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你就毁掉你” | 分手中的情感暴力

文:简妮
来源:社会学了没(ID:socialor)

得不到你就毁掉你

 

在近期收到的读者留言中,有一则消息令社长和编辑部的小伙伴们感到揪心。

 

一位女孩来信说,


她与男友从高考结束开始在一起,目前已经三年多了,由于在不同的城市读书,他们的生活开始走向越来越不一样的轨迹:女孩活泼外向,时常在校园里参与社团或学院活动,和很多同学的关系都处得不错。这让她性格内向的男朋友越来越不适应,也越来越焦虑

 

男友刚开始对她提出感到“陪伴的时间少了”、“别人对你来说更重要”,后来开始在电话里用侮辱性的词语谩骂女生的交友行为、从异地赶来对她的生活横加干涉,甚至是只要女孩和朋友出去玩,他就会一整天一整天地不回信息,以“失踪”的方式表示生气。


女孩开始感觉到这也许不是一段健康的感情,便提出了分手但男生不仅扬言要将她的私密照片公开,还威胁她“你如果不是我的人了,我绝不会让你好过”

 

我们满心期待一段感情的开始,小心翼翼地呵护它的发展,却总想不到它会如何结束。


有些猝不及防的、无法预计的、令人绝望的结局,常常会给分手双方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是危险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那些我们有可能听过、见过甚至遇到过的,分手时的情感暴力



分手中被忽视的情感暴力

 

  • 美剧《绝望的主妇》里有这样一段超市枪击的剧情:


    家庭主妇Caroline在风和日丽的一天开始了她的日常:给丈夫准备烤果馅酥饼、在花园里给家里的狗狗洗澡、为她的非洲紫罗兰浇水。


    但当一位邻居来告知她,她结婚多年的丈夫有了外遇时,她开着车来到丈夫工作的超市,在超市里誓要枪杀她的丈夫,并绑架了同一个镇上知根知底的十几个邻居好友,最终酿下了一死多伤的惨剧。


编剧为Caroline配的一句画外音却一瞬间让人对这个悲情人物有了一丝理解:


“From that moment on,Caroline felt nothing really mattered anymore.


从那一刻起,Caroline感觉到一切都不重要了”。


一个普通的中年女人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从浇花买菜的家庭主妇变成了冷血无情的枪击凶手,这个突然的转变令所有观众唏嘘不已。


她什么会有如此转变,在平日的生活中,这颗定时炸弹从来没有被发现过吗?

 

答案是:有,但是这些提示“危险”的信号并没有引起她足够的重视。

 

亲密关系中常见的暴力类型有两种:


一种是应激性的情境性伴侣暴力(Situational Couple Violence);


另一种是源于控制欲高压控制暴力(Coercive Controlling Violence)


这两种暴力的类型都可能在分手时对伴侣造成伤害

 

  • 情境性伴侣暴力指的是伴侣双方由于无法处理好感情的分歧而产生的应激性暴力举动。它是由特定情境激发的,由一次争执、一次分手而引起的谩骂、诅咒、背叛、肢体冲突等等。

    分手时由冲动和不理智造成的伤害,大多属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会分手,都是你的错!”情境性伴侣暴力常被误以为是对方“太激动”,而无法意识到这是一种情感暴力。

 

  • 第二种是由极高程度的控制欲引起的高压控制暴力。例如对伴侣的操纵、指责、孤立、贬低、威胁、肢体上的惩罚、经济和生活上的控制。


    这种类型的施暴者极易在分手时产生毁灭对方或是同归于尽的想法“得不到你,我就毁了你”就是这种暴力的典型代表。社会学家Johnson 最初把这种暴力称为“亲密的恐怖主义”,它与亲密关系共同生长,直到分手的那天,共同走向玉石俱焚。

 

知乎上曾有一位匿名网友讲述了她曾经遭遇过的恐怖的分手囚禁。

与男友分手后,对方不仅不依不饶、百般纠缠,甚至还下达了死亡威胁。尽管她选择了连夜搬家,对方依然像鬼魂一般找到了她的住处,还在一天夜晚,带着刀、绳索,乔装成快递员引诱她开门,实施绑架。


她被逼着给公司请假、跟家人朋友报平安,事实却是在出租屋内忍受着男友的性虐待、殴打和恐吓。直到第九天的深夜她趁对方深睡,割开绳子冲向保安亭报警。


最后男人被抓,她依然无法从被囚禁的深渊中走出来:


“到了今天,我还是会梦见他绑着我,梦见自己要死了,醒来就想哭。”


曾经同床共枕的人,一朝分手就变成了恶魔,虽然还能记起点滴的甜蜜,却总也猜不到坠毁的原因。


为什么会有分手情感暴力?

情感暴力产生的原因是很多元的。对于分手的不接受、抗拒、控制欲都有可能激发人心里的恶魔。

 

社长想起了身边一个叫静文的朋友曾经的遭遇,分手多年后她才肯说起分手的场面:


他们交往三年半,已经同居。因为男生时常有意无意地限制她的生活,使她忍无可忍萌生分开的念头。尽管这个男生常常约束她的行为、对她指手画脚。


但是没有一个感情中的施暴者是永远暴力的,当他一次次展现出认错、道歉或是其他好的一面时,静文时常因为心软或“好了伤疤忘了疼”而中断她的分手计划。


终于,静文想出国深造,男生死活不让,女生无奈之下提出分手。前男友不光将她的所有东西都从处所扔了出去,止不住地对她进行侮辱性地谩骂,还对她进行了肢体上的暴力,推搡、踢踹她。

这一次的分手暴力行为并非没有迹象可寻,男友对静文的控制、占有和谴责其实在他们之前的生活中就能找到痕迹。


当这些因素一旦被分手激发,就会由一个细小的缝隙变成一片巨大的黑洞,吞噬掉这个人的理性、判断力和是非观,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为什么情感暴力会在分手时被放大和爆发呢?

当我们遭遇被分手时,心里的感觉可能是五味杂陈的,我们可能会觉得“过去的生活都失去了意义”、“自己的付出毫无价值”、“我被抛弃了”甚至是其他更多复杂的负面情绪,如果没有办法好好地处理,就有可能将情绪转变为以下几种暴力:

 

1)报复型——“你让我爽,我疼你;你让我不爽,我加倍报复你”:这种类型的人可能感觉自己遭到了背叛或抛弃,于是要通过肢体上的殴打、踢踹等等暴力行为来进行“泄愤”,以换取自己的满足、平衡和权力。


2)威胁型——“我绝对不会让你好过”:产生威胁行为的人有可能是感觉到自己失去了控制,害怕对方离开自己,更害怕对方离开自己之后还过得更好了。于是想通过恐吓、威胁来重新掌控对方。


3)乞求型——“你离开我我也活不下去了”:乞求型的伴侣多半受到挫败感的折磨,他们会用自虐或者自残的行为来对伴侣进行绑架,希望能够重新获得高度的关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4)失控型——“大不了同归于尽”:失控型的伴侣常常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大多觉得“生活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家庭、事业、财富、责任都不重要了,所以做出常人无法理解的极端选择,正如前文美剧场景中的Caroline。


 

分手对于每一个爱过的人来说都是痛苦,难以接受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保持理智,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幸运地遇到健康理性的伴侣。


情感暴力既是长期养成的,也是应激发生的


对亲密关系里每一个线索的关注,也许都是一次自救。


如何识别出有情感暴力倾向的伴侣?

恋爱中争吵或是分分合合也许很正常,心软或麻木不是一两个人的毛病。究竟如何在恋爱里判断自己的伴侣是否有健康的心理面对感情的变化呢?


下面这个小测试,也许可以为你提供一些思考的角度:

 

1.无论大事小事,TA对你永远不满意?


2.TA喜怒无常,容易情绪激动或失控?


3.TA习惯将自己的感受凌驾在你的感受之上?


4.TA没有健全固定的社交圈,在多数人眼里是个“怪人”?


5.你们的感情中负能量比正能量多很多?


分手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面对一个有分手情感暴力倾向的伴侣时,我们也许要更慎重妥当地考虑如何跟TA分开。

 

-暗示性提醒是分手的伏笔


如果要对一个有情感暴力倾向的伴侣提分手,最好不要毫无征兆地突然告知对方。而是先通过短信或者其他安全的方式,给予对方一些暗示。


比如“明天晚上一起吃个饭吧,我需要和你谈一谈。”

 

-安全第一,选址重要


主动寻找一个安全且安静的场合,这个场合是你可以占据主动位置的,且最好有其他人在周围环境中.


比如一个安静的餐厅或咖啡厅


对方如果有任何的伤害性举动,你能够及时拉开距离,并寻求帮助。

 

-好的分手是简单坚定的


分手的话速最好不要过于拖泥带水含糊不清,让对方觉得被戏弄。你可以站在对方的感受上,适当地表达对曾经美好回忆的感激,同时坚定地表达双方已经不是合适的人。

 

-分手结束,危险不一定结束


分手之后也要保持一定的警惕,尽量避免单独出行或向他人透露自己的行踪。如果对方死缠烂打,既不要激怒他,也不能回心转意。


必要时搜集伤害证据,如果有需要,记得向专业人士或警察寻求帮助。


恋爱中的人始终都会贪恋它的甜美,而选择性地忽视它所带来的间歇性伤痕。也许微小琐碎的矛盾可以被深情消化,但伤害、暴力和胁迫不应该被忽略、忍让或妥协。


面临走到尽头的关系,温柔而坚定地告别才是最好的落幕。


参考文献:
1.David,S.,Chester and Nathan DeWall. The roots of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2.Kevin Hamberger,Sadie Larsen ,Amy Lehrner.Coercive control in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3.Parveen Azam Ali, Katie Dhingra, Julie McGary, A literature review of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nd its classifications

作者简介:简妮,本文已获得微信公众号社会学了没(ID:socialor)授权转载。社会有学问,一个有趣、专业、接地气的泛社会社区。今天,你社会学了没?

责任编辑:Spencer   一只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