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失败的婚姻,儿女要买单到何时

朋友跟我聊起她最近忙碌又烦恼,只因闺女要出嫁了。本该令全家人开心幸福的事情,她却忧心忡忡。

 

她有着不幸的婚姻,老公有家暴恶习,考虑到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她选择了隐忍,可这一忍就是十多年。

 

女儿从小就很懂事,心疼妈妈,多次劝她,“离了吧,跟他过有什么意思。”

 

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她经常这样劝自己就当作搭伙过日子,合伙生了个孩子。毕竟,她全心全意的爱自己的女儿,她坚定向前的信念完全来自于孩子。

直到有一天,朋友自己经济独立,也实现了人格独立。换了豪车、买了新房,女儿已长大成人。似乎女人天生就具有母爱,她放下一切恩怨,邀请老公搬过来跟她和女儿同住。

 

“闺女马上嫁人了,我们还能陪她多久。”但老公拒绝了她,像20多年前一样绝情。

 

女儿见证了年轻时没有责任和担当的父亲家暴母亲,以及他们没有温情和幸福的婚姻。也见证了中年时的父亲,一事无成落魄失败的样子。

 

在父母的婚姻里,女儿没有得到充分完整的爱。一个缺爱的人,最渴望的就是爱,必然要四处去寻找,直到她找到了心爱的人。

 

“闺女和女婿是同学介绍的,他们俩惺惺相惜,就是因为有着相似的成长环境”女儿是奉子成婚,两个人了解的时间并不长。

 

关键是女婿也有着不完整的原生家庭,亲生母亲在他2岁时就去世了,从小他就跟着奶奶长大。父亲早就续弦,除了给他提供生活费、学费,父子之间基本无交集。

 

连定亲那天都只有朋友一人出席,老公拒绝参加,说是没相中这个女婿,男方父亲也直接未露面。

 

听了这些,我也不免替她的女儿未来小家庭的幸福而担忧。

 

01

父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父亲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母亲给予孩子关爱与温暖,父亲则带领孩子从家庭走向世界,拥有更广阔的天空。尽管朋友给到女儿100%的爱,却无法替代父亲的那一份。

 

对于女儿而言,父亲的影响力也是很深远的,父亲给予女儿心理资本和家庭模式因为女孩也需要对自己身份的认同,逐渐长大成为女人。母亲是她的榜样,父亲则是女儿理想伴侣的形象,与父亲的互动模式也是她未来与异性相处的模式。

 

成长过程中缺少父爱的女孩们,她们会习惯性的去找父亲那种类型的男朋友,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会是“渣男体质”,逃脱不了家暴的厄运。曾经对父亲未了的心愿,就是她们的心理需求,将会用尽一生去寻找满足

 

朋友的老公,作为父亲在女儿的内心,权威和积极正面的形象彻底崩塌。母亲长期受害者的形象,以及父母之间消极的互动,更加重了女儿对父亲的怨恨。

 

能够成为你的女儿,本身就是我的骄傲。可她从父亲那里没有得到这份心理资本,甚至感觉有这样一位没有责任感的父亲是她一生的耻辱。

 

她看到,婚姻中的母亲是一个失败者,逆来顺受,遇事隐忍,从来都是委屈自己。她没有看到坚强独立的母亲,只看到挨打受气的悲惨女人的命运。

 

在父亲与母亲的相处模式中,也没有教会她如何与异性相处,未来该如何面对夫妻之间的矛盾,怎样才是正确解决冲突的方法。

 

因为父亲的负面影响,原生家庭她造成的创伤,在内心留下的烙印,这些都是需要在她的人生中继续补习的功课。与父亲和解,是唯一让自己幸福的出路,这里离不开父母的努力,与对她的帮助

 

02

女儿与父母实现心理分离

 

孩子的问题,其实很可能是父母自己的问题。

 

一些“超人妈妈”过于追求个人价值、独立女性,因此否定了父亲的作用,甚至否定了孩子的价值,导致父亲在家庭中主动和被动的“边缘化”了。

 

有时,父亲也会因自身能力的问题,而回避亲密关系、婆媳关系,造成夫妻关系错位、亲子关系错位、婆媳关系错位,这些都是父亲在家庭中“缺席”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这些“隐形爸爸”,它会影响孩子的规则感无法内化,导致价值感低、不够自信,他会不断的向外求,缺乏生命能量。而父亲的作用,更多的是给予孩子更强大的生命力量。

 

隐形爸爸背后也提醒了父母们,要不断学习和成长,一定要与孩子的成长需求相匹配。

 

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重要课题。比如父母的婚姻,它是属于父母要攻克的,孩子尽管深受其害,但要学会课题分离。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的心智成长上,尽可能保持独立的自我,从原生家庭、父母的模式中抽身而出。

 

在父母的婚姻中,破裂的是他们的感情,可依然是孩子的父亲和母亲。不会因为他们的关系而割裂了与孩子的连接。

 

父母也有他儿时的创伤需要疗愈,“父母没有被疗愈的伤痛,都会传给你的孩子”只有看到更多真相,才能让自己拥有选择权,才会更加自由

 

比如严苛的父亲,对子女没有亲近感,让孩子得不到肯定、赞美和认同,“我不够好,我很糟糕”这样的挫败感,会慢慢的内化成孩子对自己的主观评价,自卑就这样形成了。

 

比如朋友的老公,或有同样家暴的父亲,没有人教会他该如何做一个好男人、好父亲,或也遭遇过父母的家暴,他也是缺少爱的,他只能从自己父亲的模式、父母的模式中看到和学习。他也想爱,只是他不懂爱,不知如何去好好爱家人。

 

接纳父母的不完美,除了埋怨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伤害,还可以把这些经历当作一种资源,为我所用。与父母实现心理上的分离,保持独立的自我,做到父母与自己的课题分离,真正走向自我成长的道路。

 

我将《如果父爱缺席》推荐给了朋友,并推荐一位非常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给朋友认识。我们改变不了已经发生的事情,却可以改变对这些事情的态度。把父母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面镜子,用积极乐观、成长开放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的美好。

原生家庭不是借口,改变从自身开始;

如何超越原生家庭,不再被原生家庭束缚?

一键直达优惠:生活来点心理学,轻松快乐又幸福


部分学习目录:

课程:【超越原生家庭学习清单】

文章:原生家庭造成的伤害,可以物尽其用

文章:那些没有被原生家庭打败的人,都经历了什么

文章:重新认识父母,接纳自己的又爱又恨

文章:亲爱的,你不必背着原生家庭负重前行

 

从具体案例到理论讲解,通过轻松的学习体验,了解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影响,同时学会如何实现超越原生家庭,收获幸福人生。

 

什么是“鲸选”?

壹心理app出品「鲸选」学习产品

全新的生活帮手、心理学学习工具

2w分钟音频,2k+文稿,组合到200+主题计划中,随意更换学习

你生活中的「实用心理百科」


作者:放~飞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