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这东西,在关系中越是索求,越是得不到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发现,很多人尤其是走进咨询室的来访者,最渴求也最匮乏的一个东西就是——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似乎困扰着无数的人,不分年龄,不分性别。

恋爱中,当电话没有被及时接听,信息没有回,就会说:“你这样子,让我很没有安全感。”

工作中,看到同事比自己业绩好,从而刻苦努力,拼命工作,但依旧不安和焦虑;

生活中,看到新闻报道的意外事故,就担忧祸从天降……

对有些人来说,真正幸福快乐、充满安全感的生活可能得回溯到童年时光;甚至有些人完全就没有“内心充满安全感”的记忆。

这份缺失,确实让很多人活得很拧巴,工作很辛苦,恋爱很纠缠。

为什么会这样呢?

01

缺乏安全感的人

有着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先来看几个来访者的片段:

洋籁(化名)大学刚毕业,和女友面临异地。

有时候女友没有及时回应自己的信息和电话时,洋籁就焦躁不安,很多念头浮现: “她是不是不喜欢我?所以才不回我信息。我是不是不重要?她真的有那么忙么?”

强烈的不安全感,让洋籁难以自控的质问女友:“你就不能理解我一下吗?如果你不理解我的这种需求,为何要和我在一起呢?分开不是更好吗?”

女友也觉得很委屈:“我放假回家,和父母谈心聊聊天,娱乐打打牌,真的做不到时时刻刻看着手机呀。”

两人的沟通常常以剧烈的争吵而结束。洋籁无所适从,觉得自己也没有太过分,为何她就不能够满足下自己呢?自己帮她修改论文,撰写简历,付出了很多呀?

分手吧,舍不得;不分手,真心太过痛苦。

和前任分手的原因,也是因为自己想和对方靠近,对方却觉得自己太过控制。

在咨询中了解到,洋籁不仅仅在亲密关系里,在其他时候,也常常感到不安。

不过学习天赋比较好,一直都能够掌控学业,大学毕业前也顺利保研,让这些不安有很大的缓解。

一旦进入恋爱关系,总是想要靠在对方身体上,让对方来支撑。偶尔依靠会感觉亲密,常常依附则双方都会感到疲倦。

音莲(化名)是一位女性,28岁,做销售工作。因为在工作场合,突发心慌、头晕等心脏病症状,去年曾被送去急救。经过医生全面检查,结果身体无恙。

今年在工作场合再次被120拉到医院,一次在办公室搞接待的时候,一次在出差的时候。经过两次全身检查,身体方面的指标,依旧没有异常。

这让音莲害怕极了,担心下次如果是自己一个人晕倒,会不会直接猝死呢?毕竟新闻里经常有加班猝死的报道,而自己还不到30岁。

如果有生理指标异常,就可以治疗,没有异常更显得恐怖。在心内科医生的建议下,音莲求助于心理咨询师。

在咨询中,音莲才发现自己对家人总是充满愧疚。

对妈妈愧疚,因为觉得自己从小就不是一个好女儿,学习一般,工作也一般;

对女儿也感到愧疚,因为自己工作忙碌,不能时刻陪伴她;

对老公也感到愧疚,因为觉得老公为家庭付出很多……

音莲好像找不到任何对自己满意的地方,于是从家庭逃离到工作中,希望通过努力工作,创造业绩,升职加薪,来寻找安全感。

因为对她来说,除了工作之外,其他的都无法仅靠自己的努力实现。

于是,她陷入了家人不满——愧疚抱歉——努力工作——没时间陪家人,导致更加抱歉愧疚——努力工作,在这样的循环中,身体无法支撑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持续的内疚感,就感觉更糟糕。

亦礼(化名)35岁,二线城市的职业女性。虽然职级与薪资远超同龄人,但她内心常常觉得不安。

和人交往的时候,总是很害怕说错话、做错事,习惯了谨小慎微。

房屋装修时,她事无巨细的挑选灯、地板、家具……每一件家具,都会跑遍所有的市场。

就算是已经看上自己中意的灯,依旧会坚持逛完所有的市场后,来确定自己所选的是性价比高的,是真的让自己满意的。因此身体总是过于劳累,但却停不下来。

亦礼总是害怕做了错误的决定,害怕自己会后悔,内心常常陷入矛盾的状态。

02

究竟什么是安全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心理的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

安全感,和我们的成长历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归结为两类的话,我会这样来归类:

a. 外在

一个人对外在的期待,大多数都可以实现,会感到安全。

比如一个人踩在地上,地不会陷下去,就会觉得安全。

如果是泥泞的沼泽地,就如履薄冰,感到不安。大地的安稳,满足了内在的期待。

但是外在的期待,并不一定会实现。

在关系中,洋籁试图让对方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来缓解内心的安全感,这带来的往往是会受伤。

2岁之前的婴儿,会被妈妈或养育者及时回应。

而我们作为成年人,如果希望对方及时反馈,带来的往往会是失望、挫败与不安。

b. 内在

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某件事,即使最后做不到预期的结果,也可以承担相应后果,也能够感到安全,这就是内在的安全感。

比如:婴儿从爬行到站立,逐渐练习后,会发现自己可以掌控身体,内心就会觉得安稳。

亦礼如果可以相信自己的内心,信任自己挑东西的眼光,那么她就不需要万般辛苦的东跑西逛。

或者说,就算未来发现,自己做的选择不是最好的,那么也依旧相信当年的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已经尽力了,也会自我和解并感到安全。

当音莲能够逐渐看到自己经过努力所创造的价值,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好工作,也就不再有那么多担忧与恐惧。

在后来和音莲的咨询中,音莲发现,自己无论做女儿、做妻子,还是在工作中,其实一直都非常努力,并且创造的结果也都还不错。

当她看到了自己内在的不放弃、坚韧,自学能力不错,可以适应新环境……这些内在的品质变得稳定,使得她逐渐相信,可以应对不同的局面,内在也逐渐变得安稳。

这样,就可以允许身体在适当的时候放松,来代替长期以来对身体的苛责与压榨。

03

心理咨询如何帮助

来访者塑造安全感?

a. 在稳定咨询关系中,带着怯怯的感觉,尝试呈现真实的自己

比如亦礼,在咨询最开始,往往会提前准备自己要说什么,担心如果自己没准备好,咨询师会有压力,或者让咨询师感到尴尬。

当她逐渐能够敞开真实的自己的时候,她发现咨询师并没有像她想象的讨厌自己,反而能够接纳她。

这样的关系,会逐渐的迁移到亦礼与自己的关系中,以及和家人朋友的关系中。

人作为需要关系的社会人,当身边的关系稳定后,特别是与家人、伴侣的关系变得稳定之后,内心可以变得安全。

b. 看到真实的内在品质,并逐渐相信自己

内在的不安,往往伴随着深入骨髓的不自信。

比如,洋籁后来发现,虽然关系曾经很糟糕,但自己的学习能力很不错,可以顺利保研;学习能力也让他能够寻求外在的帮助来改善关系,拥有自省的能力,让自己不至于一直重复之前的恋爱关系;在关系中,他能够敏锐地发现女友的需求,并力所能及的去满足与反馈。

当他相信这些内在品质之后,就可以尝试喜欢自己,从而在没有被女友及时回信息的时候,能够跳出来看到自己无意识的反应“不回信息=不喜欢我”,因为他已经开始相信和喜欢自己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无意识的否定自己所创造的成就,甚至就算创造了很多成就,依旧会觉得这远远不够。

亦礼就是如此,虽然职级与薪资已经远超同龄人,可是却无法享受这些。

在咨询中,可以细致且慢慢的品味自己的内心,从忽视良好品质,到相信自己没有那么糟糕,再到发现自己还不错。

c. 看到不安全的价值

习惯使然,我们会无意识的排斥和讨厌“不安”的感觉,因为这种感觉真的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但不安作为安全感的“孪生姊妹”,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并且它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比如,不安让音莲持续不断的跑步前进,在学生时代如此,在工作依旧如故,这带给她很多现实物质回报,也让她拥有了优良的自省能力。

不安也让洋籁在恋爱早期,总是能够细心、敏锐的发现女友的兴趣爱好和情绪波动,并贴心地付出行动,更容易和她建立关系。同时,在学习中,也让他能够更加专注,拿奖学金、保研,取得现实成就。

难题不在于不安,而是不安一直在,让身心难以休息和放松。

试图消除不安,从来不是心理咨询的工作,允许自己有时候可以不安、焦虑,从而让自己更加专注,有些时候可以放松、可以享受。

理解不安的来源和意义,并且感谢它的存在,保护自己更好的成长,也就可以和它共处了。

如果你也缺乏安全感,甚至可能严重到社恐、恐婚、恐伴侣出轨,并且影响到生活的话,那么最好的选择是走进咨询室,让咨询师陪伴你去构建自己的安全感。

M·斯科特·派克说:“最终发现: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对人生不安全感的充分体验。”

人生无常,变化一直都在。也许最终的安全感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去体验变化。

而心理咨询就是帮你培养这种能力,让你不管处于什么变化中,都尽可能自如且自在地品尝活着的滋味,而不是只能畏首畏尾地担心有危险。

注:本文故事已获来访者授权,并均已加工处理,模糊了隐私信息。

文:心理咨询师牛约纳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