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哲学之后,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怎么办

关于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很多大哲学家都说过,基本可以归为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我喜欢李银河的观点:生命之宏观无意义,微观自赋意义


生命之宏观无意义


从宏观上来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任何人的人生都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地球的存在也是没有意义的。对于宇宙来说,一个星球存在或者不存在,影响都是有限的。宇宙中,空间是没有边际的,时间是永恒的。


我给我家孩子买了一本绘本《生命的一天》,把地球诞生到如今浓缩在一天的时间中,如果把地球138亿年的历史当做一天,23:40分哺乳动物开始出现,23:58:40秒灵长类动物开始出现,现在只剩下20秒一天就结束了。


到了23:59:59秒,国家出现了,四大文明古国上场了。也就是说,与地球138亿年的历史相比,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不足1/5秒。


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从来没有中断过的中国来说,满打满算也才5000年的历史。


可以说,人类的一大步,对地球来说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连眨眼的功夫都不够。


而地球不过是138亿年前,宇宙中一个奇点爆炸了。而宇宙中有很多个这样的奇点。


所以,你说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个人的生命有意义吗?毫无疑问,是没有意义的,不管你做出多大的努力,就算你是个天选之人,你也改变不了什么,对于漫长的历史来说。


所以,哲学很容易让人陷入虚无主义,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生命之微观自赋意义


北大徐凯文老师的演讲稿《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提出了一种心理疾病叫“空心病”,就是现在的大学生物质丰富了,也有足够的自由,但陷入了“空心病”,症状是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觉得空心病是一个社会现象,大部分都有这种情况。现在社会的教育焦虑,内卷,知识焦虑等等,归根到底,焦虑都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看到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有什么。归根结底是没有搞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前面说了这么多的无意义,难道都不用活了?事实上,很多人都是一边说着没有意义,一边在努力地寻找意义,寻找奋斗的理由。这就是李银河说的,微观上自赋意义。简单地说,就是给自己的生活找意义。


确实,宏观上生命是没有意义的,但生命对每个个体来说,又不能一了百了,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有值得我们牵挂的人和事。那么就给我们的人生寻找点意义吧。


法国作家加缪说,唯一严肃的哲学问题就是一旦意识到人生的无意义之后,是否还要活下去。


如果寻找自己生活的意义呢?答案是:建立联结。


我们每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都是靠的联结。比如我是女儿,是妈妈,是妻子,是家长,是同学,是员工,是居民。如果没有这些身份的标签,那就回到了哲学的终极提问:我是谁?


第一联结是最常见的联结,是我们与某个具体的人之间的联结。


 很多人常常说,要不是为了 你,我早就不想活了。这个“你”就是我们的重要他人,通常是父母,孩子,配偶。而我们与“你”之间的联结,就是我们给自己找到活着的其中一个意义。


传统的中国人都在无意识地执行着这一点,他们把养育孩子,传宗接代当成他们人生的意义。


现在有些老人,退休了,孩子孝顺,只让他们安享晚年,忙碌了一辈子的老人很容易觉得自己是没有用的


工作已经不需要他们了,孩子如果也不让他们帮忙干点啥,他们会觉得,家庭也不需要他们了。这时候,他们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工作和家庭都不需要他们了,他们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所以,如果真的想孝顺父母,那就让他们忙起来,适当地去依赖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依然很重要。


所以,找到自己的重要他人,尝试去建立自己的亲密关系。


第二种联结是与某些事物的联结,或者是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联结。


比如,音乐,有的人为了音乐奉献终身。


有的人喜欢收藏, 现在有些人很喜欢手办,可以省吃俭用,但心头好的手办是必须要买的。


前段时间,有个视频,因为老婆带着孩子把老公的手办架子弄倒了,最后离婚了。据网友的分析,有很多限量版的手办。对于这个老公来说,手办带给他的满足感超过了妻儿,手办坏了,在他的心里,意义的大厦也倾倒了。

 

你也可以尝试建立自己与某些事物的深度联结。


除了那些高大上的事物,日常生活中当个汪星人,猫星人,甚至是吃遍天下美食,也可以让你觉得满足。

第三种联结,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联结,是指与某种观念的联结。

比如,我们的前辈们,为中华崛起舍生忘死,这是与国家,民族的联结。


观念上 的联结,是我们头脑中的观念。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可以有自己坚持的观念。


比如,我们认为,人都应该是善良的,那么遇到哪些不善良的事情,比如这两天正在庭审的杭州杀妻案,网友们义愤填膺,同仇敌忾,这就是我们在为自己的善良辩护。


有的人把自己与善良联结的去善良做成了事业,成了慈善家,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自己内心与善良的联结。


有的人把善良融入到生活小事中,他人的一句谢谢就足以让他很满足。


这三种联结,与重要他人的联结,与具体事物的联结,与某种观念的联结,共同构成了意义感。


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老师曾说,意义感是人类最后的堡垒,是我们抵抗虚无的最后的堡垒。


所以,既然我们得活着,是呀,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总是有很多的牵挂,有很多的人值得我们眷恋。


那就尝试去建立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结,与他人,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联结。当然,你也可以更高级一点,与某种观念联结,做一个更高尚的人。


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


在这里我用自己来当个案例吧。

 

在生命的前三十年,我也认为人生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在中二时代,觉得三十岁是个很恐怖的年龄,竟然还要活着?

 

毕业之后,也是得过且过,虽然我的工作很认真负责,工资也一直在增加,但我没有太多的欲望,对权利,对金钱,属于有也行,没有也无所谓。反正生活总是可以过下去的。

 

后来我去读了个研究生,上了大量哲学的课程。

 

好处是,具有了宏观的视角,或者说是上帝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对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了认识。

 

坏处是,发现自己真的是太渺小了,微不足道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存在的意义难道就是为了浪费粮食吗?

幸运的是,我们都有牵挂,有要奉养的双亲,有要抚养的孩子,有答应了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伴侣,正是这些亲情的羁绊,让我们无法决绝的走开。

 

但仅仅是这些的羁绊,对于生存已不成问题的现代人来说,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多的自我实现,而不仅仅作为父母的子女,孩子的父母,配偶的另一半而活着。

 

我们需要活出自己的意义,活出做为一个个体的意义。

 

这可能是,我是一个作家,我是一个教授,我是一个企业家,我是一个喵星人,这些成绩是属于个人的,是个人奋斗的结果,而不是属于身份的。


对于我个人来说,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心理学,让我可以了解人心,了解自己的无能为力,在人际交往中有了更平和的心态。


心理学是一门懂人的学科,而心理咨询的宗旨是助人自助。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是我给自己找的个体层面的意义。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说:如果让我选择一个人必须要学的两门学科的话,我认为一个是经济学,另一个就是心理学,因为这两门学科是与我们的生活最相关的。经济学让你懂事,心理学让你懂人。


其实我觉得应该再学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让你懂规律。如果只能选两个的话,我选哲学和心理学。


哲学让我在宏观上陷入了虚无主义,而心理学在微观上把我拉了回来,帮助我在必须活着的前提下,去看世界,看关系,去与这个世界共处。


希望你也可以在微观层面找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结,并且坚持下去。


意义真是一个很宏大的问题,今天先说到这吧。


共勉。





文:记不住正态分布的蔷色  (爱读书爱学习的全职妈妈,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处理。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