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过度焦虑”的迷宫

今天,我们来聊聊焦虑这个话题。

1、人的基本焦虑


永远不要妄想把焦虑消灭掉,因为它的存在有着其特有的意义和功能。


人是有未来感的,正因为人有未来感,所以才会为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危险而感到焦虑,从而想尽一切办法来规避危险,保护自己的生存不受威胁。


生、老、病、死,当人们遇见这四种现象是多多少少都会感到焦虑。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有发展性的焦虑。


比如,婴幼儿会担忧父母会抛弃他,小学生会担忧被老师批评,初中生会担忧自己学不会怎么办,高中生会因为受同学排挤、成绩提升不了而忧心忡忡,大学生会为就业问题焦虑不已,成年人会因恋爱、结婚而头疼不已…… 


人生就好比一场打怪升级的游戏,你每升一级都会遇见新的困难,在还没有能力掌控这些困难的时候,人就会感到焦虑,这些也属于人的基本焦虑。


所谓基本焦虑是那些和我们的人生发展阶段、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焦虑,也可以称之为现实焦虑。


它会随着一个人的年龄增长,能力的增加而逐渐消失。当你度过那样的阶段,再回看历史,你会发现,那个曾经令你焦虑的人和事,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不足为惧。


基本焦虑,一般会在人的承受范围之内,是可耐受的焦虑,甚至它还可以转化为有用、有价值的焦虑,并没有那么可怕。


可怕的是人的过度焦虑。

2、过度焦虑,一种被放大的焦虑 


所谓过度焦虑,就是被人们放大了的焦虑。它的存在和影响远远超越了事件本身。


比如:


有人会担忧天会塌下来;

有人会担忧细菌进入到自己的身体而得绝症;

有人会担忧所有人都讨厌他;

有人会担忧自己永远都找不到一个爱他的人;


如果说这些担忧毫无可能,也说不过去,谁都不能保证这些担忧一定不会发生。


更重要的是,人们会被这些担忧牢牢锁住,深受其害。为了避免这些可能性的发生,他们耗费了极大的心力,却仍然无法杜绝这些可能不会发生。


当焦虑超越了事情本身时,人们就会被焦虑这种焦虑情绪控制。


于是他会:


睡不着觉

胡思乱想

心神不宁

坐立不安

……


这种感觉是十分痛苦的,可是人们不知道,他的焦虑大部分是从他的头脑中演绎出来的,他们放大了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强化了负面思维和情绪。

3、你是否走进了焦虑的迷宫当中?


过度焦虑是一个人亲手为自己建造的迷宫。


人们是怎么为自己建造这个迷宫的呢?根据我对焦虑特征比较明显的人的观察,我发现他们经常会思考这三类问题。正是这三类问题,构建了焦虑的迷宫。


第一类是“为什么”式的问题。


他们会想:


为什么这件事情会是这个样子呀?

为什么我就不能做到某件事情呢?


“为什么式”的问题属于追根溯源式的问题,它有时候会像个无底洞一样,你一旦进去就出不来了,爱钻牛角尖的人非常爱问“为什么式”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很难让人快速找到标准答案,它还会为人制造更多的痛苦。


另一方面,“为什么式”的问题也带有指责的味道,它代表着一个人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不可接受。


这种不可接受的感觉,反而会让人越想越焦虑,越想越难受。


第二类是“别人是怎么想的”式的问题。


“别人是怎么想的”这一类问题,是属于别人的问题。


人们会想:


他是不是不喜欢我呀?

他今天看了我一眼是什么意思呀?

他是不是不太相信我呀?


当你在想“别人是怎么想的”这一类问题时,你也很难找到正确答案。因为无论你多么的聪明和智慧,你都无法真正地揣测到他人的想法。


你只能猜,而且还猜来猜去猜不明白,反而会把自己绕进去。


这一类问题,也是很消耗人的。你始终无法在其中找到确定性,自然会越想越焦虑。


第三类问题是“如果式”的负向问题。


“如果式”问题属于假设型的问题,假设型的问题本身不会让人感到焦虑,但是当“如果”后面跟着的是一个不好的假设,就会令人焦虑不已。


比如:


如果我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如果我养活不了自己怎么办?

如果他看不上我怎么办呀?


这一类问题也像深渊一样,很容易让人掉进去。


首先,这些如果并未发生。


其次,这些如果性的假设把人带入到了糟糕的想象当中。最后的结果就是你会因此焦虑不已,因为我们很难在“当下”掌控所谓的“未来”。


当一个人的脑子里想的全都是这三类问题的时候,想不焦虑、不痛苦都难。


如果你经常走进过度焦虑的迷宫,请继续往下看。

4、两个问题,将你从焦虑中解救出来


上面我们谈到,人们通过三类问题,把自己带进焦虑的迷宫当中。这三个类问题不是把人带到过去,就是把人带到未来,又或者让人把目光放在不可掌控的“别人”身上,从而焦虑不已、心神涣散。


想要把自己从焦虑中解救出来,就需要你具备回到当下的能力。


这个时候,你需要重新问自己两个问题,邀请自己回到当下。


1、此时此刻我能为我的焦虑做些什么?

2、现在我有什么想法,我是什么样的感觉?


这两个问题是关于当下的问题,当你可以思考这两个问题的时候,确定感就会一点点地回归到自己身上。这也是一个面对自己,而非逃避当下的方式。


你既可以从这两个问题中找到确定的答案,也可以和真实的自己有所连接。


你会看见自己的焦虑、恐惧、担忧,也可能会看见自己的脆弱和无助。


当你愿意把“看见的光”放置到自己身上,而不是被过去或者未来以及别人带跑的时候,你的心才会从焦虑回归平静,从恐惧回归安全。


这个画面就像一个母亲看到她幼小的孩子在害怕一样,母亲没有拒绝和否认孩子的害怕,她陪伴并给予孩子以安抚,孩子很快就会从哭闹中渐渐平静。


因为,他被看见了,被保护了。


总是活在过度焦虑中的人,就是那个感到害怕的孩子,他有着太多的焦虑和无助,他需要被母亲看见和关怀。


不逃离自己,就是你对自己的看见。


愿你内在的母亲,愿意接纳你,看见你,呵护你



文:从朋朋,二级心理咨询师,情感万事屋特约咨询师。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