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为什么疯狂?| 自恋性暴怒者:不听我的,就毁掉你

文:晴岸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原文标题:10年后再家暴,李阳为什么疯狂?| 自恋性暴怒者:不听我的,就毁掉你

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聊:自恋性暴怒

从众人崇拜的“英语教父”

到人人唾弃的“家暴惯犯”


“你就是个婊子!你该下地狱!在美国,你早就被你的丈夫开枪打死了,你该庆幸你在中国!”


这是9年前,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发给妻子李金的威胁短信。

当时,李阳家暴外籍妻子的新闻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李金鼻青脸肿的照片也引起了无数网友的愤慨和同情。

在舆论声援下,李金顺利和李阳离婚。

然而事隔近10年,李金再次爆料前夫家暴。

这一次,李阳家暴的对象,是他的亲生女儿。


8月29日深夜,李金在微博上传了一个音频,里面清楚地传来李阳失控的怒吼声和一个女孩的尖叫哭泣。

李金写道:


“……你野蛮地殴打我们的女儿,她们是你自己的血肉!你怎么能这么做?你不是老师,你是邪教领袖!”



但很快,这份控诉被李阳本人驳斥了。

他发长文称前妻污蔑他,他从未家暴过女儿。

然而事实是,早在10年前,他当着女儿的面殴打她们的母亲时,年幼的女儿就已经成为家暴的受害者了。


从2008年奥运会英语总教练、一呼百应的“封神”级人物,到人人喊打的家暴渣男,李阳究竟经历了什么?他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成长环境。

一直强调“自信”的李阳,

有一个自卑的童年


1969年,李阳的父母生下他不久,就去支援新疆建设,把他留给了外公外婆抚养。

四岁时,才把他接回身边。

本来和父母团聚是件好事,但父母忙于工作,很少陪李阳和妹妹,而且对待孩子方式粗暴。


对李阳来说,挨打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父母会经常指着他说“你个笨蛋”“你将来掏大粪去”,李阳觉得每天都抬不起头,“很自卑”



有一段日子,父亲在西安工作,把李阳也带去了。

一天父亲对他说,晚上你就和我睡一张床,李阳听后愣在原地。

成名后,他对记者说,那个瞬间他脑中浮现的念头是:和父亲睡一张床,他“宁可去死”。



类似的事情还包括,母亲让他喊出差回来的父亲“爸爸”,结果他一声都喊不出来,脸憋得通红。

直到现在,他还是没有办法叫出“爸爸”两个字。甚至连父亲靠近他,或无意中碰他一下,他都会浑身起鸡皮疙瘩。

这样疏离的亲子关系,为他将来种种关系中的恶劣模式埋下了伏笔。


我们都知道,只有当孩子得到了足够好的照顾和回应,才能逐渐从封闭的一元世界走出来,感知到别人的存在。

而李阳的成长经历,显然不满足这个条件。

也就是说,他的心理发育水平很可能还卡在最初的婴幼儿阶段,属于“深度自恋者”。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深度自恋者”也可以有非常良好的社会功能,他们也可以在丛林法则中胜出,名利双收,惹众人追捧崇拜。

但在亲密关系中,碰上他们就是一场灾难。


只有和他们朝夕相处的人,才能发现他们面具背后的狰狞和冷漠。


如何识别“深度自恋者”


那么,“深度自恋者”都有哪些特征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将如何识别他们?

a. 理所当然把所有人“工具化”


2011年,李阳第一次家暴被曝光后,他在接受采访时称,体重90公斤的自己坐在妻子身上,薅着她的头发,一次次地往地上撞。

当时记者问他:“你把她压在身下,她能反抗吗?”

李阳平静接口:“我是不会允许她有任何反抗的。”



还直言把她头按在地上撞的时候,看到了大把的白发。

他如此理智地描述这个过程,令很多人愤怒和不适。

原因是,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冷漠和淡然,就好像他谈论的不是一个和他共同组成家庭、并生育了三个孩子的女人,而是在说一样东西,一个没有生命的物品,因此激不起心中的任何波澜。


李阳以前在采访中就说过,他和李金的跨国婚姻就是一场他自己设计的“家庭教育实验”,包括三个孩子也是实验品。
当时记者追问:“你把你的孩子当实验品吗?”


李阳微笑着反问,小白鼠不就是实验品吗?生命也可以是实验品。


深度自恋的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周围不存在活物,孩子、伴侣,都是满足自己需求的工具。


也就是说,他与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关系,都不是“我与你”,而是“我与它”。


前者的关系是平等的、彼此看见的,而后者只有利用与被利用。


b. 自恋性暴怒:自恋者的标配


这里注意,暴怒和愤怒不一样。暴怒一定和高自恋相关。


之前上海青浦区,发生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

某位父亲,清晨7点看到儿子仍在卧室睡觉,于是催促儿子赶紧起床去上班。

儿子不动,父亲顿时怒火中烧,转身出去拿了一桶柴油回来,劈头浇在儿子的床单上,并用打火机引燃了床单。

此举不仅伤害了儿子,还危及了周边十余户居民,后被法院以涉嫌纵火罪起诉。

另一件相似的事,发生在北京大兴:

一男子在停车时,和推着婴儿车的一名女士发生口角,男子狂怒,竟然抓起婴儿车内的孩子,活活摔死在地。

这就是典型的自恋性暴怒

暴怒者的逻辑是:我是神,如果你不听我的、挑战我,就是在破坏我的全能感,迫害我,那我就把一切都毁了,让你看看我有多厉害!


而让暴怒者失控的,往往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天大的事,相反都是一些非常琐碎的小事。

李阳的前妻李金,也曾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她第一次遭受李阳暴力就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她与李阳的意见相左,起了口角,结果李阳不由分说,当着公司同事的面,狠狠抽了她一耳光,这让李金非常震惊、愤怒。

虽然后来她还是原谅了李阳,但我们可以看出:

自恋性暴怒者的内心,没有发展出共情等高级情感,不会觉得对方也有自己的意志、需求、感受,他们眼中所能看见的就是,“我的意愿/期待必须实现”或“我的意愿/期待被挫败了”。


总之只有“我”,看不到旁人。


所以说,暴怒的人,就是脆弱的人,他们发出渴望时的能量,只能走独木桥——如果你满足了我的渴望,这很好;如果没有满足,我的渴望能量立即变成毁灭欲,指向你。

社会上很多恶性案件(包括家暴),都可以看到自恋性暴怒的影子。

面对自恋性暴怒者,该如何保护自己?


首先要明确的是,家暴一定不能忍。


因为再容忍退让的最大危险之处在于,可能会激起施暴者潜意识深处的“全能妄想”——我现在打的这个人,是一个不会损坏的永恒客体,无论我怎么打她、踢她、虐她,她都像玛利亚圣像一样,永远不会倒下,永远不会消失,永远不会损坏。


所以,家暴中经常发生的一幕是,施暴者对着已经被打得爬不起来的受害者说“你装啊,你继续装啊”。


这已经是一种非常病态而危险的状态了,此时的他已经看不见对方的真实存在,而完全沉浸在自己对对方的幻想中。

所以,家暴一定不能容忍,不能侥幸,然而遗憾的是,一份数据表明,在我国,家暴受害者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会报警,也就是说,每5位寻求家暴服务的女性中,就有1位遭受了十年以上的家暴。


有时候,我们倾向于认为,那是我们“最亲密的人”,我们愿意抱着“他会为我改好、为孩子改好”的幻想,选择忍耐下去。

这是家暴受害者的共同心理特征,这不是他们应该被指责的地方。


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帮助。

其次,公权力的介入。


家暴不是私事,不是家丑,是全社会要联合起来对抗并干预的暴行。

我们鼓励受害者站出来的同时,就要给予保护。


除了公权力的积极介入,媒体的宣传曝光,社区与公益机构的庇护,学校开设的暴力预防课程等,都可以帮助到受害者,让他们获得逃离甚至对抗的力量。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听他诉说,不要预设事情的对错,必要的时候,帮助他向专业人士求助。


愿所有人,在被善待时,有爱的勇气;

在不被善待时,有放弃的勇气。

也愿我们每一个“旁观者”,在必要的时候,都可以勇敢发声。

为了对面的陌生人,也为了未来有可能遭遇伤害的我们自己。

点个在看,聚沙成塔,集星光成灿烂。

世界和我爱着你。

References:
《疯狂三十年,教三亿人英语的李阳去哪儿了?》
《从“英语教父”到家暴惯犯,李阳到底有多疯狂?》
《10年后,李阳又家暴了》

作者简介:原文作者晴岸,心理学硕士,年轻妈妈,大千世界里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记录者。知识星球:晴岸心理。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有心事,看壹心理。2600万年轻人在这里自我觉醒。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