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你命运却看不见的“底色”

文: 李少加 
来源:少加点班(ID:lishaojia2015)

很多人很拼,上班用心,下班充电,保持前沿视野,根据社会趋势长远规划,主动调整职业。


这类人通常是典型的职场白骨精,理智、思辨,有大局观、有行动力。

 

按常理来说,这个群体虽暂时称不上人生赢家,但起码多数“混的还不错”吧?

 

现实常常是一部反讽剧,不少这类人,尤其是80后90后,境况颓唐,前景茫茫:

  • 一把年纪,没房没车未婚娶;

  • 收入既赶不上房价涨幅,也赶不上变老的步伐;

  • 大学同学中最没想法的人做了公务员后都安居乐业了;

  • 小时候玩伴,大学没读,出来创业早有小成;

  • ……

 

这到底是怎么了?


如果你不幸属于这一类人,你会怎么看待自己?

 

有一类心理问题特别容易出现在这类靠谱的人身上——自我谴责、自我否定。


诚如上述情况,全力以赴却以“失败”告终,似乎除了“承认是个失败者”之外,别无选择。

 

那么,现实真的是这样么?


01

大众对成功的认知符合真实么?

我有个前创业合作伙伴,他的经历特别有意思,一共创业三次,情况分别是:


  • 项目1:单干,负债,传统行业

  • 项目2:有团队,无负债,互联网热门行业

  • 项目3:有团队合伙人,有启动资金,有资源优势,新兴朝阳行业,谋划已久

 

总之,这位朋友最后创业成功,虽称不上大富大贵,但也是我熟悉的朋友中唯一年收入8位数的人。

 

大家把重心放在他这三次的创业经历上。你是不是觉得,他每次失败后越挫越勇,吸取经验,一次比一次创造更好的条件,最后终于成功?

 

我曾跟他说,如果以后要帮他写自传,就会这么写。

 

但这不是事实,他经历的真实顺序是反过来即项目3先发生,屡次失败,最后做项目1时完全是不抱希望的孤注一掷)。用他的话来说“瞎猫碰上死耗子,就这么不知所以的成了”。

 

你怎么看?是不是觉得“这不现实,不合常情”?


事实恰好相反,我们知道到的绝大多数“合情合理的成功”才是反现实的。


有问题的不是现实,而是我们对现实,更具体的说,是对“成功”的“基础假设”

 

什么是“基础假设”?

 

咱在上期专题“自毁简史”也间接提到了这个概念,即“认识论信念”的错误是摧毁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


认识论信念指的是我们对“知识”的观念,比如,知识是简单事实的罗列还是复杂交织;是可以背诵的,还是需要内化、与外界互动才能掌握的等等。

 

你或许也意识到了,既然对知识的“信念”能对学习造成这么大影响,那么,我们做其他任何事是否同样会受到自身意识不到的“信念”左右?

 

是的,这些各种各样的信念就像空气、万有引力一样,我们意识不到,但影响极大,这些外部信念,我统称为“基础假设”


 

比如,过马路时,不远处有几辆汽车(能将人撞飞)正朝这边驶来,但你还是毫不犹豫、闲庭信步的朝马路对面走去,因为——绿灯亮了。


是什么赋予了你过马路时视死如归的勇气?背后正是对“交通秩序”的基础假设——司机会遵守交通规则。

 

又比如,你走在路上,被某物绊了一跤。回头一看,绊你的是一棵树根,你会一笑而过;但如果绊你的是一个熊孩子,你可能会勃然大怒。


为什么你的反应会如此截然不同?原因是你对人类的基础假设——人类做任何事都有动机,让你生气的不是孩子绊你,而是他绊你的动机(故意)让你很生气。

 

可见,基础假设正是我们对任何事物的“默认信念”,它赋予我们的生活以意义,保护我们免受世界不确定性的恐惧与困扰

 

但通常,我们难以察觉它的存在——除非,当它跟真实世界出现较大偏差的时候,这总会导致意外,有时候甚至是灾难。


比如,“司机会遵守交通规则”的基础假设,有时就会出错——偶尔有些把油门当刹车的女司机,或者一些忘了吃药就开车上路的精神病。

 

可见,我们对任何事物的基础假设都是一把双刃剑,就像红绿灯路口的交通事故一样,如果我们的基础假设偏离现实,通常会让我们受伤于无形。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看看我们对“成功”默认的基础假设:成功 = 能力+努力+逆商。


用一句老话概括即——皇天不负有心人。

 

文章开头描述的我这位朋友创业成功,你会认为他的经历顺序是1、2、3,因为这符合我们对成功的“基础假设”。

 

但他真实的“成功路线图”却是3、2、1,这说明什么?


跟上述交通意外一样:我们对“成功”的基础假设错的离谱

 

那么,我们对成功的基础假设偏离现实会导致什么恶果?最贴合现实的成功的基础假设是什么?

02

一个由运气主导的世界

我们看一个历史人物的真实经历。

 

1834年,一个叫约·奥·祖特尔的欧洲破产者为逃避法庭指控匆匆逃亡美国。祖特尔勤奋好学、富有洞察力、极具冒险精神(正像文章开头谈到的这类人)。他在纽约上岸后做各类营生,赚了笔钱购置了田产家业。

 

两年后,祖特尔观察到总有各类人前往西部,一片可自由开垦却又充满危险的富饶土地。一番研究后,祖特尔果断变卖家产,组织探险队去到西部一个荒凉的渔村,他找到管辖渔村的总督,自告奋勇要在此建立新城镇。总督不看好这片混乱无序的地区,便爽快答应了——这个渔村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旧金山”

 

祖特尔组织人力在此垦荒建农庄、港口,种植农业、对外贸易,新城镇很快就兴旺起来,作为旧金山的主人,他不出几年就处于事业高峰。

这个成就已经超越绝大多数普通人了,但对祖特尔,这才只是起点。

 

1848年一天,他的木匠很激动告诉他,发现了金子。祖特尔确认,有大片土地埋藏了大量金子,埋得很浅,实属罕见,重点是——这块土地是他的私人财产,这意味着,他突然成为世上最富有的人

 

后来你们猜怎么着?


他成为了世界最贫困可怜的人。


黄金消息很快泄露,他手下人完全失控,纷纷去农庄疯淘金沙,很快,外来狂热的掘金者纷纷占领了这片土地,在祖特尔的城镇践踏农庄,占领房舍、物资。旧金山属于祖特尔,有政府盖了公章确认的,但这完全阻挡不了全世界的冒险家们像蝗虫一样涌入,他在暴力威胁下只得退出。

 

一般人到了这种境地只能认命。但祖特尔没有。

 

在合众国接管这片土地,遏制了“无政府状态”后,祖特尔向联邦政府提出诉讼,起诉所有当地一万七千多名农场主(他们是早期的非法淘金者)应归还整个旧金山市给他,包括两亿多美元的赔款,那时的两亿美元相当于现在几百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了打这场官司,他将儿子送进法律学校,四年多跑遍所有政府机构。

 

结果你猜怎么着?


当时廉正的政府最后竟判决——祖特尔赢了——他成为世界最富有的人。


一个美满的结局。

 

不。


判决出来后,旧金山成千上万的人冲进法院计划杀掉法官,祖特尔的家产也被全部洗劫,几个儿子均被杀害。后来,祖特尔再也没有站起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都没听过这个名字。

其后二十五年,一个衣衫破旧的痴呆老头,一个拥有世界史上最大财富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乞丐,拿着一份申辩书,天天徘徊在华盛顿国会大厦申诉,并最终死在台阶上。


祖特尔的事迹被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记录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

 

你从这位“被法律承认”的世界首富身上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世界的真实也看到了我们对成功的“基础假设”离真实有多远

 

在我看来,“能力+努力+逆商”确实也是成功的基础假设之一,但它们充其量只占15%,更贴近现实的基础假设,即后面的85%,是不受我们把控的因素——“运气”。


或许你会说还有“关系”,但“关系”主要属于“家庭出生因素”,也归入运气要素。

 

人类是一种比起面包更喜爱故事的物种。


如果成功人士按真实情况写“创业传奇”,那必然会有很多“恰巧……恰巧……”的句式,这叫哪门子传奇,根本就是福利彩票中奖得主记录嘛。

 

唯有剔除掉许多的“恰巧”,再添上奋斗、远见、果敢、逆袭等戏剧性要素,成功者们的经历才富有英雄传奇色彩,老百姓们这才喜闻乐见,并加油甜醋进行广泛传播。

 

这就是为何“运气”这个最重要的权重,在成功的“基础假设”中很容易被人为的处理掉,无论讲故事的人或听故事的人都嫌弃它。

 

因此,如果你恰巧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类人,全力以赴却少了一点运气。那么今天起,你可以释怀了。

 

我们需要调整下自己对成功的“基础假设”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运气,“努力、能力、坚韧”仅仅是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我前面谈到的我朋友、以及祖特尔的故事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同理,我们熟悉的一切,上至王侯将相、企业明星,下至你那有房有车的领导同事、亲戚邻居,他们成功最大的因素都是运气。


Google创始人佩奇布林说他们的成功主要是运气,这并非谦虚,而是一句大实话。

 

我想这个世界越是见识卓越的人,在其“成功”的“基础假设”中,运气占的比重也越大。


越匹配现实的“基础假设”越能让我们平和的看待得失,反倒更有机会获得个人意义的成功

 

本专题虽然谈的是“基础假设”,但我在“基础假设”的一个非常小的子问题——对“成功”的基础假设,大费笔墨,无非是想让大伙活的潇洒点,就像林语堂说的:看清现实,心怀梦想,幽默面对

 

想想祖特尔的人生吧,现实很残忍,我们更没必要自我谴责,尽力即可,还记得自毁简史中谈到的“尽力-免责原则”吧,自我谴责除了让你的敌人开心之外,再没什么好处

 

下面,咱还是把主题还给“基础假设”吧。

03

基础假设是你看不到却左右你人生的“底色”

目前,咱已经谈了大众对几类事物的主流基础假设:

  • 对交通秩序的基础假设——司机会遵守交通

  • 对人类行为的基础假设——人类行为都存在意图

  • 对世俗成功的基础假设——努力+能力+逆商

  • 在自毁简史中谈到了对知识的基础假设——事实的罗列且可以“背诵”

我们也谈了这些基础假设都偏离现实,以及偏离现实后的“下场”。

 

至此,我们可以初步聚拢下基础假设的概念:即我们对任何事物的初始信念,或者说,默认信念。

 

基础假设有三大特征:


理解个大概、找找感觉即可,无需强迫死记

1.相对性


当我们谈基础假设时,须有前置:“对某某事物的”基础假设


  • 人们对不同事物的基础假设不同。比如你对菜市场的基础假设跟你对科学的基础假设肯定风牛马不相及;

  •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基础假设也不同。比如普通人对科学的基础假设是“绝对可靠”,而科学家对科学的基础假设是“待证伪的目前较可靠的理论”。

 

2.“背景色”特性


基础假设是一个类似“操作系统”的存在,我们平时思考问题、执行活动,相当于在操作系统上执行应用软件(APP),所以基础假设利大于弊,既消除我们对世界不可控性的不安,也帮助大脑降低负担。


除了哲学家们专门研究它,一般人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


但是,我们“普通人”为什么又要去触及它呢?因为:

 

3.偏离现实会造成负面影响(因而需“升级”


日常生活,比如吃香喝辣、运动、探访亲友,对它们的基础假设通常无伤大雅。但在很多事情上,比如学习、研究、出行、人性认知、工作、创业、战略、决策……等等,基础假设略微偏离现实都会造成致命恶果


因此,我们必须学着驾驭它。


我们在系列专题“自毁简史”、“性与学习”、“深度思考你学不会”中都从不同角度阐述,当一个人对“学习与知识”的基础假设偏离现实后的下场:


花大把时间精力还有金钱努力的把自己的大脑训练的更教条愚钝)!

 

而基础假设的“背景色”特性又常常伤人于无形,因为多数人压根“看不到”它。比如前面说的交通意外、被绊倒、对成功的观点,都在无形中左右中你的生命、情绪、行动策略。

 

如果你对基础假设一无所知,那么你的任何努力都很可能是竹篮打水,甚至会像俗话说的那样“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这才是本专题的核心——在很多领域中,我们从未意识到基础假设的存在,更不会想着通过调整基础假设与现实的差距来找到新的出路

 

许多人遇到挫折,要么怪责他人,要么怪责自己,要么认为方法不对,要么觉得投入不够,但无论如何整改,都是原地打转,甚至恶性循环。

 

实际上,对于众多复杂、棘手问题,基础假设才是我们该聚焦一切资源进攻的目标。

04

如何“看到”基础假设并作出调整

必须首先正视,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基础假设毕竟是“操作系统”般的存在,不太容易“看见”。就好比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空气”,因为看不见摸不着,直到17世纪才为人们“发现”。

 

那么,我们该如何才能觉察,当遇到“怎么都解决不好”的问题时,并不是战略、战术或投资不足等等,而是基础假设与现实偏差太大

 

我分享自己常用的两种识别并纠正基础假设的思路:

 

  • 改进基础假设策略:1.白盒匹配法

 

我们以创业(或加入创业型公司)为例说明下。

 

互联网行业发明了一个挺容易误导人的术语——试错。“试错”其实适用于小修小改的版本迭代,但很多人牵强附会,不顾实际情况,什么都想着“先做了再说”——美其名曰“试错”。

 

而这些人往往低估了创业的难度,脑门一热就全身心投入创业大潮,结果扑腾好几年,项目半死不活,耽搁了大好青春。

 

事实上,如果你能预先冷静洞悉自己创业的基础假设,很多的“试错成本”完全没必要

 

如何洞悉自己创业的基础假设是否靠谱?可以采取“白盒匹配法”。

 

具体思路如下:


首先,我们都知道,现实中,创业成功的基础假设需要很多充分条件,比如运气(趋势、红利)、资源、竞争……这些条件中,有些是不可控的,比如运气,这类我们先不考虑但有些是可争取且必不可缺的(即必要不充分条件),这些就是我们可以尝试去匹配的条件。

 

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某个创业项目要怎么才能做成,但我们起码知道创业成功需具备的三个前提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

  1. 市场经过验证,需具备经济效益,内在价值必须够“刚”;

  2. 是否有门槛,该市场是否足够大以至养活相应创业者;

  3. 你是否有相对优势;

这三个前提条件不难理解:


首先是验证真实市场,而不是个别需求,很多人创业之所以失败就是把自身的特殊需求当做“蓝海市场”。

 

比如,我就很希望有个“带机械持书手的舒服躺椅”,最好还附带“语音翻页”功能,以满足我躺着看书还不用手翻书的无理需求。但我可不会把我这个奇葩需求看作一个有效市场,因为工业生产这么一个“人工智能翻书躺椅”的经济效益奇差,成本都能让我躺月球上了,这生意谁做谁破产。

 

其次,验证有实际市场之后,还要评估这个项目的门槛,低门槛的创业项目,比如卖衣服、做快餐,意味着大量的竞争,因此,如果你发现了新市场,但门槛低,要么你要确认该市场是否足够大,否则后续很容易陷入残酷的竞争以至于九死一生。比如以前的网络小说写手,现在的主播、自媒体等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你必须评估自己从事该项目的优势,比如,有能力特长、资源优势或者语言文化背景等若干个优势同时具备,否则那么多的竞争,你凭什么能打败其他竞争对手取胜?

 

上述提到的三大点就是创业基础假设的“白盒”(之一),你只需根据白盒条件(及其推演延伸),结合自身情况一一匹配,即可判断自己创业的基础假设是否合理

 

比如,我以前的研发同事,不甘心敲代码,也想追随创业大潮给生命一点激情——有趣的是,研发小哥们恐怕最爱的创业项目就是餐饮,有几个不同时期的同事,都选餐饮作为创业项目——理由是,每天中午的外卖太难吃了!

 

我们就以这类研发同事的创业为例,用上述的白盒条件推演下:


条件一:需求是餐饮外卖,足够经济效益形成市场,市场也得到了验证(打勾

条件二:餐饮门槛低,但有地域限制竞争对手数量,因此市场不算特别大,也可能养活一些创业公司(打勾

条件三:相对优势,餐饮需要的优势是什么?物资配套供应、厨艺、卫生、服务。这些条件研发小哥们有么?并没有(打叉


他们的优势是信息化,但这适用于项目做大之后,而不是一开始。

 因此,虽然不知这些研发同事们对自己创业成功的基础假设(迷之自信),但只需用白盒推演一遍就知道他们的创业胜算渺茫,而事实也完全验证了我的观点:


先后有四批研发同事离职做餐饮,没几个月,又重新敲起了代码。

 

这就是白盒匹配法的应用,只需找到任一领域基础假设中的几个必要不充分条件,然后将你的实际情况与之进行匹配

注意,就算白盒全匹配,也不代表就一定能成(真实世界本身就不存在必成的事);

但若不匹配,说明你需要争取弥补缺漏条件,或换个项目。

我们再拿一个例子说明下。


近年来女士们热衷于“补充胶原蛋白”美容养颜,那么它到底有没有效?


我们同样可以用白盒匹配法验证下:


首先,我们分析下补充胶原蛋白有效的基础假设,凭着常识也能知道两个必要条件(不充分):


  1. 健康人体缺乏胶原蛋白(否则“进补”有什么意义

  2. 该物质能直接口服吸收或涂在皮肤上吸收

 

下面我们只需查下资料匹配下这两个必要条件即可:


人体缺乏胶蛋白么?医学实验证明,健康的人从正常饮食中就能摄取足够胶原蛋白了。条件一不匹配,理论上,已经可以证伪补充胶原蛋白了。

 

但或许有些美女长期素食以致缺乏,那再看下条件二:


直接口服胶原蛋白就能补充么(民间所谓以形补)?


经查证,胶原蛋白经口摄入后会被人体的消化系统分解、代谢成氨基酸、二肽或三肽,并以这三种形式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等待下一步重新组装,后续怎么用取决于身体状态,未必直接作用于皮肤。

换句话说,它跟普通食物的吸收方式没什么区别,而且胶原蛋白相比其他蛋白质还是一直劣质蛋白,含的必须氨基酸少。

 

那我直接涂脸上让皮肤直接吸收行么?


经查证,任何大分子物质无法直接渗入人体皮肤(否则把手浸在污水里会发生多可怕的事情),胶原蛋白也不例外。

 

综上,我们就能确认,补充胶原蛋白有效性的必要基础假设——站不住脚,所以,与其送钱给商家往脸上抹“肥油”还不如吃好喝好睡好更有用。

 

白盒匹配法的优势是,我们无需清楚一个事项(事物)所有的基础假设,只需证伪基础假设中的任意一个“必要条件”即可

 

或许你会说,白盒匹配法对我们在特定领域的认知有门槛,如果我对某个领域所知甚少,是否有什么更简单的好办法修正自己的基础假设呢?

 

我们可以用与“白盒匹配法”相对的“黑盒逆推法”。

 

  • 改进基础假设策略:2.黑盒逆推法

 

比如,我在“自毁简史”专题中,证实了“思维训练”等各类速成、功利学习方法弊大于利。那么,最初我是怎么意识到当下大众普遍对“有效学习”的基础假设——即各类刻意提升效率或记忆力的方法违反了科学原则呢?

 

我最初便是应用了“黑盒逆推法”,其原理跟数学的反证法类同


以“速成论问题”为例,我先假设:“学习能力”确实能够快速增长。


当下很多人工作后仍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那么,按照这个假设,这些人无需多久,他们的累积知识量(意味着工作能力)都应该大幅度增长才对:


图:假定学习能力在成年后保持不变的情况

现实情况与这个假设完全是另一个极端,越是迷恋效率,追求功利学习的人,往往知识量(内化的知识)及综合能力都不如那些单纯热爱文化的人。

 

因此,我们便能从与现实的矛盾中得出否定结论功利式学习对于提升学习能力无效(即其基础假设违背现实)。

至于是否反作用,仅黑盒逆推法还不能草率下结论,我在自毁简史中后面的研究是通过白盒法进一步推导。

 

因此,在较为陌生的领域,我们可采用黑盒逆推法检测我们的“基础假设”是否靠谱。简单而强大。

 

随着知识阅历的积累,现实中,当你遇到棘手难题时,可以同时采纳上述两种思路交叉验证,毕竟,很多“基础假设”藏的很深。

 

最后,再简单总结下“基础假设”的实质与特征:


它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摆脱对真实世界充满不确定性的恐惧感否则你甚至不敢上楼,谁知道它会不会突然塌下来);另外,也是为了让我们节省脑力像操作系统一样无需让普通用户觉察。

 

任何优势必然会衍生相应的劣势,一旦基础假设偏离现实太大时,它的“背景色”(难以觉察)属性会让人们一直挣扎在错误的思路上空转


因此,一旦我们出现重大错误,或者错误反复发生时,请务必将关注点放在对基础假设的检视上。


05

希望来自于命运的不确定性

本专题太大太深奥,我感觉自己怎么努力修正都无法表述其真谛之一二,你正在看的本文已经是第九个版本了。

 

我唯一能做的,也仅仅是肤浅引出“基础假设”这一概念,为的是提醒咱们,遇到“怎么都解决不好的难题”时,你无需气馁,更无需轻言放弃,因为我们总能找到一个全新的、未曾想象的视角进行尝试。

 

咱很多读者知识渊博,应该注意到了,基础假设的概念跟其他领域的很多概念都有点似曾相识,比如:

  • 科学哲学的“范式”(Paradigm)

  • 社会政治学的“意识形态”(Ideology)

  • 现代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

  • 社会心理学及发展心理学的“公正世界假设”

  • 物理学“外部世界独立于感知主体而存在的信念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爱因斯坦)

  • ……

认识基础假设,也是为咱后续打开一个更大的世界做好热身活动。

 

最后,我们也需要客观认识到:

 

没有人对任何事物的“基础假设”能够与真实世界匹配的丝丝入扣、无缝对接,因为世界唯一确定的真相就是世界是不确定性的

 

作家G.K.切斯特顿对此诠释的非常漂亮:


在这个世界中,真正的难题不是判断世界本身是理性还是非理性。


最常困扰我们的往往是,世界是基本理性的,但并非完全理性。生活是理性的,但如果完全按照逻辑来推论,却可能到处是陷阱。


它看起来有一定量化关系,却不可能完全精确地用数学公式来度量;它看起来有一定规律,却又随时充满了惊喜

 

当我们对世间万物的基础假设与真实世界出现偏离时,惊喜——或许才是我们唯一需保持的姿态,毕竟,无论如何,“希望总是来自于命运的不确定性。”


– END –


微信公众号简介:少加点班,正因为世界太糟糕,更让人忍不住想留点什么……嗯,至少是能为你的肉体带来阅读快感的东西。 我是李少加,《进化式运营》作者,一个越是陷入危机反而越是强悍的中年大叔。(ID:lishaojia2015)

责任编辑:Spencer、婉仪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