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治疗:促进生命的觉察,达到内心的整合

01

阐述定义


格式塔理论,是上个世纪初,由德国以及奥地利的心理学家提出并创立的。他主要强调行为和经验的整体性,他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

作为心理学术语,格式塔具有两种含义,第一个含义指事物的个别实体,及分离的整体,形式仅为其属性之一,第二个含义指事物的一般属性,形式。简单的说,格式塔就是知觉的最终结果。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格式塔心理学就是将这种整体性运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20世纪30年代后,将格式塔方法具体应用到美学中,与心理学的各个过程结合,因此有了具有格式塔倾向的美学研究。

                                                                      

02

背景来源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德国自1871年实现全国统一之后,资本主义经过二三十年的迅速发展一跃成为欧洲最强硬的政治帝国,后来更是妄想称霸世界,征服全球,在意识形态中,强调主动能动,统一国民意志,加强对整体的研究。

因此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都被迫适应这一背景和潮流,心理学自然也不例外,格式塔心理学不过是这一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产物。

另外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是有哲学思想渊源的,第一个是胡塞尔的现象学,第二个是康德的先验论。

19世纪20年代初期,科学界出现了很多思想潮流,对格式塔心理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物理学界,承认并接受了场的理论,而场可以用磁力现象来解释:

当你把铁的屑沫撒到一张纸上,将纸的底下放一块磁铁,并移动着,铁屑会随着磁铁向同一方向移动,这个实验很明显的证明了,铁屑受到磁铁的磁力场的影响。考夫卡也在他的著作中,提到”环境场“”心理场“”物理场“而对格式塔心理学有直接影响的两位巨匠,主要有马赫和厄棱费尔。

                                                                     

03

案例分析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格式塔的心理疗法,经常会被用到,我自己就曾经从格式塔疗法中获益不少。格式塔疗法,又称为完型疗法,是来访者对自己疾病的决策,体会和醒悟,是一种修心养性的自我里疗愈的方法。

该疗法的理论要点有三点:

第一,人都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心理咨询的任务是帮助来访充分认识到自我在显示中的存在和感受。

第二,人应该将精神集中在当前的生活和感受中,而不要对自己的过往念念不忘,人很多的焦虑就是由于不能正确的对待自己的过往。

 第三,使人积极的面对每天的生活。

帮助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手段就是,帮他完成内心中的哪些未完结的情节,这里通常是指一个人以往生活中某些心理的创伤,和刺激留下的不良的情绪体验。

前段时间我的一个来访者,因为两年前做错了一件事,因此总是不能释怀,好长一段时间总是一想到这件事,他就开始自罪自责,内心的冲突非常大,却又不知道如何解决内心的痛苦。

因此我就用格式塔的”空椅子“技术,带着他试着去与另外一个自己对话,结果,他内心的冲突得到了很好的整合。我首先叫他放两把空椅子在自己的眼前,坐在一张椅子上的时候,代表他自己,坐在另外一张椅子上的时候代表是另一个自己,然后依次对话,最后达到了内心的整合与统一。

那为何通过依次与自己对话,会让自己冲突的内心平息下来呢?因为格式塔中“空椅子技术”可使内射表面化,使来访者充分体验冲突,同时这种技术会协助来访者去接触他们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以及连接他们自己都可能否认的一面,借此来访将自己的情感外显化,并且充分的去体验他它。


04

相关科普

格式塔疗法的人性观,主要是以存在哲学与现象学为基础。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由知觉者的即刻体验而产生的。治疗的目的并不在于分析,而在于整合一个人不时存在的内在冲突,而通过觉察,一个人可以做判决并且可以生活得更有意义。

皮尔斯认为,除了此时此刻,没有东西是存在的,过去的就不要再追究了,只有现在才最有意义。因此格式塔的治疗理念就是强调此时此地,强调充分认识,感受当下这一刻。


05

个人见解


通过对格式塔的学习让我明白,我们人一定要活在当下,不要为过去的事情反复后悔,反复纠结,而浪费自己现在的宝贵的时间,或者对未来患得患失,如果这样的话,只会让自己的思维越来越混乱。

专注而认真的做好当下的事,唯独这样才会有意义,所以,请活在当下。另外就是要用心感受。

当自己感到无比忧虑的时候,也许这个时候最应该停下来,让自己先静下来,或者当你坐在一条船上,看着碧绿的湖水,听着船划过水面哗哗的声音,这时候你更应该去感受每一个瞬间,去感受微风吹拂过脸的感觉,去认真倾听湖水哗哗的声音,去感受这一切。

因为只有此刻才最有意义!

原创:紫雯68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