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死活不愿意上学,怎么办?别忽视孩子受挫之后的“求救信号”|咨询室故事

01

哭着闹着要休学的孩子


小雪这阵子非常“闹心”,她的儿子闹着要休学,谁劝都不好使。


在两个月前,小雪的儿子一早上起来就嚷嚷自己头疼、胸口闷,不能上学了。


小雪吓坏了,急忙请假带他去医院检查,却发现什么事情也没有。


小雪当时气急了,觉得儿子大早上用生病来“逃学”,惹得他们一家子鸡飞狗跳,打乱她的生活节奏,非常的不懂事。


但她还是强忍着怒气带着孩子去了学校,她觉得和孩子上学这件事情相比,其他事情都可以让步。


不过她儿子并不这么觉得,当她儿子看到车子停在校门口时,本来还开开心心吃着早餐地小脸一下子垮了。


他直接拉着小雪的衣袖眼泪汪汪地和小雪说:“妈妈,能不能让我不要上学,我求求你了?我真的不想上学。”


小雪很坚决地说:“不行,你知不知道你今天浪费了妈妈多少的时间?你耽误了自己多少节课?你都8岁了,能不能不要这么娇生惯养了!“


小雪以为这么和儿子讲,儿子能够理解乖乖上学去,没曾想,她儿子不仅不理解,反而变本加厉。


她儿子直接在车上撒泼打滚、大哭大闹,就是不愿意进学校。


小雪被闹得没有办法只能无奈的带着儿子回家。


小雪发现儿子平时在家里做作业、玩游戏和家人沟通都很正常。


但是只要一提到上学,整个人都变了,各种哭哭闹闹,情绪痛苦到难以自制。


于是她选择了心理咨询,希望我能帮她解决孩子的问题,让孩子早日回归正常的上学生活。

02

挫折事件下的心理防御机制


小雪的儿子是一个文文静静的小男孩,所以在咨询的初始阶段,我很少能从他的言语中获得有效信息。


我便利用“沙盘游戏”来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探索。


沙盘游戏疗法也被称为箱庭疗法,它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


孩子会在沙盘游戏通过象征、隐喻的形式再现与创伤经历相关的情景,咨询师可以通过游戏了解儿童的真实内心世界。


同时沙盘游戏治疗具有游戏的特性,它的操作性、自由性、宽松性和创造性。


游戏对于孩子意义相当于工作和生活对于我们成年人的意义,“沙盘游戏”就是借助游戏的力量帮助孩子宣泄出与创伤经历相关的复杂情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小雪儿子的沙盘作品《学校》中,我发现小雪儿子用了“狼”、“老虎”、“军官”这些具有攻击性意味的沙具来代表他的同学和老师。


他自己是一个背朝着狼和老虎,躲在角落里面玩游戏的小鹿,并且在“小鹿”和“狼与老虎”之间还隔着很多道的草丛、树木等等植物屏障。


这些无不意味着,在小雪儿子心中,学校是个危险的存在。


我就着重和他聊了聊沙盘中“小鹿与狼和老虎”之间的故事。


才发现,小雪的儿子因为考试成绩被同班的一个男同学当众嘲笑了,他羞愧难当,奋起反击,想揍那个同学一顿,结果揍人不成反被揍。


这件事情对于小雪儿子来说是一次“挫折危机”,于是他开启了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 )是指我们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面对危机时,我们大致会有一下五种心理防御机制:


逃避机制:它主要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比如假装听不见或看不见,假装不知道,当做没发生一样。


自骗机制:它具有自欺欺人的成分,它会让人在受挫时走向另一极端,比如邪恶的会扮成正义的,去瞒过自己和别人。它还能为自己找各种理由来为自己做辩解。


攻击机制:它会以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方式的方式将自身的受挫感发泄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的不是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判断他人的对错。


代替机制:它是用另一样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这种代替物有时是一种幻想,有时是用另一种物件去补偿他因缺陷而受到的挫折。


建设机制:在防卫机制中较好的一类,是向好的方面去做补偿,是属于建设性的,它可分为认同和升华两种类型。

小雪儿子在一开始遭遇嘲笑危机时,他采取了攻击机制进行自我心理防御。


但是不曾想他的方式选择错误,导致他被揍了一顿,这带来了更严重的结果,他受挫感和无力感的增强,于是他在选择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以“休学”的方式来逃避自身的痛苦。


是的,小雪儿子在受挫之后他也试图向小雪发出求救信号:妈妈,我现在很痛苦、很难受,你能不能帮帮我。


而小雪认为小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很正常,只要不影响学习就好,所以他们的回应方式是:好好学习,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要整天想这些有的没的。


家人和教师等人对挫折事件的评价,能够直接决定这件事的含义。


孩子也通过了解大人对此事的评价和定义来形成自我认识。


小雪儿子在这件事情上所获得的信息只有一个:我是错的,我的感受不值得重视,我是不值得被爱的。


于是他在学校面对同学时,更没有底气了。


他会担心别人的眼光,他觉得自己是渺小的,他的一举一动也越发的谨慎了。


这种违反他实际心理需求的行为只会让他越来越煎熬,负面的情绪体验也变得更强了。

03

挫折中的孩子和父母该何去何从


针对小雪儿子的情况,第一个要做的就是提供抱持性的环境,让孩子宣泄负面情绪。


沙盘游戏有一个优点,它能给孩子提供发泄愤怒和表达攻击行为的途径,让他们在虚拟的空间里将其愤怒和攻击性的行为物化地演示出来,从而耗散其攻击性心理能量,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简单来说,孩子在游戏的过程就是在治愈的过程。


我也着重地表达对于孩子现实处境,他的行为选择的理解。


让他看到,自己不想上学并不是“学校不好”,而是学校中有一部分人让他觉得恐惧、害怕。


并且他的后续作品中慢慢出现了疗愈线索,比如桥梁,比如另外一只小鹿,再到他不再将人格动物化,而是能渐渐地以“人型沙具”代表人。


我将这些线索和他一起以故事的形式分享,让他了解到,除了那一部分“可恶”的同学,他也有自己的好朋友,也有老师的帮助,他可能暂时在成绩方面不行,但是他也有打乒乓球等等优势······


此后,他对于上学的阻抗也变得越来越弱了,最终也同意上学了。


因为孩子年龄的关系,所以咨询中父母的配合必不可少。


关于孩子父母的咨询重点主要在两个方面:如何给孩子提供抱持的环境;如何培养孩子的挫折承受力。


1. 提供具有抱持性的成长环境


抱持是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的心理学概念,它是指母亲能满足婴儿早期的各种生理需要。


它简单来说就是父母能够无条件的给予孩子支持以及理解。


小雪的儿子处在人生中的儿童期。


属于儿童期的抱持是:你有很多念头冒出来,会开始尝试自己去做一些事情,你可以做错事、说错话。在这个时候你可以和我说你的感受,你可以试着带着我去做。


我建议小雪要学会恰当地介入孩子生活。


小雪和我们大多数家长一样,认为孩子学习大于一切。


她能了解孩子“学习”的点点滴滴,但是对于孩子的学校人际关系等等知之甚少。


我让她可以试着主动和孩子分享自己上班的一些趣事小事,带动孩子一起分享他在学校的人际关系状态,让这种分享变成日常。


当分享频繁顺畅时,即使他平日里遇到一些情绪,也可以很快在这种抱持性的环境中消解。


2. 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

小雪儿子的休学起因就是在她儿子出现挫折时候处理不当所致。


所以我建议她再次面临到孩子有受挫的情况出现时第一步要做的是:允许孩子情绪的发生,教孩子学会描述事实。


这一步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梳理清楚自己的情绪为什么会发生,发生了这件事情对于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带来了哪些影响。

这种方式意义在于,帮助孩子不断地磨砺他直面现实的能力。


ps:事件细节描述越详细好。


在孩子直面事实、平复情绪之后,下一步便是引领孩子一起去思考怎么做会更加好一些。


在面对挫折时,我们永远都无法避开一个问题:我该怎么办?


我们前面讲的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建设机制其实就是应对挫折的最好方法之一


所以我建议小雪带着儿子以成长性思维去关注挫折事件,比如在这个过程中,他可以收获到的有哪些事情,他导致挫折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在未来可以做哪些努力避免挫折的再次发生。


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咨询中,小雪和她的儿子也慢慢发生了蜕变。


她和孩子的情绪感受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他们也习惯了坦然面对自己的各种情绪,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她儿子也在一个月前重新回归学校,并且给我的反馈是学校原来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也有越来越多好玩的人出现在他的生活。


这无疑是很好的征兆。


其实不管是小雪儿子还是我们,生活中都会遭遇各种大大小小的磨难,我们所要做的不是顺从本能的防御机制或逃避或攻击而是先看到受伤的自己,安抚自己的情绪,再去直面事件,想想自己该怎么办。


相信自己,天无绝人之路,自助者天助之。

作者:何景钊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