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时代被物化的人们——从流量明星肖战说起

1.流量明星的存在感?


前阵子肖战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粉丝吵架,明星遭殃。这件事情背后有怎样的无意识动力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在当代我们都很清楚是流量时代,大家都争着去获取那些流量,从而换成一定的物质价值。


流量时代也意味着说好像大家这一刻很喜欢你,看起来你很火,但是当你不能够带动流量的时候,整个人都会被放弃。听起来就比较荒谬啊,为什么粉丝吵架会让这个明星被染黑呢?

  

其实本质上就在于说这个明星,他不能代表他自己。粉丝喜欢肖战更多并不是因为他的演技,他的实力,多数是因为他的外表。这也应了当代很流行的一句话好看的皮囊多的数都数不过来,而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所以一个当代现象被另外一个当代的谶语道破,流量明星很清楚他只是像水就在那一刻流过便流过。所以到底是流量成就了明星,还是明星只是流量的一个代表呢?不,是参与这个时代的所有人。

 

2.过度物化带来的不真实


换言之流量明星,本质上没有自己没有灵魂的这种状态,表现为除了那张脸,他的人格魅力、个性特征、处事风格、个人实力、等综合因素聚集成的“我是我”不明显。


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以至于这个人就是这个人不可取代。这种不可取代也就意味着说,他有他的灵魂,他是独一无二的主体,他是他自己,他可以决定一些和自己有关的事情。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很清楚这一点,只是当一个人成为明星,同时成为了流量明星之后他没有什么独特的特质呈现出来能够让他不在流量的洪流之中被洪水冲走。


这就像被洪水洗刷过的高山,依然在那个地方屹立不倒,那么也就说明它还是那座山,只是它经历了洗礼。而如果洪水来了之后,这座高山就此毁灭,那么它就仅仅只是成为了洪水的一部分。


人不可能总是决定自己要经历什么,只是在经历的过程中一个人是否具有主体性(无意识意识化——有自己),就影响了整个过程的呈现。所以这一波操作,考验的实际上是他作为一个主体的主体性,也是他作为一个人能否在物化的流量中存活的核心。是不是变成洪流的一部分,就此消散。

3.没有脚踏实地努力的体会

意味着没有作为自己的基础


这里考验的其实也是作为一个人足够的去回到自己的本源,经由自己的体会,自己的经验开出来自己的花自己的果。流量来之前,演员没有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努力突然火了,也熬不过巨大冲击。


流量时代的另外一个弊端在于,流量来的很快,消散的也很快。这种来的快,去的也快实际上很难让一个人有足够的体会去体会自己。好像眼睛看了,耳朵听了还来不及慢慢沉到心里这件事情就过去了。

这种感觉弥散开来,也解释了另外一些社会现象,比如说各类约炮、闪婚闪恋闪分手、快销产业和兴趣的快速丧失等等。


背后都是对即时满足的强烈需要(吃外卖,喝酒成瘾,网络喷子,普遍失眠现象,蹦迪、刷视频)一切都来的很快,去的也很快。


即时满足,也就说明人们普遍缺乏去管理自己欲望的内在规则感,这部分跟父性关联在一起。还是婴儿的时候,他会对母亲有很多的需要,这些需要也是围绕着即时满足展开的。


在婴儿长大的过程中,他会发现母亲并不是什么都能满足他,他需要等待。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会去观察,为什么母亲不能及时来满足我?


然后他得到一个可能的答案,那就是有父亲这个人存在,实际不见得就是父亲造成的。随后的一段时间父亲也会开始明令禁止哪些事情这个孩子能做哪些不能做。


以偏概全的这个孩子会以为都是父亲的责任,都是父亲破坏了他可以获得即时满足的享受。

所以当整个时代都表现得迫切需要即时满足,这意味着从原始欲望处,渴望与母亲融为一体,从而试图吞噬掉那个象征规则的父亲,达成即时满足的想象性“快乐”。

在日常的吞噬规则(父亲)表现如:日夜颠倒,暴饮暴食,酒精成瘾等等。背后统一都有一种失控感带来的失序,在推动人们去做这些行为。破坏个人秩序,更甚者破坏社会秩序。

这些行为都是对父亲隐喻的反抗、攻击、和不接受。换言之,当我们在生活中看到有些人们执着的以偏概全,追求即时满足,盲目从众没有自己的见解时。

本质上提示其内在状态更加倾向于婴儿化状态,他们不讲理,只讲感觉。就像肖战这个事情,他真的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吗?也没有!而他不管是火还是遭殃,也是他作为这个流量明星的代表,必须要承担底下粉丝无意识动力推动的后果。

亦可见,肖战不能在这次事件中站稳不至于跌落,那么他的粉丝大多数是一群有自己的人吗?明显不是!如果有自己,这次事件也不会发生了。


再说回关键隐喻:此次事件的发生源自粉丝把同名“肖战”的耽美小说理解成在侮辱肖战本人,这提示了粉丝不能区分小说和真人的区别。


一个粉丝认不出真人和虚拟人名的区别,那么他是真的粉丝吗?这亦是网络时代最让人堪忧的地方,把自己的想象当成真实,真人和虚拟不分,其本质与人畜不分差异不大。而什么样的人,又会人畜不分呢?


大概不知道什么是人的人!原因在于,物化过度必然使得人性失落,丧失起码的辨识能力,倒也说的通了。

原创:宋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动力性团体带领者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