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不等于放纵,高考后狂欢?父母必须提出这3条底线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高考后的暑假是唯一一个没有作业、没有学习压力,而且长达约2个月的快乐假期。

特别是那些对高考成绩还算满意,心里没有负担的孩子。他们好不容易熬过了压力山大的高三,特别想要彻底的放松,特别想去做平常没有时间做、不敢做的事。

比如约上知己去KTV飙歌、旅游,有的甚至会去酒吧,还有通宵达旦地玩游戏,看电影、小说,不受约束地黑白颠倒,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而很多父母对这些事也睁只眼闭只眼,一方面觉得高考结束后,孩子想要放松也合情合理的;另一方面大学的学习压力确实比高中轻很多,不用太担心开学后会跟不上。

甚至有的父母还抱着陈旧、落后的教育观点,以为只要考上大学、或者考上好大学后人生之路就顺了,孩子短暂地放纵一下也没关系。

可其实,越觉得放松、没有危机的时候,反而越容易出问题。

1、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


高考后正好是盛夏,夏天又是溺水高发期,而海边、湖边、水库又是最受学生们青睐的旅游观光目的地。但几乎每年都有“乐极生悲”的意外事件。

就在几天前,广东湛江发生了一起高考考生溺亡事件。这名高考生与7名同学在海边游玩,却因缺乏安全意识,在捡球时被浪卷走,不幸身亡。

所以,如果孩子有出游计划,父母一定要提前为孩子做好安全意识教育,哪些事情坚决不能做,哪些事情可以做,做的时候必须注意什么问题,务必提前与孩子达成共识。

这就相当于给孩子建立底线思维,父母可以给孩子选择权,不要一上来就反对孩子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想做的事,但一定要尽可能地对各种可能性提前预料,分析利弊,给孩子打好“预防针”。

比如,亲子之间约法三章:


第一,不去做存在较高安全风险的事,比如到海边、河边游泳。真的要游泳可以选择去游泳池这种具备安全措施的地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比如吸毒、滥用药物、赌博等事情,一旦沾染上赌博、毒瘾,将会对孩子的人生造成极大影响。


第三,孩子一定要如实告诉父母有何出游计划,接受父母定期与孩子取得联系,确保他们的安全。


父母也不要掉以轻心,千万不要以为孩子长大了可以完全放手了。很多高考生虽然已经年满18岁,但缺乏社会阅历,对外界的危险性预料不足,又容易因为心情轻松、愉悦而低估了潜在的风险,甚至可能盲目自大。这时候往往最容易发生悲剧。

2、避免孩子沉迷游戏


除了人身安全意识之外,父母还要有防范孩子形成精神心理问题的意识。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一时的放纵没关系,只要日后收心就行了。

有些孩子在高考后,便自我放纵,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上了上学以后,因玩游戏无法自拔而荒废学业,最终被学校辞退了,这样的新闻每一年都有发生,甚至在清华、北大等名校都有。

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再结合我们临床中的大量真实例子来看,个体在放纵时可体会到强烈的兴奋感,可能形成病理性的正性情绪体验。如果再结合一些别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因素,就有可能发展出沉迷、依赖,甚至是成瘾疾病。

尤其是“网瘾”,也就是游戏障碍!

玩游戏在青少年群体中是普遍现象。高考前,孩子们迫于学习压力,会暂时收起对玩游戏的欲望。但高考后,孩子积压已久欲望得以释放,父母的管束也少了,很多孩子便会沉浸在游戏世界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接诊过一个孩子,她初中时学习成绩很好,中考如愿考上了重点高中。

那年暑假,她到表姐家做客。表姐很爱玩王者荣耀,但这孩子以前学习很刻苦,几乎没怎么玩过游戏。她的父母也不注重科学教育,家庭氛围比较压抑。

那一次,她想着考完轻松了,便好奇地跟着表姐一起玩。这一下不得了,这孩子在打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强烈的愉悦和兴奋,“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开心!”

回家后,这孩子自己开始下载游戏玩了起来,沉溺其中。她的父母原本是不肯让她玩游戏的,但看见孩子高兴,又想着中考刚结束,也就由她去了。这孩子便玩了整整一个暑假的游戏,玩得黑白颠倒、作息紊乱。

结果,高中开学后,这孩子无法及时调整好作息和生物钟,晚上总是睡不着觉,上课打瞌睡,注意力难以集中,还被老师批评。她上的又是重点高中,学业很紧张,老师讲课的速度非常快。刚开学没多久,她就落下了学习进度,成绩极速下滑。

孩子心里焦虑得不得了,她原本的学习成绩很好,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也很高,甚至有点追求完美的强迫型人格特点,父母也对她寄予厚望。可是越着急,学习注意力就越难集中,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一次月考中,这孩子考了全班倒数,她瞬间精神崩溃了,患上了重度抑郁症,后续还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曾有自杀行为。后来发展到坚决不肯上学,休学在家,还一度考虑过以后只能靠打游戏为生了。

这个孩子后来经过我们的深度心理干预,现在已经基本康复,也早已经回去上学了。但她的患病经历应该引起所有家长、孩子警惕。

孩子想比以往多玩几把游戏,这完全可以,但一定要把握好分寸,预防沉迷。而且,混乱的作息也会导致健康隐患,严重的可能发生猝死的悲剧!

3、如何科学引导?


有了以上意识后,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在玩游戏时张弛有度?

首先,玩游戏不能影响正常的作息,也就是上文提到的3个底线之一“不能黑白颠倒、毫无节制地玩乐”。


其次,不可因沉迷网络游戏而影响正常的社交活动。假期中,可以多鼓励孩子与亲朋好友走动,转移对游戏的注意力。父母也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有益心身的活动,令孩子的放松选择更多元化。

还有,可以利用玩游戏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令坏事变好事。父母可以与孩子约好玩游戏的时间,到了约定的时间,一定要让孩子停下来,然后及时给予肯定,慢慢达到培养孩子自律性的目的。

除了以上的具体步骤之外,父母的高质量陪伴也很重要。这并非纯粹“物理空间”的陪伴,而是精神上的陪伴,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良好的沟通。

高考结束,意味着孩子即将离开父母,步入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了。大学的人际关系更复杂,学校对学生的评估体系也更加深入、全面,除了智商之外,更考验孩子的情商、逆商。所以,孩子很可能会遇到挫折及困难。

可是,很多青少年跟父母的关系不够亲密,往往只是日常生活层面的融洽,缺乏精神上的互动和交流。何况,现在不少18岁左右孩子的眼界及格局都已经超越了父母,他们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帮不上忙,所以也不愿意与父母交流,独自撑着。

所以,为了尽可能避免孩子后续出现情绪及心理问题,父母应该多思考、多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提高自己的眼界和格局,并一定要改善亲子关系及家庭关系。

只有亲子关系融洽,孩子对父母有真正的、高度的认同,孩子在大学里遇到困惑时才愿意及时与父母交流,父母才有机会与孩子一起面对,避免孩子孤立无援,形成心理创伤,出现大学适应障碍,甚至发展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

也只有这样,父母才能引导孩子对未来有所规划和准备,树立“积极努力,顺其自然”的信念,充当孩子人生某个阶段的的引领者。

除了玩游戏之外,父母还要留意孩子是否会在假期里过多接触不良的小说、影视作品。

我们之前提及过一些青少年不宜阅读未康复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著作,如《人间失格》《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不宜过多接触恐怖、玄幻、血腥暴力的小说或电影。

还有,很多青少年喜欢看日本动漫。虽然大部分相关作品是比较积极向上的,但也有不少充满着消极内容的糟粕,很可能荼毒孩子们的三观和心智,这也要引起注意。

我也经历过高考,我也体会过高考后那个暑假的美好时光。结束高中三年的磨砺后,孩子们都想要放松一下。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想法表示理解及赞同。

但是,父母和孩子都必须清楚,放松不等于放纵。放松是有底线的,而放纵则是无底线的。


而关于放松的方式,父母也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遵循三部曲:共情、倾听、积极引导,选择双方都可接受的、有益心身的放松方式,达成一致。


最后,希望广大高考生都能有一个充实的、充满意义的假期,你们往后的人生里可能再也不会有这么长而轻松的假期了。

从这个角度上看,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抓住这次宝贵的机会,增加彼此的交流和了解,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这是让我们的孩子心身健康成长最有效的方式!

原创:晴日心身医疗何日辉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