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想出去上班

我是两个男孩的妈妈,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我就开始居家带孩子,到今年,已经十五年过去了,在这十五年中,每次被孩子们的琐碎生活折磨到焦虑抓狂的时候,我就想:好想去工作啊,那样也许就不会这么烦了!

平静下来之后,还是继续生活琐碎,打扫房间,照顾孩子,计划家用,搭理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了心理学之后我才逐渐意识到,原来我那么希望出去上班,是因为我觉得家里的这些事都是无意义的,起码这些事可做可不做,没有任何的价值可言。而家人亲戚也都会说,你整天什么都不做,一定很幸福。

但是我不是这样的感受啊,我觉得我很忙,我的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送孩子上学,回来打扫房间,洗衣服,马上中午接着做饭,收拾了厨房,想稍微睡个午觉,都要权衡一下,下午的事会不会耽误,还是别睡了,一不小心说过头,就不好了等等。


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偶尔放松一下自己,看和剧,都要挑短的,心里也想着看完这个再也不看了,太浪费时间。

在我的意识中,我每天在做着的事,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基本就是一个坐吃等死的状态,但是又好像在这个无限循环中身不由己,无法停下或者换一种生活方式。


而解读了自己的潜意识,才明白我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也不可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所以宁愿做着这些无用的事,也不敢去真正的走出去,去做一些可以检验自己能力的工作,害怕真的看到自己的无能和失败。

所以我画地为牢,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梦想着可以在家庭以外,有自己的一个天地,去展现自己的能力。也每天催眠着自己,告诉自己我什么都做不好,不可能有人需要我,没有地方会容忍我的错。无时无刻的天人交战,让我觉得生活无趣,梦想无望。

直到这两年,我才敢去规划自己的未来,在孩子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时候,我也可以真正的走出去,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我开始学习心理咨询技术,我开始报考成人大专。虽然怀疑自己、觉得自己还是没有能力的声音还会出现,但是我可以接纳它了,一边安慰了内心那个不安的自己,一边继续努力下去。

忽然想起黄正昌老师的那句话:


摧毁一个孩子的自信是很容易的,但是让这个孩子重新建立自信,却非常的困难,我就是那个被摧毁了自信的孩子,虽然现在我终于可以鼓起勇气去探索自己,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我知道内心的不安依然魂牵梦萦。

在经历了整整两年的心理咨询理论的洗礼,我的一些扭曲的、病态的、毁灭性的信念减少了,甚至消失了,我现在可以做一些真实的事情去为自己的未来铺路,可以尝试去一些心理机构走走看看,也表达自己想要融入的心愿,虽然目前仍然是探索阶段,但是内里有了力量,有了底,觉得那个梦想已经不再遥远。

童年的那些评价、内心的过渡敏感,让我一再让自己封闭,也正是有了这些经历,我更懂得那些外在的评价是多么的伤人,那些痛苦的记忆是多么的难忘,甚至刻骨铭心。


也是这些经历,让我内心极其的敏感,能有敏锐的去察觉别人内心的感受和痛苦,也明白如何才能让别人感到被支持和理解,被安抚和接纳。任何的苦都可以变成宝贵的财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对孩子我也慢慢的明白他们更需要什么,受伤时的安慰,害怕时的理解,失败时的愤怒,喜悦时的分享。哥哥更加开朗、豁达,变得喜欢和我谈论学校和同学,不再沉默,孤独、远离人群。弟弟也活泼、热情,善于表达,和小朋友的玩乐中也很细心,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的界限。

孩子的变化,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大的信心,毕竟我在这份心理试验田里,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和孩子们、家人的相处过程中,去理解自己和别人,也明白了那些陌生的理论知识,让我从一个只有理论的生活“低能儿”走向今天,可以成熟的应对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情绪表达,内心感受,同理别人。

所以现在我对自己越发自信了,也相信我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不再是一种无望的痛苦的悲情循环。

原创:木兰木兰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