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就是接纳真实的自己|《活在当下的勇气》

没有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人生意义是你给予自己的东西。——阿德勒

 

作为一个热爱心理学的人,关注岸见一郎,是因为他那本广受欢迎的著作《被讨厌的勇气》。

 

他对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解读,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了个体心理学,更重要的是,见识了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如今翻开岸见一郎的这本新作品《活在当下的勇气》,通过对哲学的生活化解读,让我对阿德勒的哲学思想以及怎样才是真正的“活在当下”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01

哲学

 

哲学是什么?

 

岸见一郎说道:思考之前从未思考过的事情就是哲学。

 

在这本书里,围绕着人生的几大重要课题:生、老、病、死,岸见一郎将阿德勒思想、哲学之思、个人经历与体验进行了深度结合,向读者娓娓道来,以通俗简明的方式引领我们进行思考。

 

人的一生总逃不过生老病死,“老”“病”“死”是许多人都不愿意或是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的事情并且常常带有许多焦虑和恐惧。

 

当我们的生活被这些焦虑和恐惧情绪所占据,只思虑如何避免“老病死”这三件事,便把最重要的那一个课题——生,给忽视甚至是遗忘掉。

 

然而,如何“生”,也就是“生活”,才应该是我们一生中最需要去关注和思考的。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能活在当下?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这些关于生命的灵魂拷问,让我们一生都在追求答案。

 

睿智如岸见一郎,曾因为亲人离世而对死亡产生恐惧,陷入精神低落、茶饭不思的状态。他想要弄懂什么是“死亡”,而这也成为他学习哲学的契机。

 

哲学能脱离人生俗世,从一个伸手可及的高度为我们进行解答生命中遇到的许多困惑,并如明灯般引领我们探索和前进。

 

也许这就是哲学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大的价值吧。

02

幸福的定义

 

幸福感和人际关系,可以说是关于“生”与“如何活在当下”这个课题中最值得我们深思的。

 

人人都希望获得幸福。但对不同的人来说,幸福的定义有着很大的差别,可以说是“个性化”的。

 

有人追求事业有成、功成名就;有人追求亲人常伴、家庭和睦;有人追求家财万贯,有人追求小富即安;有人追求激情快乐,有人追求平淡悠远……

 

为了这些不同的幸福目标,人们苦苦奋斗,不停追逐。要么羡慕别人所拥有的,要么总觉得前面还没有得到的才是自己追求的幸福。

 

因此,为了达到目标,又往往丢失了许多东西。

 

岸见一郎却说:幸福即存在。我们不是要“获得”幸福,而是要“置身”幸福,做“真实的自己”。

 

 

03

幸福体验

 

在积极心理学中,幸福感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主要包括了对欢欣、得意、满足等积极情绪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各方面满意程度的认知评价。

 

这其中主要包含了我们在自我、家庭、人际关系、健康、经济、工作和学业等生活中多个方面的主观体验和感知。也就是说,幸福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是否幸福,也在于我们的主观体验。

 

但是,在日常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忘记了一个事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存在,其实就是一种幸福的状态。幸福的体验,就存在于我们追求的过程中。

 

用老祖宗的话直白点说,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们以为完成了某件事、实现了某个目标,才叫幸福。但其实那只是一定意义上的“成功”。

 

真正的幸福,不需要条件。有条件限制的,也不叫幸福。

 

有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很多中了大奖的人,幸福感在经历一年多后就会回落,甚至有可能比中奖前还低。

 

前两年中了某电商平台价值1亿的锦鲤大奖“幸运儿”信小呆,前不久在社交媒体上谈到她的现状:中奖后辞职去兑奖玩乐,花光了积蓄,如今没钱没工作,还查出有抑郁倾向。

 

中了大奖的信小呆幸福吗?也许当她知道中奖的那一刻,她体验到了幸福,在兑奖玩乐的过程中,她也体验到了幸福。

 

但是,当这一切如浮云般消逝,她所体验到的幸福便也随之消逝。这便是有条件的“幸福”。

 

04

人际关系

 

阿德勒说过:人际关系是烦恼之源。所以,幸福需要放在人际关系中进行考察。

 

作为社会性动物,人无法独自生存。

 

原始时代的群居生活让人类及基因躲过了各种灾难存活下来,让这个物种在地球延绵生长。

 

到了现代,我们依然需要他人的帮助实现生存——小时候父母的养育,成年后亲友的帮助、社会体系的支持,无一不是处于与他人联结互助的状态中。

 

因此,亲缘利他行为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本能。

 

我们也因此与他者形成一种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感觉”。我们不能不与他人形成联结,不能不对他人抱有一定的关注和关心。

 

在关系中,我们可以体验到幸福和生存的喜悦,但我们与他人之间也必然会产生许多互动和摩擦,引发许多烦恼。

 

如何融入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认同与接纳,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需要莫大的勇气。

 

只有当我们感觉到自我的价值所在,看到自己能为他人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有什么样的贡献,才有可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接纳,也让自己拥有融入人际关系的勇气。

 

当我们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将他人视为自己人生路上的“同伴”,能够一路互相扶持、携手同行,便是一种幸福。

 

 

05

死亡

 

人终有一死。

 

对于“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许多人由于心生恐惧而习惯于逃避,不愿去面对。

 

心理学家欧文·亚隆在他的存在主义心理学研究里提出一个观点:死亡是焦虑的原始来源。

 

当我们无法理解死亡,不知道如何面对死亡,也就不知道如何去接纳它,被内心的恐惧焦虑所占据,进而对人生产生一种无意义感和消极态度。

 

苏格拉底认为,生与死之间并无隔绝,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死亡不是普通的睡眠,而是一个梦也不做的沉睡。二是死亡是从这个世界移居到“那个世界”。

 

在他以及一部分人的心目中,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但岸见一郎并不认同。他认为,这种设想带有一些危险性,死者会被生者利用来散布利己言论。

 

所以岸见一郎指出,死亡就是分别,我们要接纳死亡。

 

接纳死亡也就是要停止幻想。我们要承认,死亡就是大脑停止活动,意识也会随之消失,并不存在所谓灵魂的脱离和永生。

 

只有这样面对客观现实,我们才能采取对当下人生负责的活法,而不是消极地等待死亡或是寄希望于所谓的“来世”。

 

06

活在当下

 

接纳死亡让我们更关注于活在当下。

 

什么才叫“活在当下”?——脚踏实地的、真实地活着。

 

如何才能真实地活着?岸见一郎给我们列出来的这几点,其实正是我们常见的一些简单道理,却常常忽视,又或是难以做到:

 

不要在意别人的想法——我们总会被他人的看法所左右,常常按他人的期待而活,以至于违背自己本心去做的许多事情,只不过是为了获得他人的一句赞赏和认可。

 

把对自己的关心转向他者——在意别人的看法,其本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最关心的是自己,一心只索求如何满足自己,只做有利于自己的事。

 

接纳真实的自己——我们许多的痛苦,在于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而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我们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全凭别人的肯定或否定,以至于看不到自己真实的价值所在,也就无法接纳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的自己。

 

不要活在可能性中——焦虑的产生,在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过度想象和忧虑。害怕将来可能有不想要的结果或是遭遇失败,在当下便失去了努力的动力和勇气。

 

人活在时间长河中——我们并不拥有过去和未来,只活在时间长河中此时此刻的这一点上,无数连续的“点”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放下过去,放过未来,聚焦当下——执着于过去,无法从过往的痛苦和遗憾中走出来,或是对未来焦虑不安,诸多揣测忧虑,都会让我们被其束缚,看不到眼前的生活,也无法好好地活在当下。


 

结语

 

在电影《心灵奇旅》里,有一个编号为“22”的小灵魂,一直在逃避投胎,不愿回归人间重新生活。

 

直到它阴差阳错来到人间,经历和体验了平凡而真实的生活,也找到了属于它的人生“火花”。

 

“火花并不是生活的目标,在你想要生活的那一刻,火花就被点亮了。”

 

活在当下的价值,就是活着本身。

 

否认和逃避很容易,但如果想要真实地活在当下,则需要莫大的勇气。

 

接纳当下的生活,就是要鼓起勇气,去接纳当下真实的自己。

 

文:微格尔青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