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感受的下面,藏着我们的真心!

心与脑,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的能量。除了这两个部分,其实还有一个部分,就是“灵”,也就是一个人的灵性。一个人的全面成长,一定是心通,脑通,灵性通。


这三个部分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心是人的情感能量,脑是人理性的能量;灵,则有更高的维度,是人与万物链接的部分,这个部分三修的体验不多,所以暂时不去谈论分享。

我们用得最多的,最发达的,是脑的能量。这个可能跟一个人需要理性的判断,才能够在环境中生存有关系。

理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只有理智,在心理学上,我们说这个人是超理智的。


超理智的人是怎么样的,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碰到过不少这样的人。


男人,很多是超理智的,在很多男人的世界里,逻辑、道理是最重要的。所以,很多女人很受伤,因为女人多用心(情感)。一个用心,一个用脑,无疑是一颗红心对上一块木头。

当然,并不是说,男人就是走脑的,女人就是走心的。三修讲的,只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也是相对而言。也有很多人,看似走心,却不曾真正地触碰到自己的内心。


著名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有的人25岁已经死了,75岁才埋葬!


如果只用脑生活,缺少心的投入,我们就会像富兰克林所说的,25岁死了,到了75岁才埋葬,活成了行尸走肉的一个人。在生活中,我们有多久没有倾听过自己的心呢?


那么,如果发现自己确实很少走心,怎么办呢?


如果真的是如此,也不必苛责自己。因为心,一直都在。只是你没有关注到它,没有将它唤醒。唤醒它就可以了。


唤醒自己的心,其实是有一条捷径可以走的。那便是觉察,觉察自己内在的情绪感受。情绪感受的下面,藏着我们的真心。所以,我们需要回归到自己的内在情绪感受,去看到它,接纳它,转化它。

三修非常喜欢中国的经典《中庸》对觉察情绪感受的描述。《中庸》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说就是在我们内在的喜怒哀乐将升腾而未升腾的时候,我们就觉察到了它,我们就处在一个中的状态(暂且理解为中正状态,就是不会被自己的情绪感受所控制,占据),我们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而不伤害到别人,又不伤害到自己,就叫和(和谐,系统平衡)。


这个是中国古人对待自己的情绪感受的智慧,也是对待自己的心的智慧。中庸之道,其实也是和谐之道,一个人内在与外在的和谐,一个人心与脑的和谐。


古人推崇“内圣外王”之道,其实也是一个人的成长之道。一个人只有内在丰盛了,心能丰盛了,才有足够的能量参与到社会的构建当中。


那么,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条通往打开心能的捷径——觉察内在的情绪感受。清晰,明了地照见自己当下的情绪感受,而不被情绪感受掌控,占据,这是唤醒我们真心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先照见了它,我们才有机会了解它,倾听来自内心的声音。


谈到了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比较关心,如何提升自己的觉察力。


昨天在群内,有位群友做了一个很形象的隐喻,说心一直都在,就像腹肌一直都在,只是没有练出来。我们的觉察力也是如此,一直都在,只是没有练出来。


觉察力,是可以在生活当中训练出来的。这里,三修也分享一些关于训练觉察力的小练习给到大家。


1、负面情绪升起时,暂停3秒钟,做深呼吸,看只是看,再决定如何处理


2、克制冲动,吃第一口食物时,暂停3秒钟,才吃到嘴里


3、吃东西时,刻意把手机收起来,避免边吃边看手机


4、洗澡的时候,把眼睛闭起来,用心感受整个过程,你的身体如何运作?并充分感受洗澡的感觉


5、读一篇文章,遇到“我”字,读“哈哈”


以上练习,需要刻意训练,坚持训练,才能够见效果。

也祝每一位有缘看到此文章的朋友,早日“明心”!







文:三修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