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观察:你被忽视了吗?

木心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我嫉妒那个活在诗句里被珍视的“人”,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你我,常常免不了是要被忽视的。然而,不了解“忽视”,我们也可能会制造它,或者被它影响。

一、

心理学研究“静止脸实验”

婴儿通过妈妈的眼睛,看到自己。妈妈对婴儿笑,婴儿看到的自己就是可爱的。妈妈对婴儿发火,婴儿看到的自己就是可憎的。妈妈对婴儿视若无睹,婴儿看到的自己就是不存在的。这一点在著名的心理学研究“静止脸实验”里,有过清晰的呈现。

一岁的婴儿,起初和妈妈一起玩,婴儿活泼爱笑。突然,妈妈的脸静止了,婴儿变得多动,想要引起妈妈注意。失败后,婴儿崩溃大哭。妈妈及时笑着用安慰的语气和姿态重新跟婴儿互动,婴儿破涕为笑。

在这个实验里,如果妈妈没有及时去安抚婴儿,继续忽视,婴儿最后也可能会停止哭泣,但那已经是苦累后绝望地自闭了。即就是世界不回应我,不理睬我,于是我不再向世界发出我的声音了,也不再想要和世界打交道了。

点击这行小字,可以观看“静止脸实验”

二、

忽视型教养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提出了家庭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即要求性和反应性。二者两两组合,就产生了四种教养方式。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即是指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低,对孩子的反应也很低。用俗语说,就是“放羊”。


一般认为,忽视型是四种教养方式中最差的、最孩子伤害最大的。因为哪怕是高要求、低反应的专制型教养方式里,孩子也是可以与父母有所链接的,只是说那个链接质量不那么高,更多的是批评和指责罢了,而在这样的批评和指责背后,孩子也是可以感受到些许父母对自己的重视的。


因而,不好的关系远胜过没有关系。而在忽视型教养方式里,管你好不好,我都不跟你“玩”,因为我看不见你,你的好坏与我没有关系。很多学生来访者说很怕被父母期待,但更怕不被父母期待,因为前者代表了达不到的高要求,而后者则意味着完全放弃,切断关系。

三、

被忽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犹如“静止脸实验”中看到的那样,被忽视会引发婴儿一系列的行为问题、情绪问题。浮生如斯。这些问题可以演变成学生的打架、辍学,以求父母关注;家庭主妇的抑郁、焦虑,以求家人关注;成年人的酒精成瘾,以求自我关注,即回避人际关系。

此外,被忽视对亲密关系的影响是通过个体的依恋风格呈现的。稳定被忽视的孩子,会形成逃避/冷漠型的依恋风格;忽而被关注,又忽而被忽视的孩子,会形成焦虑/矛盾的依恋风格。而个体早年在母婴关系中所形成的依恋风格是可以预测个体成年后在亲密关系中的择偶倾向和相处表现的,因为依恋风格一旦形成,并不容易改变。

焦虑型和逃避型容易互相吸引,点击这行小字了解更多


四、

被忽视的自救指南

被忽视的人,往往也会忽视自己,比如一位在忽视中长大的年轻的女性来访者不知道自己脸上的青春痘是好些了,还是又冒了几颗,因为不照镜子,不看自己的脸;另一个在忽视型养育环境中成长的来访者,把自己的身体搞得很差,因为她对于照顾自己的健康这个概念是没有意识的。

这时候,如果能有关注他们的人出现,带着他们一起去重视那个不被看见的自己,他们就会越来越懂得如何关注自己。比如,来访者可以在咨询室里找到咨询师一起去面对与转化被忽视的感觉,重新去不断获得与感受被重视的体验。(以下咨询片段纯属杜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我昨天找了我妈妈一天,她看到了我发的短信、电话,置若罔闻。晚上十点多,我终于忍不住,打电话过去,她秒接,说她自己在网上挑耳环。我气得声嘶力竭,一顿大吼后,一边洗脸一边哭,分不清面部的泪水和自来水哪个更多一些。今天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戴上耳机,还是止不住的掉眼泪。”

“你是气哭了吗?”

“接电话的当下我是真的气,气她总是这样冷漠地对我,就好像我是不存在的一样。但是,今天不气了,今天只是委屈。老师,我今年28岁,受不了她的忽视,你说8岁,8个月,8天,8小时,8分钟的我呢?我至今记得,我和我弟弟在卧室里大声哭泣,而我妈妈悠悠然地坚持蒸完了自己的馒头才过来看我们,呜呜呜……”我的来访者泣不成声,妆都花了。

“不被看见的感受确实是很折磨人。你先是很生气,用吼叫去攻击妈妈,这让我感觉你跟你妈妈一样,是很有力量感的大人。今天你变得很委屈,想起了更弱小时候的自己。当你刚才谈到小时候被忽视的时候,你哭得像个真正的孩子一样手足无措,我感觉好像你变小了。”

“你这么一说,好像是变小了。我其实经常有委屈的感受,好像自己就是一个无助的、无力的,总受欺负的小孩子。”

“嗯,为什么经常是委屈,而不是生气呢?”

“我不知道。好像生气是大人的反应,委屈是小人的反应。我可能就是觉得自己很弱吧。”

“我同意你说的。生气是势均力敌的两个人格平等的大人之间的情绪,委屈是人格很弱的一方向人格强大的一方讨东西没讨到的感受。”

“那我也不弱啊,我为什么总要让自己产生自己很弱的感觉呢?”

“多好的一个问题呀!为什么呢?”

“难道是我小时候总在角落里,丢了都没人发现那种。所以,我想让自己回到小时候,给大人一次又一次重新看见我的机会?”

“嗯,好像是这样,可惜他们总是没能看见你,你就得总让自己产生很弱很无力很无助很委屈的感觉。”

“哎,他们是不会改的,他们一辈子都这样,他们都不觉得自己错,只会说我脾气大。”

“那遇着这样的父母,你以后打算怎么办呢?”

“我给他们机会,没啥用,一来是他们不需要这个看见我的机会,真正需要这个机会的人是我,不过那是小时候的我了,现在的我也不需要了,我有你了,嘿嘿。二来是我打算在我真的有被他们看见的需要的时候,我就用大人的方式去给自己赢得目光,小孩式的讨要目光对他们无效,要不我也不能委屈这么多年了。”

“真是很好的领悟和总结呀,不去期待别人给你目光,而是自己努力去给自己赢得目光。想想这样的话,你的生活应该会发生很多不一样的变化吧?“

”应该会吧,我现在还说不来,毕竟我以前没有这样生活过,也没这样想过。“

”那你好好想一想,下次咨询我们一起再谈”

文:赵咪咪  (心理学本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婚姻家庭咨询师、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校心理学教师、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市年度心理咨询先进个人。2010年进入心理行业,先后全职就任于心理研究所、大学心理咨询室、国内最大婚恋平台、全国连锁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微信1039532977)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