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感知自己和感知他人——感知自己

后台有人问:“吴老师,我们是怎么感受自己的,又是怎么感受他人的呢?”

感知自己的同感

为什么是手,我怎么体验的我的手。


当我们说:“我的手有点疼!”那么“手”是不是“我”?

此时,我从疼痛的感觉抽离出来了,我已经客体化地认知到手。在手没有疼之前,我包括手以及其他的身体器官,但是,当手疼的时候,手就开始处在了我和非我的边界,在躯体连续性上,手是我的一部分,但是,我又觉察到了手的疼痛。

人类经常会有这种短期抽离的心理,比如说喉咙痛,在没有喉咙痛的时候,喉咙是我的一部分,但是喉咙痛的时候真希望喉咙不是我的,又比如牙疼,当牙齿正常的时候,牙齿是我的一部分,但是牙疼了影响睡眠,不能吃东西,真希望牙齿不是我的。

不论是手、喉咙、牙齿,它们都成为了人的身体,帮助人在感知世界,包括感知内部的反应,比如胃痛,可能是胃炎了,肚子疼,可能是肠炎,不过有时候人也无法准确区分胃肠疼痛,到底是胃还是肠道,统称为肚子疼。只有专业的医生或者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才能区分。

正好,身体的触觉等信号传递到了大脑神经系统,被人脑进行加工后,产生了感受。比如吃辣椒,产生疼觉,这种疼痛的感觉让大脑兴奋,吃辣椒的人越来越喜欢吃辣椒。反之,如果是一根鱼刺刺伤了舌头产生疼觉,这种疼觉和辣椒素刺激产生的疼觉不一样,并不会让人上瘾,下次吃东西的时候,人就会小心一些,不要让鱼刺再次伤害到自己的舌头。

自反性

这种反应,是怎么形成的?哲学家怎么解释这种反应呢?梅洛-庞蒂认为触觉与反应的关系,属于“自反性”(reflexivity)关系。

那么这种自反性和前面讲的手疼痛有什么关系呢?

前面讲过,手疼是感觉,当手疼的时候,手被我当成是一种客体,也就是心理学常说的“主体的对象”,换句话说,我发现了我的手疼-主体发现自身作为一种对象。那么这个对象和其他身体外的对象有什么区别呢?

手很明显是人体的一部分,我作为独立的个体,自然能够知觉到自己的手来源于主体。

因此,我会说:“我的手疼,(我的)手疼”我的,经常被忽略。而不是说“手疼,手是我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需要强调一下,手是我的呢?

海德格尔认为:“身体向来就是属于我的。”

也许这个“向来”需要澄清一下时间,在人类出生的时候,人并没有马上觉察到可以支配手脚,甚至连嘴巴、眼睛、肛门都无法控制,无法觉察到自己的器官。

只有人从婴儿成长后,运动骨骼肌肉能够受到神经的支配后,才能够按照自我意识控制手脚等部位(但也不一定能够控制所有部位,比如吃错了东西,腹泻前完全无法控制肛门括约肌),除了能够控制的骨骼肌,人类并没有完全掌握控制内脏器官的能力,内脏器官的肌肉受到非自主神经系统控制,比如心跳,不由人的意识控制,我们不能通过意识让心跳跳得快一些或者慢一些,当运动的时候,心跳达到120次/分钟,我们不可以下一个指令,让心跳瞬间降低到70次/分钟。如果快速下降心率,可能会休克或者死亡。

回到海德格尔的观点,身体隶属于我,在空间上,归属于我,而不是你、他。在拓扑学上,人体的皮肤包裹了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除了身体的触觉感受,我们还能够感受到心理,或者心灵、灵性。这又怎么解释呢?

我们经常会说身体、躯体,看上去好像是一样的指向,但是从内涵上,确实不一样。

身体,作为自我经验的,有自我的具体的体验,当谈及体验,那么是不是有感觉、感受、意识、心理、心灵、超自然体验等呢?一定是的。

当谈及躯体,内涵上就少了很多,一个没有生命的尸体,也可以称为躯体,但是,我们不能说,这是“我的躯体”,可以说“他的躯体”——失去生命的躯体。躯体指向的是自然的属性,而身体有太多内容,包括了自我体验到了的所有对象。比如情绪。

“我的身体感到不舒服”。这句话有很多信息。比如不舒服,可以说心理的焦虑抑郁,又可以是疼痛麻木或者是头晕眼花、想呕恶心等一切个体主观感受或者没有感受到,觉知或者无意识的体验。

那么这些体验又是怎么得来的呢?

按照胡塞尔的现象学,体验来自先验的经历,或者说是个体的经验。身体只是这些经验的一个载体,比如我喜欢吃羊排,这是一种经验,因为我每次吃羊排都能够体验到当时的体感愉悦。

又比如酒精成瘾或者性爱成瘾的人,也有体验,当在成瘾行为发生的此时此刻,成瘾者感受到了体验,享受体验。可是,这种体验有可能损害身心健康。成瘾导致的是对世界的感知发生了变化,从而构造了个体对于世界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

比如一个酒精成瘾患者,在享受酒精的时候,麻痹了对困难的挫败感,通过酒精来回避困难,否认挫败。每一个酒精成瘾者都有一些无法克服的困难。相似,游戏成瘾、性成瘾等,都有相似的心理困惑,只是当事人无法正确面对。

因此,对于成瘾性患者,除了要进行行为干预以外,还要进行心理干预,寻找患者生活中、经验系统中有什么困难限制了心理的发展,而退缩到成瘾性的重复行为。

自我和身体不可区分,我感受到手疼,不能因为手疼而砍掉手。因为手疼,我们才需要去关注和处理疼痛。

那么是不是在清醒的时候,才能够意识到身体呢?


并不是,我们在各种意识形态都可以觉知到身体。

比如一些催眠培训的表演项目,就是把一个学员催眠后,暗示学员身体硬得像一块铁板。然后把学员的头、脚架在凳子上,腰背部悬空,让另一个学员踩在被催眠的学员的肚子上。这是身体被知觉为铁板。

梦境也是一种意识状态,处于快动眼区。此时脑电波非常活跃,同样有一些身体感受,比如有一些人的脚步受凉,会觉得自己走在冰冷的冰面上;有些人手臂麻木,会感受到自己失去了一只手。还有些人在快动眼区突然被惊醒,眼睛睁开了,但是身体还不能够接受神经信号指令,导致人清醒了,但是不能动,俗称鬼压床。鬼压床,不是有鬼,而是心里的灵魂还不能支配身体。

触觉、痛觉是可以被感知到的。那么情绪呢?

体内的情绪,能被感受到吗?

首先,我们要了解有哪些情绪种类。自古以来,有喜怒哀忧恐思,对应人体的五脏六腑,比如过分喜悦会伤心,过度愤怒伤肝,过度悲哀怨伤肺,过度思考伤脾,过度恐惧伤肾。五脏对应六腑,不一一列举。

还有七种情绪理论,那么到底有多少种类的情绪呢?

现在的情绪学说理论认为,有六种情绪,开心、愤怒、恐惧、惊讶、悲伤、厌恶。

对的,厌恶,也是一种情绪,包括鄙视、嫌弃、看不起等情绪。

我们能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吗?

能,并且在年龄很小的儿童时期,人就能够觉察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至于觉察到他人的情绪是否正确知觉,这个以后再讲,我们最新的认识是——不能完全正确地觉察。)3-6岁是个体情绪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幼儿不仅能逐渐识别他人的基本情绪,也能觉察自身情绪的表达特点。

过去的研究显示,儿童的情绪觉察和情绪表达,对于儿童适应环境,同伴关系建立等都有非常重要的联系,情绪表达和同伴的接纳有相关。

如果不能觉察情绪,我们需要做什么?


我们知道,六种情绪,只有快乐情绪是积极的,惊讶情绪中性,其他几种情绪,都是偏负面的。

对于负面情绪,很多人是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比如在职场中的情绪、夫妻沟通中的负面情绪,当被上司、被伴侣批评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情绪,也许是愤怒、悲伤、恐惧等。

在职场上,愤怒情绪不能被表达,那么一定会掩饰,被压抑。我们在很多实验中已经看到这样的结果,不论是什么负面情绪,恐惧、愤怒、悲伤,即使是被压抑了,也会让人产生负面的情绪体验。那么怎么办呢?

也许,我们可以用认知来进行调节。情绪管理理论指出,当情绪产生后,用认知进行调节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在搭地铁的时候被人撞了一下,对方也没有道歉,你有点生气转回头看看,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扎着小辫子,你认知上调整一下:女孩子不小心的,不用生气。那么愤怒的情绪瞬间就消失了。

换一个人,如果是成年人有意撞了一下你,并且当你转头的时候,他还瞪大眼睛看你,你愤怒的情绪可能会更多,压不住了,也许会开骂、也许会动手。

怎么记录情绪?


记录情绪的方法很多,我们每天在社交媒体上的图文,都是情绪的表达。比如在朋友圈、微博、小红书、抖音的图文视频,都是情绪的表达。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人们很少在社交媒体暴露负面情绪,大多都是积极、开心的情绪或者事件。按照心理学家程乐华“人格分化说”的理论,内感外理的人会在朋友圈进行形象管理,发出来的图片要经过美化修饰。

并且,内理的人,很少有情绪,所以我们在内理的人那里,很少看到他们朋友圈内容,就算有,也是转发知识性的推文。

反之,那些退休大妈大叔,发很多感性的推文。殊不知,感性的推文是大号为了流量故意制造的焦虑情绪。怀旧也是一种时间焦虑。

我们还可以外化情绪,比如用意象火柴春华版,来记录自己某一个重要生命周期的事件,通过现象学的方式,记录当时的情绪。

通过外化情绪,变成记忆情绪,记忆着生命的历程。

综上,人可以觉察到身体、情绪,表达情绪也非常重要。不当使用身体会导致身心疾病,记忆情绪和外化情绪,记忆生命历程。

参考文献:
1. 陈昕璐, 邓祎雪, 高晨琦, 高凯玥, 张傲子, & 曲方炳. (2019). 3-6岁幼儿情绪表达自我觉察的发展研究. 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
2. 王娟. 4-6岁幼儿自我情绪表达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聊城大学).

文:吴翔  (心理套娃发明人 ,心理咨询师二级,网易特邀讲师,壹心理特邀直播、录播讲师;中山大学心理学硕士;心理艺术化创新实验室核心成员;TEDx演讲嘉宾;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危机干预委员会心理援助热线项目发起人之一;广州交警青年“战队”学院策划者之一,广州青年就业创业导师;微信公众号:搜索wuxiangxinlimen或者心理门,心理咨询,请在壹心理咨询页面,搜索“吴翔”)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