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弑母案件:不含敌意的坚决,不带诱惑的深情

2015年北大吴谢宇弑母事件,在到如今青岛15岁女高中生勒死母亲。我们不免义愤填膺,痛骂子女不孝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犯下如此骇人听闻的弑母罪。


不幸去世的张某是高校毕业的一名高级律师,她的女儿今年刚上高一,学校是当地的重点学校,以严格教育而出名。


街坊邻居都说,孩子很文静,不爱说话。张某早年便与前夫离婚,周围的同事都劝她再婚,可是她坚持独自带着孩子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张某给孩子报名了画画、钢琴等多种课外兴趣班,花了很多钱。孩子想吃牛肉就花大价钱从澳大利亚运回来,想吃羊肉就从新疆宰羊运回来。
 

但是这种“爱”与“深情”是有代价的,母亲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对她严格要求。


女儿在15岁之前就患有抑郁症,之前女儿的成绩一直很好,最近的一次考试失败使得女儿产生了严重的焦虑,为了不让母亲失望,她选择了谋杀,彻彻底底的解脱。


01

少女弑母原因


1. 人格原因根据街坊的访谈我们可以发现,少女性格很内向,而且根据少女的作案动机——害怕让她妈妈知道自己失败,一直伪装成妈妈赞美和肯定的样子,最后不堪重负患上抑郁症,这种压抑的生活促使了悲剧的发生。


2. 家庭因素少女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与母亲离婚。缺乏父爱的女孩缺乏安全感。


根据上述案件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母亲对女孩的控制欲望是很强的。对于女孩来讲,母亲的爱是有条件的,在学业和成绩方便要求苛刻。母亲片面强调成绩而忽视了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造成悲剧的又一诱因。


3. 社会因素女孩学习上的压力很重,而且女孩缺乏情绪合理宣泄的渠道。女孩所在高中是市里的重点学校,学习压力重。这也是女孩压力和焦虑的来源。

02

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曾几何时,成绩并非是测量孩子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孩子也并不是母亲的附属品。


心理学家科胡特曾说:“父母对待孩子要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带敌意的坚决”。


父母对待孩子要实行人本主义观点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对待孩子的“爱”不要添加太多的外部诱因,不要告诉孩子“下次考不好我就不要你了”,当孩子犯错时,也要坚决的指正出来,但是不能人身攻击,比如“就你这么笨什么都做不好”之类的话则会伤害孩子自尊心。 


人是一种追求的意义的存在,只要是人,没有无苦难的人生,也没有无意义的人生。但是父母的意义不能强加给孩子去实现,最后小编祝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幸福美满。 






文:秦艳鸿  清源小助理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