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有共同语言,但是年龄差距大,要不要继续?

这里是壹心理互助社区出品的音频解惑节目,听一个心理锦囊,解决一个心理问题,我是叶紫苏苏。

  

现今社会,忘年恋、姐弟恋越来越常见,有句话说“真爱面前,距离不是问题,身高不是问题,年龄更不是问题。”


但具体到个人生活的现实层面中,却总会遇到各种问题。


有个来访曾经问“我和她很有共同语言,但是年龄差距大,要不要继续?”


他描述的问题很多很现实,比如自己的事业还在上升期,还不想结婚要小孩,会不会耽误对方;自己父母无法接受未来的儿媳比儿子大;有时候聚会,别人也会有异样的眼光……


我问他,那你自己呢?

 

这的确是大多数年龄差距大的情侣会面对的问题:别人异样的眼光,父母的异议,以及对未来结婚生子的安排……但唯独没有提他自己,他自己想要怎样的恋爱或者是亲密关系。

 

恋爱要不要继续,这是自己的人生抉择,别人回答不了,我们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但这肯定不是来访想要的答案,他来问,其实也是想找到合适的论据支持自己。

 

这个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因为爱情本身就是多元的,因人而异的。是否要继续一段关系,取决于你对关系的满意度。

 

亲密关系满意度


当产生一段关系要不要继续的时候,首先可以先想想自己对这段关系的满意程度,一段亲密关系是否满意不在于他人怎么看,而是在自己的感受,自己是否愿意经营。


其中的关键就是,自己觉得亲密关系中什么最重要?物质、面子、还是自己的感受?


就像歌曲里所唱:恋爱不是简单的请客吃饭。意思就是,高质量的恋爱、婚姻关系都是需要经营的。


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决定了在亲密关系中的需求不同,需求是否被满足也就决定了是否满意,是否愿意继续经营。


比如:性与繁衍的需求,被照顾的需求,安全需求,愉悦需求,被尊重的需求、家庭的需求……在关系中,需求与得到的一致,满意度自然会提升,也就更愿意在关系中继续付出和经营。


有共同语言,可能满足了爱情中愉悦需求和被尊重需求,或许无法满足性与繁衍的需求,这时候就需要自己去判断,自己最首要最重要的需求是什么。


也可以用爱情三要素去帮助自己判断。


爱情三要素

 

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总结,一份真爱,就是一个{三体问题}:一定要处理好三个元素的关系,你才能踏踏实实爱一辈子。


这三个元素是激情、亲密和承诺。

 

激情是爱情中的一大要素,它是一种渴慕与对方结合的心态,是一种强烈的渴望与需求。这种强烈的冲动来自于身体、来自于性、也来自于我们的情感需求。


激情不仅仅是性,也是情感层面的高峰体验。比如我们迷恋某个人,热恋中的感受……


一般情况下,激情是一段爱情的开始,它让我们的大脑被激活,身体分泌多巴胺,我们会认为对方就是自己的理想恋人。

 

激情会让我们产生与对方亲密的行动,而亲密也会促进情侣之间的激情。

 

“亲密”是两个人在共同经历了一段时间后,愿意卸下伪装、真诚相待,是在关系中能心心相印,灵犀相通的因素。


当共同的经历越多,会发现积累的共同语言更多,也就是常说的三观一致


在这个阶段,会为对方着想,看重对方,互相分享,互相支持,这种,这种感受令人舒畅,感觉我们在关系中被看见了,被照亮了。

 

当激情和亲密存在时,会不自觉地产生承诺的想法,而在这个时候,也往往是关系中双方开始纠结的地方.


承诺会让两个人愿意为对方负起责任,真正从“你”和“我”走向我们,用时间、未来去让爱情长期存在。

 

但承诺也是最难的,因为承诺往往在现实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当你不想承诺时,需要回到自身,到底是被什么卡住了。

 

重大抉择自己做主

 

当你在考量要不要继续这段关系时,或许是当我们在关系中遇到了问题该如何做决策,就像是一条旅途,走到了分岔路,两边各有千秋,走哪边都似乎会有遗憾,这个时候,一般你会如何做决策呢?

 

你会发现,现在的关系就像是这段旅途,你们有共同语言,一路很开心,但现在遇到了分岔口,你们不得不去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去学会做决策。

 

而在关系中,或许可以尝试一下SWOT这个决策模型,即关系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这是一种理智的思维方式,你可以列出目前这段关系的构成,比如:


优势:两人有共同语言

劣势:年龄差距悬殊

机会:未来能够一起成长

威胁:可能父母不同意


这个模型可以帮我们做出现实和情感方面的分析,引导我们知道自己面临的具体问题,并做出实际决策。


但很多时候,情感并没有如此简单,记得《老友记》中罗斯列出了现女友的各种优势,唯一的劣势是她不是瑞秋。而就这一条劣势,就足够让之前的优势全部不存在。这就是情感的力量,所以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想要的也就不同。

 

你的答案,就在你的心中。

 

感谢收听本期「心理锦囊」,想听更多心理学内容,欢迎加入壹心理互助社区。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