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 | 一遇到事就想最坏的结果,极度缺乏安全感?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经常失眠,白天无精打采没精神,总是感觉很累,一遇到事就想最坏的结果,还是泪失禁体质,经常感到害怕和担心,莫名心烦,极度缺乏安全感,顾虑太多但又控制不了自己,心浮气躁,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也没有胃口,心情时好时坏,心理素质不好,很容易紧张,每次紧张心就提到嗓子眼或者心跳加快浑身发抖,请问这是抑郁症的症状吗?偶尔有自杀或者自己出意外的想法。


summer糖糖:曾国藩曰:“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

ta的主页


您好,我是心理咨询师summer糖糖,认真看完了你的提问,首先,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无法为你诊断你当下的情况时属于什么样的症状,如果想要知道确诊结果,建议向精神心理医生求助。

 

【症状问题需要专业精神心理医生确诊】

 

不过,通过你在提问中的描述,当前的你可能存在较多的抑郁情绪与焦虑情绪,这两种情绪其实是绝大部分人都可能会经历的情绪,如果只是短时间存在,其实是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恢复良好的状态。

 

不知道你当前的情况已经持续多久了呢?在你的提问中,更多提供的是当下的症状信息,这是精神心理医生需要的关键信息,但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更需要了解症状以外的其他信息,作为评估你当下状态的依据。

 

在你的描述“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胃口不好,失眠,泪失禁体质”等,这些都是人在抑郁情绪状态中可能会出现的反应;

 

“顾虑太多但总是控制不了自己,容易心烦”等,这些状态时在焦虑情绪下可能就会出现的反应。

 

但我们只能告诉你,你当前可能存在抑郁或者焦虑的情绪,但至于是否达到“抑郁症”等需要专业心理医生来诊断。

 

当然,在你与精神心理医生交流,并得到相关情况诊断后,建议你可以考虑从引发这些情绪状态背后的原因故事入手,多途径来共同面对和调整自己的状态。

 

【从认知上,尝试让自己改变“灾难化”的思维模式】

 

当前的焦虑抑郁情绪很大程度上直接来源于自己对事情的“灾难化”认知模式,这一点你也有所觉察。

 

其实,当我们带着某种认知偏好时,你就可以可以看到一个你想要的世界,当你以积极的视角看事物时,哪怕问题中也能看到积极的方面;当你以消极视角来看事物时,哪怕幸福摆在面前,也感受的是负面。

 

因此,事情本身并无好坏,关键在于你想以什么样的视角看待。

 

【从行为上,逐渐建立自我效能感】

 

调整了自我认知,但你仍感觉自己没有力量感,因为光是想还不够,还要在行动中实践,才能让自己内心有获得感与价值感。

 

“总是无精打采,感觉很累”,其实都是自我效能感低的表现,在内心中,感觉自己做什么都无济于事,于是干脆什么也不想做,越是不想做,就感觉自己越来越低沉,无价值感也随之蔓延,这就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因此,我们可以在行为上,给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这些目标哪怕是人际交往上的,休闲娱乐上的等,都会让自己在生活中逐渐积累获得感,让自己与生活真正产生链接。

 

【从深层次,探索与疗愈内心的伤口】

 

尽管以上方法,能够帮助你对当前的状态有一些改善,但是如果你是长期处于这种状态,那我们还要考虑更深层次的原因。

 

也许过往的成长经历,让你在性格、认知、情绪管理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但通过自我觉察与成长,也能逐渐让自己真正摆脱这些困扰。

 

当然,以上方法需要专业的心理老师来咨询辅导,建议你结合精神心理医生诊断情况,多方面来考虑。

 

希望以上回复对你有所帮助。

搜神jupiter:当你迷茫困惑时,记得,你还有我~

ta的主页


楼主你好,见字如面,我是搜神jupiter。


其实会有一类人遇事总想着最坏的结果,就像有些人遇事总是乐观,总是想着积极的一面,也有一些人遇到事情,总是想着侥幸的一面,总是想着自己是最幸运的那个,所以也会有人遇事就悲观,想着最坏的一面,其实这只是一个思考习惯,不要上来就把自己往抑郁症上靠。
是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心理问题,离到抑郁症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你现在只是要把自己培养的积极阳光一点即可。

遇事悲观的人自然多愁善感一些,如果泪点再低的话,那么就更容易流泪了,再自己闷着,越想越不对,如此循环,自然身体也不好,精神也不好。

《红楼梦》里的林妹妹不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吗?敏感、多心,伤春悲秋,仅仅因为一个误会,回去就大哭一场,然后越想越伤心,越想越担心,宝玉是不是不喜欢她了?其实宝玉根本就不知道这事,只是因为晴雯没有听出来她的声音,不给开门罢了。

其实有一点你是说对了,你确实是极度缺乏安全感,其他的现象都只是因为你极度缺乏安全感而表现出来的表现而已。就像林妹妹是因为一个人在贾府的,所以她一直给予自己一个寄人篱下的定义。

因为她这样认定了所以贾母给她的爱,她也视而不见,宝玉对她的情,她也患得患失,因为她在主观上认定了自己是无依无靠的,既没有爹娘撑腰,又没有哥哥姐姐帮衬,但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可以说是贾母除了宝玉之外,最爱的就是黛玉了。并且从贾琏的角度来说,待遇也是他当自己亲妹子一般。一是因为他在操办黛玉父亲的丧事时好处多多,而且一路带着黛玉,也培养出兄妹感情,另外从王熙凤的言行举止也可以看出来,王熙凤对待黛玉是和其他几个姐妹不一样的。

但是由于黛玉对自己的“寄人篱下”的主观认定,所以她这些都看不到,反而会把自己孤苦无依的状态放大,以至于极度缺乏安全感,做出很多患得患失的举动来。

所以,你当下的情况是需要找出你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根源在哪里,并且客观上去看待,是否所处的环境真的像自己所想的一样,毫无依托。并且找出可以给予自己力量的一面。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过一个很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那就是: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如果你的反应是暴戾,是愤怒,是失控的话,那么你的人生也会因此而失控,直至被你一手毁掉。如果你的反应是黯然神伤,独自走掉,那么也许就是越来越丧。

只有那些能够做出积极反应的人,那些能够掌控自己情绪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结局,最后掌控自己的人生。

其实,暗暗估算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是没关系的,为别人喜欢你而雀跃,为讨厌你而丧气,这是人沿袭了千百年的习惯,但若把这件事在心中奉为神明,才是把精力虚掷于无用之地。

在别人对你审判的态度中徘徊,编排别人如何猜测你的剧本,是巨大的心力消耗。

大多数时候,大家都不在意你的喜悦或难过,都在人生的苦海中沉浮搏斗。大方坦荡地迎接别人的批评或者赞美,是一生都要研习的功课。

有句咒语是在心里默念三遍,我不要脸。

好好爱自己,加油。

以上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萧潇:周贤工作室心理咨询师一枚

ta的主页


你好!从你的描述来看,的确是有一些抑郁的倾向,但是是不是抑郁症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诊断。

第一,我们可以利用简单的自评量表对自己的状态做一个了解:

我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我觉得不安而平静不下来

我一阵阵地哭出来或是想哭

我晚上睡眠不好

我比平常容易激动

我认为如果我死了别人会生活的更好些

我发觉我的体重在下降

我有便秘的苦恼

我心跳比平时快

我无缘无故感到疲乏

我的头脑和平时一样清楚

我觉得经常做的事情并没有困难

我觉得一天之中早晨最好

我对将来抱有希望

我吃的和平时一样多

我觉得做出决定是容易的

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有人需要我

我的生活过得很有意思

我与异性接触时和以往一样感到愉快

平常感兴趣的事我仍然照样感兴趣

这是一个大致的自评量表,前10个题目是正向,后10个题目是反向。也就是说前10题你觉得自己很符合或者比较符合,以及后10题你自己觉得不符合,或者比较不符合。抑郁的倾向就比较明显。当然这个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如果你感到痛苦,尤其是控制不住出现自伤念头的时候,记得要及时就医。

第二,不知道你出现这样的状态多久了,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那段时间是不是有什么负面的事情发生过。因为人在一些负面事件的影响下,也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这种抑郁的感觉。比如,失恋、有亲人离世很悲痛、离婚这类丧失性事件。发生这类事件的时候,人的心情会极度低落,也没有胃口,干什么都提不起劲,晚上睡眠也不好,有可能是会持续一段时间的,一般来说,正常的话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自愈

所以,你可以先回想一下自己的情况。如果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件,只是没来由地就陷入这样的状态了,那么考虑抑郁症的概率比较大,这个就建议一定要去正规的精神科就诊。因为抑郁症不仅仅是心理上的因素导致的,还有一些生理上的变化,是需要服用药物来控制的。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结合下,抑郁症是能够治愈的。

第三,考虑一些遗传和家庭环境因素。因为有人天生多愁善感,有人开朗大方,这个是天生的性格倾向。那么我想,你的情况也不能排除这种因素。还有就是在你成长的环境中,可能就是长期这种比较悲观的氛围,比如可能你的父母都是比较悲观的人,遇到事就容易想到最坏的结果。还有认知当中的一些不合理信念导致容易钻牛角尖,容易极端化。这个是可以通过认知疗法来调整的。或者也可以从家庭治疗的角度去看一看,你的家族中是否有过意外死亡的人,无意识地你可能承接了这种命运,去代人受苦,去维持系统的平衡。

总的来说,先建议你去正规医院就诊,然后寻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治疗,这是最为现实可行的方法。

希望你能早日好起来。

Sun天心:1星优质答主

ta的主页


题主,你好!见字如面


在提问中你列举了很细致的身心疲累感受,以及想要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可以感受到你的敏感、内向,以及过度思虑带来的纠结情绪与想法,这让自己很痛苦。

【你的描述中涉及两个专业问题】

– 抑郁症的评估诊断
– 自杀心理危机干预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希望帮助你补充信息澄清】


  • 关于抑郁症的评估诊断

    根据我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是:

    一、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且持续至少两周,在此期间至少有下述症状的四项:

    (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明显减退。

    二、严重程度标准,精神障碍至少造成下述情况之一:

    (1)社会功能受损;

    (2)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三、排除标准:

    (1)不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与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可参考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
    ⭕ 根据此标准,需要你到专科医院心理科或者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进行一对一访谈评估以及纸笔测评,推荐抑郁(SDS)测评量表。

  •  关于自杀心理危机干预

    首先需要在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进行自杀风险评估。

    比如询问你以下问题:

    ① 想要结束生命的念头存在多久了?
    ② 最初一次出现这样的念头是在什么时候?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出现的?
    ③ 你想过使用什么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吗?你打算如何获取这样的方式?
    ④ 你想要结束生命的想法之前是否告诉过其他人?
    ┅┅┅┅┅┅┅┅┅┅┅┅┅┅┅┅┅┅┅┅┅┅
    ⭕ 如果以上问题你都有很明确清晰的答案和步骤,那我非常强烈建议你寻求专业自杀危机干预热线或者专业心理机构的帮助。

    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不值得我们用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一定会有比这样做更好的方式。

    【邀请与建议】

    ⭕ 对于自己感受极不舒服的身心状态,除了要增强自己的挫折抵抗的能力外,非常希望你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学习建立对自己有支持性的人际交往系统。寻求家人和朋友的理解与支持,不让压力憋在心里自己扛。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一丝启发与帮助,早日脱离这样纠结的状态! 


Audrey@Venus:_成为自己的大树_

ta的主页


Dear friend:

阅读到你的文字,感受到你的沉重,整个人都很乏力,也有各种各样的症状,情绪很低落。

这与你往最坏的方向想有关。你的小我很喜欢负面情绪,也许现在的你,没有觉察到小我的存在。因为它很喜欢负面的能量,极度渴望你为它制造更多的负能量。

于是小我化身成为一个内在声音,每次在你去遇到事情的时候,它就会跟你说最坏的结果,而你却认同了它。因为出于害怕、担忧,制造出负面能量。而它吸收了你的负能量之后,又再为你制造更多的内在声音,说更多最坏的结果来恐吓你,好让你继续制造负能量给它。

问题是,你没有认出小我,反而相信了它,因为你需要它来告诉你:你是谁。但这不是真正的你。

因此,了解自己的真我,放下对小我的依赖成了关键。

【首先】了解自己的真我

真我是圆满、平安、幸福、丰盛的,不会是内心匮乏的。也就是说你没有遇见自己的真我。

真我,不会想着未来和过去,只会活在当下。

【第二】识别小我

想想你以前不会这样情绪低落的,对不对?这就是说导致这个原因,就是这个小我在作怪。

再与真我对比,现在的你:缺乏安全感、往未来的负面想去,缺乏力量,你一直被小我蒙蔽了。

当你识别了它,就是觉醒了。

【第三】回归平静

当你在焦虑、胆心、害怕的时候,可以让自己放松,深呼吸,回归平静的中心里。

让自再次感受平安,觉察当下的自己。

【第四】真假对比

所谓的令人害怕结果,都是假的。当你问问自己此时此刻正在做什么的时候:“我坐在家里;我坐在办公室里,我躺在床上……”

当下的你什么也没有发生,这些负面预想都是小我制造出来恐吓你的。

【第五】假如真的有困难,也不是世界末日。

某些事情的担忧,只是一种可能,是内心的一种保护,是一种参考。

即使发生了事情,我们也可以试着去解决。

哪怕你解决不了,也不是世界末日。

让你觉得世界末日来临,是小我在恐吓你。

小我很狡猾,它会不停地告诉你最负面的事情,甚至让你以为它就是真正的你。所以你要觉察自己,内心保持警觉,同时身体要放松。平时可以多做冥想练习。

希望你能遇见自己的真我,早日解脱困境。

Best wishes !

Your friend:Audrey

PS:假如你持续一个月还是这样,不见起色,我觉得你还是去看医生。因为忧郁情绪持续下去,容易变成忧郁症,你持续这样的状态也很辛苦。建议及早就医。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