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大趋势下的个体成长意义

201311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延迟退休的风声一经刮起,便引起了广泛热议和讨论,延迟退休的话题成为两会的热门话题之一。

 

不少网友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的退休年龄的确比其他国家早,在欧美国家普遍退休年龄都在65岁。现在人的寿命不断提高,很多岗位需要有经验的老人继续发光发热。

 

延迟退休可以给养老保险基金卸包袱,我国面临的巨大养老金亏空,如果不实行延迟退休,那对谁都没有好处。

 

如今人的压力很大,中底层工作者的工资除了扣除社保金和纳税金,已所剩不多,这对中低收入劳动者是不公平的。

 

现在的就业形式下,年轻人不占优势,延迟退休会给青年人增加更大的就业压力。

 

老年人身体硬朗,没啥大病就不错了,谁能保证自己能撑到65岁还能工作?

现如今,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老龄化现象已成为全球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

 

我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2.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5.5%

 

有关专家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寿命变化的结果,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人类人口再生产的必然趋势。

 

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后果是:我国面临着养老保险金万亿成本的缺口。延迟退休有助于弥补养老金亏空,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养老体制的改革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延迟退休政策的执行,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发展是否有积极的意义呢?


01

延缓记忆力衰退

 

在发展心理学中,老年期是指60岁至衰亡的这段时期,按联合国的规定,60岁或65岁为老年期的起点。

 

进入老年后,个体的认知活动、感知觉等能力通常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退行性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记忆能力的下降。

 

但研究却表明,老年记忆的变化具有可塑性。影响老年记忆的因素除了年老之外,还有健康、精神状态及脑力锻炼和记忆锻炼等方面的因素。

 

心理学家在进行老年期记忆减退的研究时发现,一方面由于中枢神经的机能老化,导致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缺乏信息加工资源,而导致了记忆力减退。

 

老年人在退休后远离了曾经的工作岗位,也没有了工作任务,大部分时间都以休闲、娱乐的方式度过。这导致老年人严重缺乏可加工的信息资源,加速了记忆力衰退。

 

老年人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迟生理上的衰退。

 

在工作中,需要运用耳、眼、口等多种感觉器官,增强感知动作记忆能力,工作的过程也可以获得脑力锻炼和记忆锻炼,规律的作息制度以及工作中所获得的价值感、成就感,对人的精神状态也十分有益。


02

实现自我价值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这五种需要都是最基本的、与生俱来的,成为激励和指导个体行为的力量。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就会求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

 

人类社会,从原始封建社会发展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大都告别了吃饱、穿暖的需要,如今人们所追求的,更多的是生活质量以及精神世界的丰富。

 

老年丧失期的观点认为,老年期是一生获得的丧失时期,在这个时期,老年人将面临身心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和生活价值的丧失。

 

老年人退休后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角色,成了一个被冷淡的弱势群体,远离了充实的生活,很容易产生老朽感、空虚感和颓废感。而一个人价值感的丧失,会让一个人失去生活的动力,加速人的沧桑和衰老。

 

人的一生从小到老都在体现自我价值,老年人毕生累积的智慧和经验是宝贵的价值和财富。延迟退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这份价值进行发挥,减少被社会抛弃的价值感丧失,满足以及维护老年人的自我尊严。


03

改善心理健康

 

国外研究者曾用纵向跟踪方法对老年人群进行长达十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心理上的老化以及社会文化因素会对老年人的人格造成一定影响。

 

退休使老年人的社会关系减弱。当老年人意识到自己退出了社会,意识到自己已经老了,会失去价值感,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丧失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从而影响到人格的变化。

 

有的研究发现,人到50岁以后刻板性逐渐增强,老年人不容易适应新环境和新情境,会在生活中处于被动状态。老年人会在退休后产生孤独感、焦虑感和不安全感,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在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人公的狱友老布曾是肖申克监狱的图书管理员。老布在肖申克监狱服刑了50年,在这50年里,他管理图书、为狱友提供图书服务,他感到活着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老布出狱后无法适应全新的生活,最常做的事就是去公园的长椅上孤独的喂鸽子。老布离开了曾经熟悉的环境,离开了熟悉的朋友,他感到生活毫无价值,最终选择了自杀。


老布在给狱友写的信中说到:

 

我夜间难以入眠,做着从高处坠落的噩梦,醒时恐惧莫名,有时记不起身在何方。也许我该持枪抢劫(再回到监狱里),但我老的无法再胡闹了。

 

我不喜欢这里,我厌倦成天担惊受怕。于是,我决心不再逗留,当局不会在乎我,一个糟老头算什么。



当一个人失去了关系,也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这时,人就是一座孤岛。

 

工作是实现人价值和意义的载体,它让人们拥有更为丰富的关系。这是延迟退休所带来的除去缓解未来劳动力不足、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提高代际公平等现实意义之外,更为重要的心理意义。


04

毕生发展

 

德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德保尔·巴尔特斯创建的毕生心理发展学认为:个体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

 

心理发展过程既有增长也有衰退,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方向、形式和速率各有不同,而心理发展和行为变化可以在人生中的任何时候发生。

 

工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退休”即“退出”和“休息”,对大多数人来讲,退休不仅是退出了工作岗位,也是退出了一个人终生发展的舞台。

 

从现实层面来看,延迟退休是延长了一个人的法定退休年龄。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看,是鼓励一个人的终身成长。

 

美国家喻户晓的101岁老奶奶——摩西奶奶,在76岁时开始尝试绘画,80岁时在纽约举办个人画展,引起轰动,风靡美国。

 

在《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这本书里,摩西奶奶说:有人总说:已经晚了。实际上,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对于一个真正有所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刻都是年轻的,及时的。


延迟退休,给了我们更长的时间去审视自我、发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人生是否停滞,取决于一个人做出怎样的选择。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不论是社会保障制度还是退休制度,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目的都是要帮助个体去发现自我真正的价值,我们最后的方向都是归于每个人本身。

 

就像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学习》中所说的那样:

 

制度——不论是教育上或政治上——的改变并不神奇,当我们自身发生了变化,它们便改变了。

 

个人才是最重要的,而非制度。

 

一旦一个人不了解它自身的整体过程,那么任何制度——不论是左派或右派的——都无法为这个世界带来秩序与和平。


原创:駱駝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