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定无法闪耀地活着了,可我为什么还要活着?”

作者:Margaret Pan
来源:译言(ID:yeeyancom)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去年年底的高分电影《心灵奇旅》。乔伊,一个黑人音乐教师,怀抱着音乐家的梦想,却囿于学校音乐教室担任一份并不重要的工作,和根本不爱音乐的孩子们在一起度过一日又一日。

因为一次事故,乔伊误入“生之来处”,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在枝头掉落的树叶,街头鼓起的排风,地铁里忙碌人群中重新萌生对平凡生活的感情。

“我注定无法闪耀地活着了,可我为什么还要活着?”今天的文章为大家分享一点平凡生活的安慰。

从小我就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能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人,不过我不知道自己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也不知道什么样的职业最适合我。

只有一件事我是确定的:我想成为非凡的人。

事实是,我并不是唯一一个这么想的人。

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中不断地感受到成为卓越者的压力。我们每天都会被一些故事轰炸,比如那个18岁的男孩白手起家,或者那个女孩一夜之间成为畅销作家。

无论这些故事多么鼓舞人心,也有黑暗的一面:它们要么让人们觉得自己很平庸,对自己 “平凡 “的成就而感到羞耻,要么使他们变得好高骛远,进入完美主义和焦虑的循环。

实际上,你不需要成为卓越的人,就能拥有有意义的人生。事实上,平凡的生活可能是幸福的关键。

原因就在这里。

01

过分的追求荣华富贵是一种病态

当你不断追寻非凡的成就时,焦虑、疲惫、抑郁也将如影随形。

“我想要扬名立万、家财万贯且有佳人在侧。”

我们应该将其称之为目标远大吗?其实,这种想法应该被称之为病态的执着,这也是产生痛苦的源泉。

正如作家、哲学家和演说家阿兰·德波顿在视频中阐述的那样:

“从这种角度看待成就似乎很奇怪,不是像报纸所说的那样,而是一种精神疾病。那些建造摩天大楼,撰写畅销书,在舞台上表演或结交伴侣的人也许并不感到快乐。那些可以承受平凡人生的人们,所谓知足的“普通人”,实际上可能是情感的巨星,精神的贵族,心灵的主导。”

我们以为,取得非凡的成就时,我们的人生才变得有意义,而实际上,简单,平淡的生活同样可以为我们的幸福带来福祉。

02

不是因为你,而是因为社会

让我们直视这个问题追求的核心。静下心来扪心自问:“为什么我迫切地想要不平凡的人生”?“这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也许已经猜到了回答:这都是社会的错。因为社会宣传了错误的形象,并推崇这样一种观念:如果我们想要成功、想要获得幸福,就必须战胜一切困难、做不平凡的事,脱离平庸。

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不够的,你还需要在同行中出类拔萃。不仅如此,即使你每个月已经能够得到可观的薪水还不够,年入百万才是最终的目标。

与那些环游世界,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新鲜的经历的Instagram模特相比,两点一线的生活就显得非常无聊了。

阿兰·德波顿如是说:

“我们的社会往往是在集体,而不仅仅是个人层面上不健康,缺乏对平凡人生的正面评价,他们们更倾向于将“平凡”与“失败”联系起来。我们认为,只有走投无路的失败者才会选择平凡的人生,而人们始终渴望在大城市的舞台中央寻找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也许是时候拒绝被世俗的想法所裹挟,追随所谓“完美生活”的脚步,开始跟随自己内心的想法去生活。其实,我的朋友,世俗的观念一直在欺骗你。平凡的人生也可以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幸福和充实的生活。

03

假如我们学会了从平凡中发现精彩?

当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我一直在努力寻找成为世界上 “非凡精英 “的路。

我不断告诉自己,到我毕业的时候,必须要想出一个完美的计划,让我能战胜统计学的困难,成为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当然,这样的计划从来没有出现过,死亡、疾病、焦虑和抑郁却不期而至。我祖母突然间离世,几周之后,我的母亲又被诊断出患有癌症。

突然间,我的生活从对未来人生的无限憧憬一下子变成在不同的医院和医生之间奔波,我试图努力支撑起这个家,想要从绝望中走出来。

所有这些经历教会了我什么?

知足常乐。人生中真正的无价之宝的不是金钱,名利或成就,而是平淡的生活,健康的身体,和睦的家庭和生活中的希望。

阿兰·德波顿完美地阐释了这一点:

“当我们学会不带着偏见或自怨自艾的情绪去看待这些时,我们已经得到了最宝贵的财富。一旦过分地去追求所谓的“成功”,最终也许会发现再多的钱也无法买来平静、忠诚、真心和纯粹。”

如果你也像我以前一样,执着于成为一个“成功人士”。

这可能是因为你忽略了生命中的真谛:平凡才最快乐,淡化世俗舆论

请记住,“有意义”和“平凡”并不是互斥的概念。你不必做任何特别的事情以求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实际上,从长远来看,平凡的人生也许才是幸福的关键。

-THE END-
作者介绍:Margaret Pan。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译言(ID:yeeyancom),发现、翻译、分享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责任编辑:小鲸鱼 木沄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