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对象,却害怕和他相处 – 回避型依恋人格|心理词条

你说你喜欢太阳,但是你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躲在阴凉的地方。

你说你喜欢风,但是在刮风的时候你却关上窗户。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害怕你说你也喜欢我…

 ——莎士比亚

“亲爱的,我男朋友来接我了,我先走了。”


“嗯,好的。”

真实羡慕啊,小a心里嘀咕着。此时小a收到一条信息提醒:“下班了么?我去接你啊?”

“不用了,我今天加班。”

“没关系,我可以等你呀,你几点结束?”

“算了吧,别麻烦了,你先回去吧,别等我了。”

……

小a口口声声的羡慕别人,其实她也有男朋友,只是她害怕和他相处。

其实小a心里也是很在意她男朋友的,本能觉得不要麻烦他,她自己也可以回家的,不用接。她觉得自己不要那么矫情,她觉得自己一个人也可以的。


其实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人,尤其是女孩子,即使是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也要保持一定距离,就像个独行侠一样。

在处理某个一般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也表现得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常常是等到下定决心,却又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想与人来往,又怕被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因害羞而不敢亲近。

自我与偏见让他们更孤独


错把“自我依靠”当独立


29 岁的乔说:“在成长过程中,我父亲不断告诫我,不要依靠任何人。他经常对我说:‘你只能依靠自己!’这句话成了我的座右铭。在接受心理治疗之前,我一直都把它奉为真理。

我曾经对自己说:‘谁需要恋人支持呀?我可以靠自己,干吗把时间浪费在另一个人身上?’我的咨询师让我看到事实,他说:‘只能靠自己?瞎说!你必须依靠别人,你无时不刻都在依靠别人。我们每个人都依靠别人。’

我认识到他说得对。这成了我生命的转折点。我放下了以往那些如同强迫症一样的观点,放下了自我孤立的想法,感觉如释重负。”

许多人就像乔一样信奉自我依靠,结果却倍感孤独寂寞。研究表明,信奉自我依靠和缺乏亲密感紧密联系在一起。回避型人士虽然自信满满的认为不需要依靠他人,可他们要为此付出代价。

由于过于自我,他们在感情中感受到的亲密感最少。他们不太愿意袒露心声,不会寻求别人帮助,无法尽情享受亲密感。

乔的情况清楚地说明,“只能依靠自己”的观念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优势。在恋爱中,自我依靠使你难以和恋人亲近、分享亲密的信息,也难以和恋人享受水乳交融的关系。

实际上,自我依靠和独立是两个不同概念,而许多回避型人士混淆了二者的差别。独立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品质。然而,如果过于看重自我依靠,认为别人的帮助不重要,我们就会非常孤立、排斥别人,错失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体验。

自我依靠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自我”。由于“自我”,你倾向于忽视恋人的需要,只看到自己的需要。结果,你难以体会与恋人融为一体的幸福感,失去恋爱的乐趣。

什么是回避型人格


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


1. 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受到伤害。

2. 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3. 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4. 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

5. 心里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答不出问题。

6. 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 在做那些普通但不在自己常规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只要满足以上其中四项,即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


上述内容你占据了几条呢?欢迎评论区里留言讨论。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特点


1、害怕被拒绝,所以先拒绝别人


比如你们吵架冷战:她担心你想放弃这段关系,又不会主动去缓和。于是她会先主动提出分手或远离你,当你和她主动示好,冷战才会结束。


2、有负面情绪就自闭


遇到困难或者压力,她都选择自己承受,即便你关心她,他也拒绝你的好意。因为在她看来,你的帮助是对她说“你的能力不行了”。


3、排斥太过亲密的关系


比如你希望和她敞开心扉,她会拒绝,认为“没什么好说的”。或者你提到你们未来的规划,她会因为恐惧而扯开话题,甚至恼羞成怒。


4、要求过高


她会对你有诸多要求,希望把你打造成她心目中的完美恋人,如果你对此有不满,她就想要换人。而当你真的变完美了,她又会因为你太优秀,而逃避你。


5、把自己搞的很忙碌


“我很忙”是她们典型的逃避借口。因为不知如何与你相处,所以选择避而不见。也因为她们缺乏自信,认为“我能力不行、价值不够高”。所以想用忙碌来证明自己。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成因


他/她在成长经历中有被父母长期忽略的创伤体验,他/她想依恋父母却一直无法实现。所以会觉得“因为我不够好,所以父母不爱我”。形成了回避型依恋人的固定思维——我没有价值。


·当遇到喜欢的人,他/她的固定思维:我没有价值,所以我配不上她。

·当恋爱很开心,他/她的固定思维:现在的开心是一时的,我没有价值迟早会被抛弃。


·当恋爱不开心,他/她的固定思维:我没有价值所以我没能力解决现在的问题。


·当与恋人冷战时,他/她的固定思维:我没有价值,所以她不重视我、不在乎我的感受。


·当主动分手时,他/她的固定思维:我没有价值所以才会和没价值的人在一起,所以才会分手。


·当被动分手时,他/她的固定思维:因为我没价值,所以她才抛弃我。


人们想恋爱的初衷就是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所以我们很难理解那些回避依恋的人为什么还要谈恋爱呢?

原因在于,他/她们是想要与人产生依恋感却不知所措。


如何和这样的“人”相处?


1、调节自身的负面情绪


他/她刻意疏远的行为,会让你怀疑“他/她是不是不爱我?”于是你会想做点什么验证她是不是爱你,然后他/她会觉得你不自信,更想远离你。造成恶性循环。


正确的方法是:首先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避免自我焦虑、恐惧,做出破坏关系的行为。然后列出你觉得他/她不爱你的证据:他三天没联系我,我找他,他表现的很不耐烦。最后找出反驳这些证据的原因:他最近有个重要的项目推进,虽然不耐烦但我们约了周末见面。


2、给他/她制造安全的空间


因为儿时阴影,他/她们始终感觉亲密关系是不安全的,是一碰即碎的。所以我们要先满足他/她们的安全感需求。


正确的方法是:对于她们,安全优先于亲密。比如每周见两次,她表现的疲惫。说明她对这种见面频率不适应。那就改成一周见一次,只要她觉得这段关系有弹性,就会自动贴近你一点点。


3、提需求前先说动机,后给空间


他/她们对自己常保持否认的态度,且及其敏感。所以容易把别人的行为解读成对自己的否定。比如他/她会回避讨论你们之间的矛盾,认为你对他/她的不满是不爱他/她。如果你执意要说清楚,等于增加了新矛盾。


正确的方法是:先说动机:上周我们因为***有了小矛盾,我认为找出解决的办法就能避免再出现这个矛盾。我的看法是……然后想了解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再给空间:如果你现在不想说我不勉强,等你什么时候想和我说了,你可以告诉我。手机或者当面都可以。


4、帮助她了解自己的回避型行为


他/她们可能对自己的这种行为不自知,因为从小就习惯于遇到亲密关系的问题就自闭、逃离。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圣母”,只付出而要求他/她做出改变。这样身处于这段关系中的我们也会很累。


正确的方法是:不直接要求他/她改变,而是让他/她明白自己不适时的反应方式是因何而来,会给伴侣造成怎样的感受。当他/她意识到自己这样确实是问题,那改不改变就看他/她了。


如何帮助自己摆脱回避的状态?

1、遇到困难感到压力,告诉自己没事的


你已经习惯于自我否认,认为事情搞砸就是废物。没人会喜欢废物,自然也没人会喜欢你。


此时你要记住:没有人是每次都成功的,发生挫折时,告诉自己没事的,只是这件事没做好,并不会对自己的整个人生造成任何影响,下次做好不就行喽?


2、在亲密关系中规划好自己的情绪界限


你表面高冷,不可接近,其实内心特别自卑,也特别在意恋人对自己的行为态度。所以当对方出现一点令你不适的行为,你就会觉得“我果然不值得被爱”。


此时你要记住:他的行为可能只是无意之举,不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建立在他的行为之上。稳定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这件事没自己想得那么严重。


3、正视自己的感受


你可能因为早年的创伤而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感受,面对很多应该生气的事,你会觉得“自己不配生气”。然后心里一直堵得慌,直到麻木。


此时你要记住:只要你觉得自己可以生气,那就说出来。说不定对方也和你一样认为这件事确实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你的恋人是能包容你的,所以与其闷着别说,不如都敞开心扉,彼此都会感到舒服。


4、学会柔软的对待另一半


你可能面对别人热情的邀约不知所措,因为你其实不想去。可你又担心你的拒绝会让对方不再对你热情。于是你就很强硬的拒绝,或者干脆不回复。


此时你要记住:除了极端的强硬,你还可以试着柔软的拒绝,比如“我今天状态不好,不想出去,我下次找你好不好?”答应别人会主动找的话,一定要说到做到哦~不要觉得“我没价值才要舔着脸去找别人”,其实在别人眼里你是“事事有回应”的优秀恋人。


我认为很多人不是不想恋爱,是不知道如何去恋爱,或者说因为童年期对父母的依恋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导致自己对于亲密关系的恐惧。甚至会错误的认知自己的“独立”,认为自己并不需要别人。


而当今社会女性的地位逐步提高之后,独立女性的出现,更加使得这部分对“独立”的错误认知。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有独立的经济能力,社会地位,根本不需另一半,可是,除了物质生活之外,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也是需要情感的交流。


所以,希望大家再了解什么是回避型人格之后,对自己能有一个重新的审视,要知道自己究竟是回避型恋人,还是真正的独立人格?


参考文献: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钱怡铭.变态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邴盛男,石伟.    对回避型人格障碍认知发展历程以及诊断标准的综述.  CNKI   2011
《熊哥情感研究所》【爆漫画】编剧:饭小团  绘画:一只呱
原创:婙莛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