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抑郁症缓解了,为什么复学前病情会再次波动?

本文字数约:7609 字

阅读时间约:8分钟

昨天,我们分享了抑郁症康复者星研的部分心理干预过程。

星研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总拿自己与别人对比,难以接受落后。在压力下,她高中出现了学习障碍,高考没发挥正常水平。

上大学后,她所在的专业难度较大,成绩在班里靠后。星研焦虑、抑郁,被诊断为抑郁症。

大二,她硬着头皮去开学,但很快就精神崩溃了,有自杀念头、幻觉。幸好其父母重视,及时办理了休学。再到医院就诊时,她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前兆。

在接受我们的系统化心理干预前,星研情绪尚算稳定,但表达能力严重受损,难以与人正常交流,不想复学,逃避心理很强。

经过她父母和我们的努力,星研终于愿意积极面对问题,接受我们的系统化深度心理干预。尤其是接受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解决病症背后的根源问题。

通过前半段心理干预,星研恢复了自如的表达能力,能跟同学讨论学习,也不再害怕看专业书了。而且她变得更有主见,能向父母提出有建设性的想法。

心理干预的效果那么明显,星研一家人都非常高兴。而且他们想着孩子情绪积极了,自信上来了,也能学习、与人交流了,那问题应该不大了。他们一度考虑提前中止干预,中间暂停了大约一个月。

可到了8月,随着复学时间越来越近,星研又出现了明显的情绪波动,而且学习状态又不行了,父母才迫切地希望女儿继续接受干预。

以下继续分享星研的心理干预和康复过程。

01

一想到上学就紧张、悲痛


8月,催眠治疗师Lucy和星研再次见面时。Lucy问她为什么最近情绪开始波动?星研的表达能力和意愿已经恢复得很好了,她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困扰。

她说她一想到即将要上学了就很紧张,很怕自己的成绩不好。虽然她能看专业书了,但每当想努力去记一些知识点时,心里马上升起一阵慌张,很担心记不住,结果最后真的没记住。

她还想起休学前,她写作业的速度很慢,经常感到非常疲惫,一想到回去之后还有大量落下的作业,她就发愁。

而且她提到妈妈最近工作压力较大,下班后容易把情绪带到家里。这让她想起来小的时候妈妈也曾这样,一下班到家就冲她发脾气,说她笨、成绩不好。所以可能是这段创伤被激活了,导致她现在情绪也不太好。

从科学精神心理学的角度看,星研这些表现是典型的学习障碍,一想到学习情景、或一开始学习就焦虑,难以集中注意力,不自信。

之前因为她的心理干预效果很好,顺利解决了很多情绪症状,她非常高兴,所以学习障碍暂时被掩盖了。可当真正面临回校学习时,学习障碍就浮现出来了。

很多抑郁症、双相障碍的学生患者都有这个特点,经过精神科药物治疗和休学后情绪很稳定,跟家人的关系不错,也不抗拒学习。他们和父母都以为万事大吉,就等开学了。

结果临近开学几天,或者开学后没多久,学习障碍再次出现,孩子的学习状态又不行了。接着就是焦虑、恐惧,情绪波动,甚至有可能病情复发,再次休学。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解决学习障碍根源上的问题。

所以,星研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学习障碍问题,否则复学会很困难。我们的方法就是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精准化、高效化地修复关于学习、学校的心理创伤。

Lucy先处理的是这个问题:星研一想到上学,就感到焦虑、悲痛。在深度催眠下,她找到了一系列心理创伤。

星研脑海里先浮现出一个高二夜晚的画面,当时宿舍已经关灯了,她还蜷在被窝里、打着手机电筒写数学作业。

中途,她被一道题难住了,拼命地想都想不出答案。她用手机把题目拍下来上网搜索,很快就找到了答案,但她一看到答案,反而更伤心了。

Lucy不解,怎么找到答案了还更难过了呢?她继续引导星研寻找背后的原因,又找到了更早发生的心理创伤。

高一下学期时,班级召开家长会。班主任对学生、家长说,“我们这个是重点班,如果学生连续两次考试的成绩都不理想,就会被要求转到其它班去。”

星研当时非常认同老师的话,那时她的成绩不错,并没有为这个规则感到担忧。

上了高二,有一次重大考试前星研生病了,成绩不太理想。有一天课间休息,班主任把她叫到办公室,非常严肃地叮嘱她,“你要好好想想,你到底是因为生病没考好,还是因为知识没掌握好。如果下次再考不好,你就不能在这个班里待了。”

星研一下子懵了,她从没想过自己也会面临转班的风险!她好焦虑,但还没来得及细想,上课铃就响了,班主任让她赶紧回去上课。

这一堂是数学课,教新的知识点。但星研一点都没听进去,脑子里全是班主任刚刚讲的话。她不是分析自己考得不好的真正原因、如何解决,而是灾难化思维:

完了,我下次肯定考不好,要被踢出重点班了;

同学、老师们会怎么看我?他们肯定瞧不起我,觉得我很失败;

我周末回家怎么跟爸妈交代,他们会很失望的……

这节课整整45分钟,她都在高度的焦虑、恐惧中度过,想哭又不敢哭出来。其实班主任只是提出了一个假设,主要想鼓励她打起精神,要有危机感,尽快找回学习状态。但她完全把假设当成真实了,而且觉得老师否定自己。

由于那节课完全走神了,晚自习写作业时当然就不会了。但星研不敢问同学,怕同学发现自己笨,会说她不配待这个班里。所以她偷偷把作业带回宿舍,等同学都睡了再做。

接着就到了深度催眠一开始的那个被窝里的情景。那为什么看到答案反而更难过了呢?因为星研发现这道题其实并不难,她更加自我否定了,“这么简单的题我都不会做,我真的不行!”

Lucy修复了这一系列心理创伤,并引导她积极地面对以后类似的情况。如果考试没考好,首先应该理性地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陷入灾难化的联想,使自己一直处于焦虑、慌张中。

而且,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难以预料,如果一下子碰到了令我们心烦意乱、烦躁不安的突发事件,我们要有意识地调整状态,不要一直纠结,而要先把当下重要的、紧急的事情做好。

不然,如果把事情耽误了、搞砸了,那更容易引发一系列的负面后果,人也就更加焦虑、沮丧、有挫败感了。

当下的事情做好后,我们再找时间处理前面那件事。找到真正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赶快去改变和提升,提升之后还要学会肯定自己。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出越挫越勇的性格、高逆商。这对她的成长来说非常关键!

这次创伤修复结束后,星研说想到上学时,焦虑、悲痛的情绪基本消失了,而且跟父母和其他人交流时,耐心更好了。

但她提到复学之后要重修几门课程,有点沮丧和烦躁。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现实压力,我给她支了些招,引导她通过一些可利用的资源和途径去赶上进度,通过考试。

我们也接诊过一个大学生患者,她休学2年,挂了很多科目,复学时就面临补考,如果不通过,可能会被取消学籍。她承受的压力比星研更大,但最后也顺利克服了,现在已经参加工作了。

我跟星研讲这个例子,她非常受用,也没那么担心了。

这时,星研悄悄地跟我说了一个目标:她想考研!我非常高兴,马上支持她这个想法。这说明她的上进心、学习动力恢复得更好了。我们还探讨了一下考什么学校、专业,我站在跨学科的角度给她提了一些参考意见。

但她请求我别告诉她父母,怕父母知道了又忍不住给她压力。我表示理解,也答应了她。

02

她为什么

总爱盲目地攀比成绩?


下一次深度催眠,Lucy继续为星研处理学习障碍的问题:她很担心回到学校后成绩不好,不如别人。Lucy发现了相关的心理创伤。

在星研上小学五年级时,星研妈妈的一名同事的女儿跟她同班。两个家长互相认识,就少不了互相比较,常常暗地里较劲,希望自己的孩子更优秀。

这个同事给女儿报了一个英语辅导班,感觉不错,就推荐给星研妈妈。星研妈妈也带女儿去试课。

所谓的试课,其实是英文水平测试,根据孩子的水平进行分班。星研因为太紧张了,没有发挥出真正的英语水平,被分到了水平比较基础的B班,里面很多孩子都比星研小。

星研感到特别丢人,她同学还跑去告诉自己的妈妈,“星研肯定会被分到B班的”。其实同学的妈妈早就知道了,却假装不知情,特意大声问星研的妈妈:“你知不知道你女儿分到哪个班了?”

星研的妈妈心知肚明,但碍于面子说不知道,拉着星研赶紧走了,而且回家之后非常生气。

星研事后想,其实老师出的题目很简单,但她确实没答上来。她自我否定,也很羞愧,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给妈妈丢脸了。

Lucy发现她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给妈妈丢脸了”的认知根深蒂固,背后肯定还有其它创伤,便继续寻找。

其实,星研妈妈从女儿4岁开始就经常拿她与别人比较,如果发现比不过,就容易生气,回家不停地批评、唠叨。

有时候妈妈还会严厉监督星研写作业,发现做错了就打她。星研害怕自己成绩不好,被妈妈打骂,也不想让妈妈失望、丢脸,所以她要求自己一定要考得比别人好,为妈妈争光。

Lucy修复了心理创伤后,引导星研意识到妈妈的做法其实是一种盲目的爱。现在仍有很多父母由于不懂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经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如今星研已经是大学生了,她的妈妈也已经抛弃这种教育方式了。我们可以跟别人比较,但不是为了争面子,而是为了自我的提升。

我们要先接受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也接受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然后淡定、从容地面对、提升、付出努力,这才能真正地越来越优秀!

而且,在大学里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跨学科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为人处事的技巧、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及管理能力等等。她不要只盯着考试,还要全面发展。

第二天,星研说妈妈确实早就改变了,不再盲目比较。但她爸爸还有一点。她还说Lucy的创伤修复和积极引导非常有道理。

以前她找过一个心理咨询师,对方得知父母以前经常否定她、还打过她,就建议她回家跟父母好好吵一架。星研非常无奈,因为她发现自己回家后跟父母根本吵不起来,“我觉得爸妈很辛苦,他们现在还挺好的啊”。

我说,这个心理咨询师有可能是精神分析师,过于把责任都归咎于父母的过错,并鼓励孩子反抗、对抗。其实这对于解决问题并无意义,如果父母对孩子不够理解的话,甚至还会引发激烈的亲子冲突,加剧病情。

所以,我一直强调精神分析疗法并不适合国内的青少年患者。我们父母虽然在家庭教育上犯了错误,但出发点确实是善意的,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只是不懂得方法,也不懂得科学心理学,使用了错误的方法。

在创伤修复之后,我们要更加理性、平和地面对父母以往造成的心理创伤,恢复情绪稳定,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和康复。星研对我说的话非常认可。

当然,我也督促星研父母要更加深刻地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尤其是她爸爸,要停止盲目的攀比,避免继续对女儿造成心理创伤。

03

“我觉得自己很笨、智商低”


由于剩下的心理干预时间不多了,Lucy决定再利用一次深度催眠处理第3个学习障碍的问题:她大一时写作业很慢,而且感到很疲惫,担心这会影响复学。

Lucy发现了2个相关的心理创伤。第一个发生在星研大一的期中考试,她的成绩并不理想。班主任召开了一次班会,让没考好的学生一一站起来说原因。

同学们大多都把责任归咎于自己不够努力,比如“精力没放在学习上”、“小说看太多”、“经常熬夜打游戏”等等,班主任听了都比较满意,认为他们的反省比较到位。

轮到星研时,她迟迟没回答。班主任又问了一遍,她仍不做声。这下,老师生气了,狠狠训斥星研,让她正视自己的问题。

其实星研不是逃避问题,而是她想不出原因来。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们那样把荒废时间、不知上进,相反,她非常努力地学习。她自己也很纳闷,为什么我比别人更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好?她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

挨了批评后,星研又开始自我否定。她认定自己就是比别人笨,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别人,心里又着急又疲惫。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整个学期,形成恶性循环,她的学习状态和成绩也就越来越差。

其实她成绩低迷,不是她笨,而是典型的、后天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学习障碍。这会降低学习效率、注意力和记忆力,成绩自然上不去。

第二个心理创伤发生在星研小学3年级,而且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星研为什么总容易觉得自己笨。

当时她的爸爸辅导她做作业,有些题目星研做不出来。在爸爸眼里,那些题目简单得不得了,老师也讲过了。他非常恼火,凶巴巴地看着星研说:“你怎么这么笨呢?”

星研很羞愧,觉得爸爸的评价是对的,自己就是太笨了,智商比别人低。但她又很希望自己成绩比别人好,心里很焦虑。

Lucy再引导她寻找不会做题的原因,发现其实是因为她上课时听不懂,知识点掌握得不全面。

Lucy修复了创伤,引导星研纠正错误的认知。在高考大军中,她能考上985院校,这足以证明她的智商没有问题。成绩不好、不会写作业,其实是学习方法或其它方面出了问题,一定要理性的归因。

第二天,我也再次强化了这一点。我告诉她,她觉得自己能力不行,那是因为她没看清客观事实。统计显示,高考能考上985院校的考生比例约为1%,也就是光看高考成绩的话,她比99%的考生都优秀!

从这个角度看,她的智商不但正常,还超过了大部分人。

其实所谓的智商,它是浮动的、波动的,跟一个人的精神心理状态有很大关系。比如,如果星研在病情严重、服用着精神科药物时去做智商测试,结果很可能是偏低的。

但如果在病情稳定,药物撤停,而且积极愉快的时候去测,那结果会很正常,甚至很可能偏高。她要客观地看待所谓的智商,不要给自己再贴上“笨”“智商低”的标签,避免因错误的认知导致病情加重。

星研笑了,她说其实昨晚做完催眠后,她已经不再觉得自己笨了。以前她因为觉得自己笨,看书总是反复地看,担心自己记不住,结果因为焦虑,真的记不住。

现在她心态很平和,觉得只要看懂了就行了。情绪平稳了,记忆力反而好了,内心也轻松了很多。

04

脑子里有两个自己的心理根源


星研原定的心理干预方案接近尾声,Lucy和她再次梳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昨天的文章提及,星研觉得自己每隔一段时间就丧失一部分记忆,好像不是真实的自己。

本来我们认为这个问题也要处理,但星研说自从接受心理干预以来,这个现象再没出现过了,认为可以先观察。考虑到时间紧迫,我们同意了。

可她的症状里还有一个谜题:为什么从小就觉得自己脑子里有两个人?左手是一个人,右手是一个人,学钢琴弹不好的时候,右手会打左手。

我们担心这涉及到人格分离,如果不处理,后续可能导致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星研觉得这也不是个问题,不影响正常生活,何况她现在已经积极、乐观多了,自己加强觉察和调整就行了。

但Lucy不这么认为,尤其在听了星研说起最近一件“糗事”后。

星研最近学会了骑电动摩托车,没有心理干预时,就骑着车在市区里闲逛,看看广州的美景,也放松和打发下时间。

但她对广州最近严格执行的交通规则不熟悉——所有骑电动摩托车的人和乘客都得戴头盔,她就经常不带头盔。

一天骑着车过马路时,她被交通协警拦下了。协警严肃地批评了她,说人人都戴,怎么就她不戴,一点安全意识都没有,说完还把星研的车扣留了。

星研很委屈,因为她确实不熟悉规定,对于处罚也很不情愿。但她没有解释,反而很主动地认同协警说的话,还问要交多少罚款,去哪里取回车。

Lucy觉得她明明心里郁闷,却没有真实地流露出感受,还做出附和逢迎的样子,这背后可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可能就与她说自己脑子里有两个人有关。

星研也承认,她跟人相处时,容易刻意去说别人爱听的答案,即便内心的自己并不乐意。但她还是觉得这个问题不大,不用特意处理。

这时Lucy严肃起来了,“你有没有发现,很多问题一开始你都说不是个问题,但深度催眠的时候发现,背后其实有出乎你意料的心理创伤,还有错误的认知。处理后的效果也很好,你恍然大悟,提升也很明显。”

Lucy希望她能再次相信自己的专业判断。星研也一下子意识到了,虽然她还是觉得问题不大,但出于对Lucy的高度信任和认可,她放下了顾虑,坦然接受了。

对于她从小觉得自己脑子里有2个人的感觉,Lucy利用深度催眠发现了2个相关的心理创伤。

第一个创伤在小学一年级时,体育课上,她和同学们一起在玩游戏。当时那里有些石头柱子,排列成莲花的形状。有同学提议,一部分人站上去扮演莲花仙女,另一部分人就在下面扮作青蛙。

一听到莲花仙子,星研就很向往,希望扮演这个角色。但同学们不愿意,强迫她当青蛙,还威胁她,“不听话我们就打你。”

星研不敢反抗,但她想当仙子的愿望太强烈了。她冒出了个想法,她一边在下面当青蛙,一边在脑子里想象自己跟其他同学一样,在桩上扮演美丽的莲花仙子。

她当时想象得非常逼真,脑海里的画面就跟真实的一样。这时她内心产生了两个“自己”,左边的自己是青蛙,是现实中的自己;右边的是莲花仙女,是想象出来的。

右边的自己很开心,也很得意,就像其他真的扮演者莲花仙子的同学一样。她甚至想象右边的自己也嘲笑左边的自己:你就只能当青蛙,不听话的话,就打你!

在她脑子里,这两个自己的性格非常鲜明。左边的是懦弱而胆怯的,右边则是强势的,跟别人一样厉害的。当她遇到一些问题时,这两个自己就会“斗争”。一般情况下,较强势的右边自己都会赢,左边的自己很害怕。

其实,左边的自己更接近星研的真实情况,这导致她在生活中遇到强势的、比自己厉害的人时,就习惯性地说对方爱听的答案。其实这里面还是有讨好型人格的问题。

第二个创伤发生在幼儿园,她被同学欺负了。但她害怕妈妈知道后又到幼儿园大闹,这样她就更难跟同学交朋友了,所以她默默忍着,内心孤独、无助及害怕。

Lucy对心理创伤进行了修复,尤其是将星研的“两个自己”进行了合理的统一,引导她化解真实自己与想象中自己的矛盾,并引导她要提升自己的自信心,没必要刻意迎合别人,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如果说出来结果是好的,那给自己一个自我肯定。如果导致了一些负面后果,说错、做错了,也不必焦虑,接受自己的不足,在犯错中自我反省及提升,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更加自信与从容。

而且,当遇到别人的不公平对待时,要具备反击的意识跟能力,更好地保护自己。

这次深度催眠后后,星研感觉整个人轻松了很多。她很感激Lucy的专业判断,庆幸选择了信任Lucy。

这次心理干预结束后,星研还有半个月左右就要复学了。但她的情绪很稳定,对复学很有信心,学习状态也很好。

我再次就人生规划、学习目标跟她进入深入沟通,引导她带着“积极努力,顺其自然”的心态去努力赶上进度,而且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边界,提高思维层次。如果找准了人生目标,就勇敢地行动,付出和努力!

当然,如果复学后又遇到一些问题,激活了一些我们尚未发现的心理创伤,导致状态波动的话,她可以选择回来接受强化心理干预,继续提升。

星研的父母也有很大变化,她的妈妈更加懂得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脾气,变得更加平和和谦虚。她的爸爸的改变也很大,不再随便打击女儿的爱好和想法,懂得欣赏和尊重孩子。

心理干预正式结束时,星研一家人非常感激,说孩子这次患病和康复是他们家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我对星研回去后的康复和学习也有信心,她的悟性很高,理解能力也很好,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其实很深刻,只是因为心理干预前有很多创伤未得到修复,一味自我否定,也对未来失去了信心,所以消极地选择“躺平”。

从现在来看,我们的判断没错,星研复学后很快进入状态,得到了老师的欣赏,学习成绩有明显提升,处理事务也很成熟、理性。这令父母和她自己都非常惊喜!

她康复得这么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们一家对我们高度认同和信任,坚持接受心理干预,没有中途放弃。她的心理干预过程其实很曲折,但因为篇幅有限,我们这两天难以完全展开。

但其中一些关键点,我认为有必要深入分析,给大家带来启发。后续的文章里将继续进行分析。

文:晴日心理何日辉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