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议案:政协委员建议将学生心理治疗纳入医保

文:喜猫
来源:微信公众号:心榜(ID:psytop)
原文标题:又一学生心理健康议案出炉:政协委员建议将学生群体心理治疗纳入医保

你好,我是心理界乖巧的喜猫。

今年的两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对广大的心理人来说,最关心的,当然是会上会出现多少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提案。

昨天人民日报就发布一条两会消息:洛阳理工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马珺建议将学生群体心理治疗纳入医保!

马珺表示:


学生患精神疾病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当前很多地区精神疾病的治疗没有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应尽快将心理治疗有序纳入医保范围,或者针对学生群体实行心理治疗费用减免措施。

消息虽短,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心理治疗纳入医保,这两个关键信息,相信还是引起了不少心理人的关注。

从这个消息中我们能看出些什么呢?

 01 


就像马珺委员所说的,精神疾病治疗“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以中度以上的抑郁症门诊患者为例:

其药费支出为16~17元/天,重度患约为20元/天,叠加起来每月约为600元;如果再增加一些镇静安眠药等辅助药物,每月约为1000元。

最贵的部分通常在检测阶段,加上抽血化验、核磁共振,费用可能会超过1000元。

但如果需要住院,则每月的费用为从1万到3万元不等。

而且精神疾病的治疗,往往还涉及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

目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费用来看,医院的咨询费用相对较低,不过非常难预约。

其他机构的咨询,国内专业心理咨询平台的报价,一个靠谱的新手级咨询师,每小时收费400到600元;

成熟的心理咨询师(3000小时以上的咨询经验),报价在600到1000元;

资深、专家级的心理咨询师每小时收费可以高达2000元。

以每周一次的频率来算,半年内的咨询费用至少也将近上万。

门诊、药物、咨询疏导、物理治疗、住院费用,这些加起来,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根据一项针对上海某三级精神病医院住院抑郁症患者经济负担的研究,调查对象的年人均总费用超过7万元。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王勇就表示,抑郁症目前已经成为所有疾病中病患家庭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

 02 

一方面是居高不下的治疗费用,另一方面,是青少年学生正变成精神疾病的高发群体。

2021年3月18日,《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便指出:中国有24.6%的青少年抑郁,其中重度抑郁的比例为7.4%,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被抑郁所困扰。

去年5月份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数据显示:中国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四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6%。

近些年来,学生跳楼、服毒等自杀事件也屡屡登上报端。

为了保障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从去年七月开始,国家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发布《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将心理健康纳入公共必修课,要求学校配置一定数量的心理教师;

颁行“双减”政策,取缔各种课外补习机构,递减各类考试,以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将抑郁症识别纳入学生健康体检……

这一系列政策,目的都是从源头加强学生心理健康。

本次将学生心理治疗纳入医保的建议,可以看成是对这些政策的一种补充:

一边从源头改善,一边切实减轻学生家庭因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困难。

03 


这不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第一次引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注意。

在去年两会上,就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要求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

而去年的一系列政策的颁发,也确实对这些建议做出了回应。

所以,我们有理由期待,本次两会上马珺提出的这些建议,也能在接下来的政策中得到回应,学生心理治疗的医疗保障问题也能得到政策的支持

同时,从近年来的趋势来看,学生心理健康成了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我们同样有理由期待会有更多方面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保障的提案会出现,包括许多心理工作者关心的如何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待遇

另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则是心理治疗纳入医保的问题。

卫健委2020年底公布的数字,表明我国心理疾病的识别率却不足10%,就诊率则不足3%。

其中,治疗费用的昂贵是主要原因之一。

而近年来,国家也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推动心理治疗纳入医保。

如去年广东省就实施了全省统一的、准入法管理的诊疗项目、医用耗材目录,把“心理治疗”纳入医保基金支付的范围。

这一次政协委员提出学生心理治疗纳入医保的建议,如果能得到落实,我们也可以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地区与群体,甚至全民的心理治疗费用都会纳入到医保报销

这对持续培养大众的心理健康消费习惯,推动国内心理治疗/咨询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值得每个心理人重点关注。


我是喜猫,关注我,第一时间掌握心理行业资讯


作者简介:喜猫,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榜(ID:psytop),200 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