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教练 | 你是爱他,还是缺爱?

28岁的珊珊至今单身,她给我讲她的故事,发生在八年前的大学校园里。

 她说,“今天看来,我当年是个闷骚的女生,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我暗恋一年的另一个专业的男生,发短信给我表白了。

 

狂喜的感觉像中了彩票。在自习课上,心都要跳出来了。

可是冷静下来之后,我却告诉自己,不可以答应他。他还不了解我,只是一时冲动。

我明明很喜欢对方,会在球场边看他打球,从他身边经过就感觉怦然心动。


但我真不敢承接住这份感情,怕失去,怕受伤害,怕别人的目光,总之就是恐惧战胜了本能的喜爱。”“然后呢?”我问道。

“他的性格比较粗糙,看到我回绝的消息也没有太多反应。我心慌了。我还想和他继续交流,好不容易他主动和我联系。我这算不算绿茶啊?不答应,又交往。”

 珊珊苦笑了一下。

我也笑了,“你的道德标准真是从小培养的,把你塑造成了外界看来的乖乖女,内心又渴望爱,而不敢尝试。你这当然算不上绿茶,因为你的确是内心太纠结恐惧了,而不是故意去吊着对方胃口。”

珊珊继续说,“我们交往了也就一个月吧,谈天说地,可是内心我期待的情感交流并没有深入。我希望能够遇到可以在灵魂上共鸣的人。

我在精神上渴求的太多,而他好像只是希望发展实质性的恋爱关系,并有肌肤接触。今天看来,这是很正常的男生荷尔蒙需求。但我心里总有距离感,也没有答应他。

慢慢地他对我疏远了,几乎不主动联系了。


这下,我内心的恐惧爆发了。我觉得我被抛弃了。表面上,我的行动,感受没有什么变化,淡淡的,外人看不出我有什么波澜。


内心里,我觉得自己像被世界丢弃的溺水儿。即使我们之间并没有任何确定的关系,甚至连朋友可能都做不成,但我更加强烈地希望他能够重新关注我,喜欢我。

这成了一种近似病态的奢求和执念。因为现实中,我几乎很少见到他。他也不再和我短信了。他算渣男吗?好像也不是。因为我不符合他的需求,疏远我也很正常。”

我问道,“你这种执念持续了多久?”

珊珊陷入沉思,“很久。有五年的时间吧。我是不是很傻?”

“那你确定真的很爱,或者说很喜欢那个人吗?”

珊珊黯淡的目光里又亮了起来,“我已经迷失了,不知道自己是在渴求他的喜欢,还是在求不得,就像在大海边捡到的珍珠又消失了,但我还要把它捡回来一样执著的小孩子。


我们毕业后天各一方,我给他发过信息,他回复的很敷衍。

我不知道我怎么会这么‘jian’呢?好像不受控制,执著地去联系?好像存有奢望。

直到有一次出差的时候,我路过他在的城市。还是又联系到他了。

他即将结婚了。我并没有想破坏他的感情,他也对我非常客气和疏远的态度。


我看到,他的思维方式,他的工作,和我,像是在两个世界中。

他是比较自我的,关注的点也比较窄,充满了自得感。

可以说,在现实中,我们毫无共同语言,甚至不会是朋友。


我这么多年的情感投入,就是是个傻瓜,只是迷恋自我的幻象而已。


只是用了一种愚蠢的方式,来给别人造成困扰,也给自己带来痛苦。

我喜欢的,根本不是他,而是缺乏被爱照料滋养的自己。


在我小时候,爸妈很早就离婚了,我爸也很少回来看望我。这让我对异性产生了一种依恋、好奇和渴望靠近又惧怕被抛弃的感觉。

在同学们看来,我是个循规蹈矩的乖乖女,又比较克制保守,男生缘也很一般,很少有男生朋友。他们也许觉得我无趣,也许觉得我难以靠近。”

我问道,“你是怎么体会到这些心路变化呢?”

珊珊说,“曾经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一个点上,就像等待纸被点燃,可是换来的是冰冷的回应。遇见的人多了,看到的事情多了,心里的门槛儿,好像松动了。”

尤其是我真的见到了他,才发现人和人的频道,需要看不见的东西。我毕业后进修、学习、摸索,这些经历讲给他听时,他觉得没有必要。女生安稳嫁人就好。

这种封建的思想,和他的生活背景也相关。我们根本就没有过精神的交集。只是在我渴望爱,他渴望释放的年龄,相遇过而已。”

珊珊的情感经历总体比较单一,在经历了有好感的男生追逐自己时,既想迎接又担忧逝去的矛盾心理中,感情渐行渐远。

而实际上,她对对方的感受,是建立在模糊不清的认知基础上。懵懵懂懂以为是真爱,实际上连深入了解都谈不上。


直到多年后,她开悟,人的性格、认知对双方的情感基础有多重要。


当有好感向她投递过来,而恰恰又是她注重颜值的年龄中,自己暗恋的。

她的内心就像渴求爱的沙漠遇见绿洲。

于是,她竭尽全力要留住这份虚幻的情感。

她有很多内心戏,都是少女在心智不成熟时期的幻想。

还在诘问和疑惑,用当下流行的一些热词来对号入座,比如自己是否绿茶,对方是否渣男,等等。


这些词汇本身带有标签和格式化,以偏概全。


现实的剧情中,我们受生活阅历、成长环境的影响,甚至是潜意识中在主导自己的选择而不自知,有时候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对于珊珊来说,比较好的一点是,她在慢慢地心智成熟,有了对自己的观察。

当她能够走出这份感情的执念,相信她会减少很多心理包袱,迎接新的情感到来。

作者:Melody曾婷,积极心理&思维教练,致力于亲子教育、情感咨询和自我成长领域。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传播系硕士;CoRT(Cognitive Research Trust)系统思维训练认证高级讲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认证家长讲师;中科院心理所教育心理学研究生;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指导师培训班混合教学方式结业;两次在TEDx演讲平台发表“女性成长思维”主题演讲;微信公号“女性成长思维”。文章发布于千余家在线平台,如人民日报夜读、读者、作家导刊、家庭、中国教育研究等。一对一咨询Wechat:37035772。

排版: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