己有时可能做不好,给孩子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你不希望孩子害怕权威,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但现在的你做不到,于是焦虑迷茫,这时你可以告诉自己,”自己已经尽力了,自己作为妈妈也只有6年,时间还长,自己要学的东西还很多”等等。


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你内心的焦虑。


另外,你也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她也在成长,不会轻易因为你的正当批评,就变得内心脆弱,现在她才6岁,在你生气时会怕你,未必是坏事,难道你希望她和你对着干,谁也不怕,成为”小霸王”吗?


当然,你鼓励她敢于表达自己,是正确的,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你和她都需要时间成长。

再次,我建议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上。


你说到不希望孩子活成你的样子,其实就是想让自己不再重复父母错误的教育模式,但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你要疗愈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建设性的成长上,成为成长型父母。


比如,你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有没有不平等的感觉;你还可以想想孩子犯错后,自己是否有不接纳、不爱她的想法;你还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一直被自我否定和内疚消耗着,没有给予孩子正向的反馈,等等。


总之,你要先疗愈好自己的创伤,成为成长型父母,才能放下焦虑,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你要知道,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做什么,更重要。


想要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你需要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秦韬

真为你孩子有你这样的母亲感到幸运,因为你愿意不断反思并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只是不会有十全十美的家长,同样也不会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你女儿必定会受到你的影响,形成其个人特点,哪怕在你看来有些影响是“不好”的。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生理基础的影响,这是不可改变的。父母的基因组合决定了孩子的基因,因此孩子的气质类型,和部分性格特点在起出生那一刻就已经形成了。对于这部分个人特点是无法,也没有必要去改变的。

还有一部分,就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这部分中有些是父母主动教导对孩子的影响,还有就是孩子慢慢模仿行程的影响。这部分的影响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影响虽然可逆,但孩子越大改变也就越困难。

你的个人特点,就是大部分受父母影响行程的,这也是家庭传承的一部分。尽管对于你自己的某些方面你并不满意,但这就是你和你的家庭的“传承”。对于这种传承,没有必要过度否定,彻底改变。如果都改成所谓的良好状态,那人和人之间也就没有区别了。

其实你觉得你女儿一些不好的特点,是基于你自身的感受,而没有考虑你女儿的体验。为什么她一定要按照你认为好的方式去表现呢?当你强求你女儿按照你的想法表现时,你不觉得就变成你和你母亲的关系了吗?尽管你认为是为了你女儿好,但实际上让她活在你的脸色下。这种模式越是重复,你女儿的表现也就约会往你担忧的方向发展。

允许你女儿的不完美,也允许自己的不完美。虽然你会像你的母亲,但你终究不是。当你让自己更轻松时,你女儿也就更轻松快乐了。 

咿呀树:2星优质答主、心理作者、心理咨询师

ta的主页

读完你的描述我感受到你真的很想要做一个好妈妈,很不容易,抱抱你~

我从你的述说中感受到一个很重要的点:你不想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过往在原生家庭的伤害经历,所以在孩子身上格外小心。


你读懂了原生家庭的伤害并且想要规避它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被这种焦虑控制,那反而会形成反向作用。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语叫反向认同。什么是反向认同呢?就拿你的经历来举例子。

你童年时期,你母亲对你很苛刻,总是给你甩脸色,摆姿态,你非常压抑以及隐忍,也受够了这种折磨,于是,你立志一定不要做一个母亲那样的妈妈。于是,你非常执着于强迫自己做一个和你母亲完全相反的形象,来以此弥补你遭遇到的伤害。

你会要求自己一定不要像妈妈那样脾气不好、对孩子不理解、不支持、不要伤害孩子等等。这就是反向认同。反向认同的模式其实最终还是没有摆脱父母对自己的影响,它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在继续保留那份伤害。

每当你把注意力放在我一定不要做像我母亲那样的坏妈妈时,其实你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看到并且关注到你的孩子。你只是把孩子当成了弥补你童年伤害和遗憾的介质。你失去了对她真正的好奇、关注、理解。

所以,在这种关注力下,你的孩子感受不到你真正流动的爱,她或许只能感受到妈妈一直都绷着紧张的神经,怕这怕那,各种焦虑和自责,却根本没有真正的关注我的需求和感受。

说的直白一点,你在孩子面前只是在自嗨,你在自我感动和自我演绎。你并没有放下过往的伤痛去真正做到关心她。当然,我理解你其实很难做到,这也不是你的错。但是你需要理解自己目前真实的状态,才能找到真正的突破口。

如果你真的意识到,你目前这份焦虑、紧绷其实是源自于你内心对于原生家庭的伤害还没有被疗愈,那么,你就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这里不是让你完全不管孩子,而是你要意识到,如果想要让孩子改变,先改变自己是最有效的。

什么意思呢?很多时候妈妈是孩子的榜样,妈妈的能量会传达给孩子,孩子就会接收到。你要做的就是去不断自我成长。去面对、疗愈你过往在原生家庭的创伤,然后带着一份觉知去觉察到自己身上有时候会重复原生家庭相同模式的行为。每当你重复了,你的选择不是责备自己,而是接纳自己,自我疗愈的过程中就是会有反复的状态出现,当你又能量低了,焦虑了,不要责备自己,而是接纳自己。

接纳你就是有时候做不到不焦虑、不急躁,接纳这个世界上就是没有完美的父母。你母亲不是完美的父母,你也很难成为完美的母亲,接纳做完美母亲是一个人能力无法企及的事情。

当你真的接纳了这种现实,你的内心就会平静下来,就会是安定的,那份焦灼和无力就会渐渐平息。

接纳的过程是漫长的,但是为了改变,我们每天都需要践行。

很多事情没有什么一针见效的灵丹妙药,只有不断发觉自己内心的状态,做改变,日积月累方才见效。

希望你可以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在生活中做改变,一切就会慢慢好起来。

你的努力,时间看得见。


Weelaa:1星优质答主

ta的主页


题主您好,看到您的焦虑主要来自于这几个方面:1、想做一个好妈妈;2、对自己的性格不接纳;3、看到了孩子在你生气的时候不敢表达自己担心孩子像自己一样活得很压抑。


一、为了缓解这个压抑我们有下面几个方向可以努力。首先要发现自己的认知上是否有不合理认知在影响着自己。


由于您对自己的性格没有很好的接纳,在找原因的过程中又探索了很多原生家庭的原因,从而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原生家庭没有这些不好的因素自己应该会更快乐。这确实是可以改善的,但你也已经做到了很多,改善了很多,比如经常鼓励孩子学习育儿课程、规避母亲的教育观念等等。所以在客观上你现在的家庭情况跟你的原生家庭已经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看到您的性格,相信你也是会继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所以事情会继续往好的方向改变。我们要看到这个事实上的环境的不同。她的原生家庭环境和你的已经很多不像的地方了。


二、分清楚,你是你,孩子是孩子。你们是不同环境下长大的个体,即使有些地方有相似之处。这个相似之处本身的意义都是有所不同的。这要区分开,因为你们环境不同,是不同的人。即使你发现孩子在被批评的时候不敢说话,也不一定就是跟你小时候一样压抑自己。你需要用不带经验的眼光去理解你的孩子为什么不敢跟权威说话。没准不是压抑,而是孩子衍发出来的保护自己的办法。要相信孩子,她有自己的合适的应对方式,她有自己的自愈力。


三、好妈妈固然重要,但只做到六十分就够了。您对孩子的爱很深,深到不知不觉在好妈妈这个角色上想要追求完美的信念。首先我们知道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不合理信念,当妈妈这件事自然也不用特别好。有些好就够了,因为首先对自己有个合理目标时你自己的情绪才会变好。自己情绪变好比自己做的好不好影响更大。


四、想要对孩子有个好影响,最好的方式是先做一个接纳自己的人。你不喜欢自己小时候的压抑,与其不断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如自己先去试试如何成为一个勇于表达自己感受的 人。从而对自己这部分的特征有更好的接纳。当你自己变化时,孩子自然会跟上。所以要教人,先育己。让自己先变成不害怕权威。以身作则。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