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80岁的老爸火急火燎给你打来电话……

前天,我近八十岁的父亲火急火燎地打了个电话,说坏了,被骗了,把我吓了一大跳。

及至了解事情经过,我才稍稍放下心来。

原来,双十二前夕,父亲在安卓系统手机上看到了某走路APP承诺29.5元交话费200元。父亲以为是双十二促销,又这么便宜, 二话没说就交了钱,却怎么也查不到话费到账的消息,反而是接连来了*维卡和水*保险的短信。

父亲并没想到这么多,还按照短信通知填写了姓名、手机号码和身份证号码,直到又来了一条要激活*维卡的短信,才恍然大悟,后悔莫及,赶紧给我打来电话求助。

我上网随便一搜,*维卡欺诈消费者,*维卡诱骗钱追讨不到的新闻和投诉不计其数,甚至还有其洗白的帮凶。赶紧问到父亲,并没有激活,才放下心来。至于那30块钱,我安慰父亲,就当年底慰问困难群体了,至少没有更大的损失。

父亲是60年代大学生,平时谨小慎微,只因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落入诱骗的陷阱。

在不禁痛恨这些诈骗手段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从心理学的角度,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受骗?我们又该如何帮助我们的父母,减少受骗上当的机会?

01

弥补自己的青春和缺失


说到老年人防骗,这让我想起来今年十月,有一名大姐在抖音上迷恋靳东(冒牌货),和老公分房睡、离家出走、不要老公儿子不要家庭、剪了头发,打老公。最终事实证明是被这个冒牌营销号费了不少钱。

痴迷明星的话题让我想到了曾经的一句流行语:“哥追的不是星,是寂寞”。

类似的表达还有“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我流的不是泪,是寂寞”等等,都体现了个体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而当这个孤单不被理解无法排解,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能就出现了婚外情等狂热行为。


而明星由于“光环效应”和良好的人设,更容易被内心孤独、有需求的人投注,狂热痴迷由此产生。


这名迷恋靳东(冒牌货)的大姐为此不要老公儿子不要家庭不是个例,网友爸爸因冒牌货刘涛要跟妈妈闹离婚也是其中一例。


其他还有,2007年,刘德华的女歌迷杨丽娟的父亲杨勤冀在香港跳海自杀;为了吸引自己痴迷的女影星朱迪.福斯特的注意,美国男子欣克利不惜刺杀美国总统里根等等等等。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几乎一个超狂热的追星族,背后都有特定的心理因素。


他之所以痴迷一个明星,其实是想弥补自己的一些需要和缺失。


演员靳东扮演的角色无一例外是精英男人设,热衷说教,总是充当女主角的“指路明灯”。可以从这个方面,感受一下大姐抛夫弃子的行为;演员刘涛则塑造过很多经典的角色的,人设是贤妻良母型的,而这可能是网友爸爸狂热闹离婚的原因之一。


在狂热者的心中,是不是冒牌货并不重要,他不要你以为,他只要是他以为的真实就可以了。尤其是老年人的心中,由于自己的青春已逝,内心的需要更是纷至沓来。


02

孤单寂寞冷是

老年人内心舞台的常设场景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其实都有一个舞台,我们自己就是这个台上的“主角”,而其他的人事物,是环绕“主角”而存在的“配角”。我们自身的情感、欲望和逻辑,会被投注到这些“配角”身上,从而虚构出故事的脚本。

当我们遇见现实中的人事物,尤其是看起来非常完美的明星人设,就会不自觉的用内在脚本来解读外在的关系。而这些我们在意的人,也会被我们拉上内心的舞台,“共同演出”我们的内心戏。


我们怎么看待关系,其实是由自己决定的。追星族们如何狂热地看待明星,以致于分不清真假,是由他们的内心需求所决定的。

是为了追求心目中的“指路明灯”还是理想中的“贤妻良母”,都是各自内心的需要。


老年人的孤单,更是这场演出的重灾区。


老年人和青春期的孩子,由于年龄和社会环境相对封闭隔离的原因,觉得爱的缺失和不被理解,本是追星的重灾区。


除此之外,众多保健品背后藏着的推销员的温情,也是老年人孤独和寂寞的依赖品。


如果看到他们有超乎寻常的热度,那么,也先不要急着去谴责他们,而应先反省一下自己和他们的关系,因为它才是最可能的答案。


03

多点理解和陪伴

让他们老有所养


从心理学上来看,我们该如何防止家里的老年人受骗?打破老年人诈骗的可能呢?


这可能需要我们更多的理解和陪伴。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我们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种现象。比如刚刚过去的双十二清空购物车,比如追剧,比如宅家,比如减肥,比如其他类似的东西上瘾。


这些,都是孤独和寂寞的衍生品。

我们是曾经的儿童也是将来的老年人。

原始社会中,男人要结伴狩猎,才能获得生存资源。


时至今日,无论是早出晚归的上班一族,还是宅家办公的人们,仍要和外界、和他人有交互,只不过交互的形式可能是现场的,也可能是线上的,但人际交互的需求从未中止,关系也从未消失。


面对老年人来说,可能关注他们的情绪,理解他们的孤独,懂得他们的内心需求是一个方向。

现实中,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出口,有时间有精力的子女可以多点陪伴,倾听他们的内心需求;也可以引导他们找到合适的兴趣爱好,比如书法、摄影、广场舞都是适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身体状况的活动,可以满足他们的内心关系需求。


面对我们自己,其实也是这样。


我们都是曾经的青春期少年,我们也终将面临着老年。学会了了解他们陪伴他们,就是学会了将来如何陪伴我们自己。


文:心理圈圈主~洗心岛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