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俞敏洪的“女性堕落论”,不就跟所谓的“红颜祸水”是一回事么。
绵延几千年都还存在的理论,有什么稳固的心理学原理吗?
心理学怎么解释这一现象?
王明灿:二级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
要用心理学来解释这个现象,是“刻板印象”。
所谓刻板印象,是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人们会基于性别、种族、外貌等特征对人进行归类,认为一类人具有比较相似的人格特质、态度和行为方式等。
人们对某些人或事的固定看法和观念,就像刻在木板上一样,难以更改。
比如,很多人认为北方男人粗犷、豪爽、男方男人,细致、拘谨,其实真的走南闯北以后,就会发现事实上不一定这样。群体不同,你接触的类型不同,那么所谓的观念也不会是一致的。
但很多人的这种刻板观念并不是因为新的经验而很快改变,还是会固执地保持传统地观念去实施。
因为他们突破不了自己的舒适圈,我自己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大家皆是如此,那么我会认为所有的人都是这样。
一旦有人反驳我或者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按照我的思想来,就会觉得不适应。
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能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但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作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偏见,甚至歧视。
俞敏洪的女性堕落论,本质上就是这种“刻板印象”导致的结果。
要想消除这一现象,人要有“不自恋”的意识,时刻警醒自己,要擅于学习,不能固步自封。
另外要多走出世界去看看,去接触不同的人或事,让自己眼界变得丰富,具有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的胸怀。
我认为人要时刻保持学习以及自我反省的能力,随时加强观念的塑造,只有这样才不会产生歧视的行为。
高恒:心理咨询师/家庭系统排列师
每一个时代都有时代本身要解决的问题,但不能归因到女性身上;
归因到女性身上,这是非常不明智的,仅仅是代表了俞敏洪的个人观点,
要是按照他的这个逻辑,一个家庭好不好,归因到女性,一个企业好不好,归因到女性,一个社会好不好,归因到女性,一个世界好不好,归因到女性,男性就没有责任?
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观点,必然是跟自身经验有所联系,不知道俞敏洪曾经经历了一些什么事情跟女性堕落有关的事件。
又或者说他想表达某种意义并不是轻蔑女性的意义,而是想激发其女性斗志的意义所在,而运用了这样的一种反证类比。
净土:学无止境,知识没有界限。
我找了原文。
“衡量评价的方向决定了教育的方向。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中国所有女生找男人的标准,都是这个男人会背唐诗宋词,那全中国的所有男人都会把唐诗宋词背得滚瓜烂熟;
如果所有女生都说,中国男人我就要你赚钱,至于他良心好不好我不管,那所有中国男人都变成良心不好、但是会赚很多钱的男人。
这正是中国女生挑选男人的标准。
所以,实际上一个国家到底好不好,我们常常在说女性,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正是因为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堕落。”
核心是:衡量评价的方向决定了教育的方向。
如果单看结论很容易得出俞敏洪歧视女性的观点,但是他的论点没有错,如果换成古代的中国文人以考取功名为衡量评价的方向,导致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文明的滞后,这个观点还有问题吗?
所以,这种一边倒的反驳俞敏洪的“个人偏见”何尝不是另一种个人偏见,或者叫“网络暴力”?
很多优秀的东西都被以偏概全,或者断章取义弄的面目全非,甚至到了明清,猪因跟朱同音而被禁用,明月成了为明朝招魂而被清朝统治者当做文字狱的典型。
其实我更想知道,为什么一个很好的论点没人注意,而一个例证却被口诛笔伐,甚至被当做评价个人水平的标准?
是否代表了某种内心的“自卑”?或者是容不得任何有异议的观点?
当然,俞敏洪的这个例证的确很欠考虑,因为这个例子切中了很多人心中的那个梗。
Baby steps:change of pace
一个公众人物的言论一般都可以从其身份、学识、人生经历中找到端倪。
首先可以知道的是,这是演讲中的一段话,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或是冲动言论,俞敏洪平时呈现的公众形象也不是以特立独行著称,反而是以心灵鸡汤式的形象深入人心。从这一方面讲,这一言论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女性“刻板印象”应该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可能存在,但俞敏洪不会放在这些台面上去说。
俞敏洪一直作为鸡汤式的人物,发表明显带有严重倾向歧视的言论与平时的言行严重不符。
那为什么会有这么一说呢?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 从俞敏洪的人生经历来说,女性角色一直占有很重的比例。
母亲也好,妻子也好,都是非常耀眼的人物。加上俞敏洪从小就比较自卑。
很容易产生仰慕之情,为什么不是因嫉妒而产生仇视心理。
嫉妒产生有四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相似性、相关性、公平性、控制欲。
也就是说当对方的条件跟自己相当,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成就,自身觉得不公平,觉得自己应该并且能够获得才会产生嫉妒,俞敏洪从小在母亲的照耀下,完全处在不同层次,只会产生钦佩之情。
从俞敏洪以前的演讲内容和性格也可以得到印证。
2. 俞敏洪这是演讲的内容是:衡量和评价的方向决定了教育的方向。
俞敏洪从小的经历告诉他,女性角色在家庭和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举得例说的是女性对男性和后代的影响力。进而联系到衡量和评价的方向对女性的影响最终影响到男性和后代。
这是对女性的重要性无比褒奖和赞美之词,颇有些女权的意味,联系女性对俞敏洪的影响其实也不难理解。
3. 同样是半杯水,你看的是空的那一半还是拥有的那一半?
同样是“女性堕落论”你看的又是哪一半?俞敏洪有一字一句说责任全在女性,男性没有任何责任吗?
不要将必要当成充要。
所以,联系俞敏洪平时鸡汤人设、北大毕业、母亲和妻子对他的重要性,无论从身份角色、学识、人生经历、演讲主题来说,俞敏洪都不可能是推卸责任的意思。
出现口伐笔诛的现象,只能说现在网络上的人太过敏感,压力太大,动不动声讨、上纲上线,打着正义、爱国小粉红的旗帜,甚嚣尘上。
含混事实、片面解读、逼人道歉屡见不鲜,丢人已经丢到国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